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69号建议的答复

闽文旅建议〔2025〕90号

2025-03-10 15:52
| | | |
  答复类别:B类

钟丽娜代表:

《关于创建畲族文化金名片,展现千年山哈新形象的建议》(第1869号)由我单位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畲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独特的民族特色。我厅注重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支持各地做好畲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各项工作,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畲族文化名片,展现我省畲族文化的新时代风采。

一、守正创新 传承保护畲族文化

做好畲族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系统梳理畲族语言、文字、艺术、民俗、非遗项目等文化元素,形成全面、系统的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编纂畲族文化典籍、拍摄专题纪录片、制作音像集成等方式,深度挖掘与记录畲族文化。全省现有畲族相关非遗代表性省级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畲族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畲族相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人(其中,国家级畲族非遗传承人6人);策划摄制《福建文化记忆·畲族文化》系列专题片6集,拍摄闽东畲族民歌(音像)集成》,记录畲族民歌传承艺人120余人,原生态歌曲190多首,制作完成音像数据60GB,目前存有畲族文化资源影音数据8.28TB,畲族相关电子期刊论文7000多篇。出版专著《畲族舞蹈动作符号暨动律规范程式》。拍摄记录闽东畲族民族服饰与头饰展示,包括畲族少女和已婚妇女梳头全过程;畲族民俗表演(舞蹈技艺):奶娘踩罡(巫舞)和上刀山。汇编《畲族文化简说》《闽西畲族历史与文化——以宁化为中心》青水故事等丛书,从畲族起源、工艺、畲歌、饮食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畲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省内三明、宁德、龙岩等畲族聚集地,均成立畲族文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畲族文化研究会等保护传承机构。建设畲族文化传承与展示平台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文旅阵地优势,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畲族文创产品,推动畲族文化和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呈现畲族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现代风貌。例如,闽东地区上线的“山海宁德·福籽家园”民族文化数字云小镇和福安市畲族文化中心,通过VR、AR数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沉浸式的畲族文化体验;闽西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景观示范带,聚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体验为一体的畲客农旅乐园;省图书馆推出便于移动端传播的微页《歌是山哈传家宝》,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畲族文化,这些平台不仅成为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对外展示福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加强畲族文艺创作与文化生产。近年来我省创作的畲族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以习近平同志深入下党乡实地调研指导为背景的民族歌剧《鸾峰桥》,有融入闽东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元素的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有首部畲族题材的原创舞剧《山哈魂》,有以畲族婚俗为题材的原创歌曲《凤凰嫁歌》等。其中,畲族舞剧《山哈魂》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畲族歌舞《畲族婚典》献演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音乐剧《畲嫂》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荣获“优秀剧目奖”。宁德畲族双音表演唱《采茶歌》获得第十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原生态组”银奖。畲族群舞《畲乡福雨》、广场舞《火红的山哈》、小组唱《山哈歌言唱万年》等畲族元素群文原创节目在福建音乐舞蹈节活动中大放异彩。

二、赓续文脉 提升畲族文化影响力

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厅以“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为核心,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三月三”“瑞云四月八”“畲族婚俗”等畲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畲族节庆活动,同时,注重将畲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主题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拓展节庆活动的传播范围。省文旅厅将全国“四季村晚”“四季村歌”活动与“三月三”等畲族文化节相结合,使节庆活动不仅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如,2024年以来,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宁德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日溪村、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钟宅畲族社区等畲族聚集区,均入选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并成功举办“第六届闽西各民族欢庆‘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暨春季村晚”“第十三届(中国·福安)穆云畲乡桃花节暨虎头村晚”“福聚晋安 凤舞畲乡——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暨‘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等,丰富畲族人民的文化生活。2025年开展的全省“四季村歌”活动,以“唱着山歌去旅行”为活动主线融合“全省优质文化直达基层百场演出活动”“四季村歌——‘古厝新声’田野音乐会系列活动”等,鼓励引导广大群众传唱畲歌等优秀歌曲传承弘扬包括畲族文化在内的福建特色文化。此外,省民族宗教厅积极开展“畲族文化周”等活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文化艺术交流、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等。各地通过举办畲族文化主题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积极推动畲族文化区域合作与交流,以及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畲族文化融入更广泛的民族文化交流格局,以节庆活动为纽带,促进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共享,深化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福建畲族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培根铸魂 激发畲族文化新动能

一是加强文化项目与资金支持。为推动畲族文化精品项目的实施,福建省文旅厅持续通过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给予宁德市畲歌舞团创作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演出活动,12年来共拨付资金超过500万元,并派出艺术专家到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挂职团长,省歌舞剧院和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以联合创排的形式,诞生了大型畲族原创音乐剧《畲嫂》、歌舞晚会《海歌山魂凤凰情》等国家级优秀获奖作品。近年来,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舞剧《鸾峰桥》《白茶时代(暂名)》等文艺精品项目扶持资金近400万元。此外,省民宗厅推动金融部门出台贷款额度授信、利率优惠等支持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授信额度超100亿元。全省各地在畲族文化场馆建设、非遗保护、文创开发等方面投入资金,推动建设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畲族非遗工坊、畲族特色村寨等项目,加强畲族文化保护示范点建设宣传,为畲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畲族文化艺术团体及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民族艺术创作骨干培训班等活动,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各地文旅部门结合实际举办畲族文化传承人培训班等,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省民族宗教厅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民族乡村“三创促三交”训练营活动,协调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单位帮助指导建设畲医药产业示范、培育畲医药人才研发畲医药品种等。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作为全国唯一以畲族命名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每年创排5—8个特色节目,每3年打造一台大型剧目,获得全国性奖项50多项(次)、省级奖项120多项(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结合文艺宣讲等活动,将18-30岁的青年演员组成文艺轻骑兵,进乡村、进学校、进警营,传承弘扬畲族文化。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省积极探索畲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扶持畲族特色文创企业、发展民族旅游、打造文化品牌等方式,促进畲族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支持开发畲族医药、畲族服饰、畲族美食等特色产业,推动其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通过举办畲族文化主题旅游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些举措不仅为畲族文化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我省将继续以打造畲族文化金名片为目标,着力畲族历史遗存研究,深挖畲族文化特色,持续推进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畲族文化名片,推动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是深化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完善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对濒危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按照《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指导宁德市推进《畲族文化(闽东)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同时,继续推动畲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培养更多畲族文化传承人,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二是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丰收节等品牌活动为核心,结合“四季村晚”“四季村歌”等活动,进一步拓展节庆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提升畲族文化品牌影响力。如,每年推荐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时,在九市一区推荐上报基础上,兼顾平衡,向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倾斜,并做好宣传展示工作,我厅已按照财务相关规定,予包括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在内的2024年省内成功举办“村晚”活动的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各20万元奖励金,2025年将根据实际继续予包括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日溪村(畲族村)在内的成功举办活动的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奖励;2025年开展的“四季村歌”活动将包括宁德畲族村及畲歌在内的各地文旅部门推荐的特色乡村、村歌纳入重点宣传对象,以创意宣传片、乡村音乐地图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此外,在省内开展的“福建音乐舞蹈节”“街艺福见”等各项群众文化赛事、展演、展示活动及推荐参加文旅部相关赛事的群众文艺团队、节目中,重点关注包括畲族文化在内的福建特色地域文化团队,并适时邀请专家对脱颖而出的节目、团队进行重点打磨提升。与省民族宗教厅联合主办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活动,涵盖音乐、舞蹈、曲艺和歌(舞)剧等艺术门类。加大畲族文化精品创排力度。

三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省委宣传部、民宗厅等部门做好邀请著名作曲家创排合唱音乐剧相关工作,对地市申报的符合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扶持申报要求的项目,我厅将按程序对申报工作积极给予指导和支持。对各地市文旅部门申报提请重点打造的特色节目、团队,如畲歌团队等,可根据实际按工作流程积极推荐专家进行指导、提升。继续推动畲族文化和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畲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鼓励各地推荐优秀畲族文创产品参加福建文创市集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畲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领导署名:吴新斌

人:黄露颖

联系电话:13609556789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59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