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242098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4〕72号

2024-07-02 17:48
| | | |
 答复类别:B类

曹阳委员

《关于完善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议》(20242098号)由我厅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福建地理环境独特,多元文化汇聚,有着数量众多、类型各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总量居全国第10位(全国70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2处。全省现有世界遗产5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丹霞(福建)世界自然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数量并列全国第3。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万里茶道等5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福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有众多的革命文物,全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万件(套)。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两地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密切往来,留下独特的涉台文物资源,全省现有涉台文物1515处,数量约占全国涉台文物四分之三。

我厅高度重视文物数字化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大成效,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和展示、传播有明显进步。建成文物保护在线监管系统,实现部分文保单位远程“看得见”管理;探索“文物保险+服务”新模式,织密文物安全科技防护网;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让文物活起来;做好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建设,助力传播文物知识讲好福建故事;研究现场展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方法,给公众提供沉浸式文物体验、文物互动展示、考古互动游戏等新式展陈体验。建立文物三维档案、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区划评估和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方面工作情况如下:

一、结合“四普”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我厅高规格推进四普: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及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2024年1月,我省在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四普”工作方案,并成立省级“四普”领导小组;二是2月召开了全省“四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三是上半年全省四普工作在专项资金安排、普查培训和机构组建等方面都迅速有力,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已落实普查经费共计4682.87万元,其中:省级600万元,市级745万元,县级3337.87万元,九市一区市级经费均已落实到位;四是今年4月份省四普办两期全省四普业务培训班,共860余人参训;五是省市县级普查领导小组全部组建落实双组长制,组建普查队伍349支,普查人员4967人。按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技术规范,统一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测绘,全面记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

二、建设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统一规划。2020年省文物局、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文《关于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建设汇交的通知》(闽文物字〔2020〕282号),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专题要素库,并于2023年底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数据库提交自然资源厅,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管理。

三、推进福建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建设。为加快推进平台建设,2023年10月8日,省文物局建立数字文物工作机制,由我厅副厅长、省文物局长傅柒生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推进福建数字文物管理平台建设及其他重要事项。10月24日召开数字文物工作部署会,推进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建设。按照我省省级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管理办法,省大数据集团驻点省文物局开展可研编制,目前已完成需求分析和可研初稿编写。

下一步,我厅着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管理。一是做好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的省级端综合管理平台运行支持、四普软件的应用和专业设备采购意向公开和政府采购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四普办统一部署,把握工作重点与时间节奏,高质量推进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二是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文物局开发普查系统不断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测绘,统一执行普查标准规范开展普查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汇总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三是加快建设文物数字管理平台。根据平台建设进度,省大数据集团将可行性研究方案报我厅后,组织专家评审,报省数据管理局审核。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熊庆波

联系电话:0591-87605567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72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