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20232212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3〕90号

2023-07-17 17:25
| | | |

答复类别:B类 

 

沈惠文委员

《关于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打造闽派艺术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艺精品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扩大文化影响传扬文化价值的亮丽名片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是我厅艺术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打响闽派文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打造闽派艺术品牌方面,我厅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出精品的创作生态重视将营造良好的创作生态作为出精品出人才的关键,近年来,在培育构建创作生态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我省相继出台了《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福建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完善文艺扶持、投入保障、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等机制,激发院团活力,充分调动文艺创作队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力推动了我省文艺创作的发展。二是精品展示平台不断拓展不断扩大福建艺术节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平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共举办了两届福建艺术节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三届福建省戏剧会演剧本征文。其中,两届艺术节共有超过100台新创作剧目参加,为艺术精品提供展示平台,涌现出闽剧《生命》、莆仙戏《踏伞行》歌仔戏《侨批》文艺精品。届中青年演员比赛共有600多名演员进入决赛,一大批唱功扎实、表演精湛的优秀中青年演出脱颖而出同时,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国际、国家级展演展示活动,共有近百部作品参加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国家级展演活动,推动福建文化走出去,展示福建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三是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厅常态扶持艺术创作、演出的资金主要有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省属六院团周周有戏低票价补助资金、福建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剧团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演出专项资金三项。其中,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设立于2017年,主要用来扶持打造我省舞台艺术的重点剧目,7年来,共投入资金近七千万,扶持舞台艺术精品超过150台,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我省文艺创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出精品的体制机制一是创立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注重从源头抓艺术创作,探索建立艺术家、文史专家、艺术主创等参与集思广益的“火花茶会”创作机制,搭建精品创作的顶层策划平台、新剧目论证平台、思想碰撞平台、精品打磨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肯定推广。2016年底创立“火花茶会”以来,到目前为止,共举办131期,经“火花茶会”打的舞台艺术作品共获得国家级奖项和项目资助30多次。二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化管理。加强重点舞台艺术创作选题规划,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福建特色选题,谋划福建重点创作方向,今年汇总建立全省《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选题方向清单。坚持创作一批、储备一批、排演一批、推广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持续实施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评选、扶持一批全省重点新创剧目。今年在原有扶持新创大型剧目的基础上,大中小作品兼顾、新创和复排经典作品并举,进一步完善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体系。三是创建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会机制。不定期召开省直院团精品创作工作会,交流研究重大题材选题方向,促使各单位进一步理清创作思路,加快精品创作的推进力度。同时,根据各地市重点剧目的年度工作计划,持续加强对剧本创作、项目立项、创排首演、打磨提升等重要节点的跟踪指导。

三、闽派艺术品牌更加鲜亮一是在获得国家级奖项方面突显闽派实力闽剧《生命》、歌仔戏《侨批》中宣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我省戏剧该奖项的届蝉联。2022年,莆仙戏《踏伞行》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全国仅15个),福建省时隔15年再次获得该项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殊荣。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闽剧《生命》、莆仙戏《踏伞行》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7、2018、2019、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实现该项目四届蝉联,入选次数和剧目数为全国最多12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简称“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与江苏省并列)。今年,我省又有19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较上年度增加了7项。省实验闽剧院周虹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今年,福建芳华越剧院郑全、省歌舞剧院孙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共15人获奖,我省喜获“双梅花”,是唯一两名演员获奖的省份,实现了该奖项的十一届蝉联。二是在国家级展演活动方面展示闽派风采歌剧《松毛岭之恋》、交响音画《海峡》、高甲戏《大稻埕》将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展演;莆仙戏《魂断鳌头》、闽剧《苏秦还乡》、芗剧《谷文昌》、莆仙戏《踏伞行》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得到全国京剧界顶尖专家的悉心指导,会聚全国11家京剧院团武戏精英,舞台版首演即得到热烈反响。高甲戏《大稻埕》和闽剧《双蝶扇》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2023年上半年,歌仔戏《侨批》、莆仙戏《踏伞行》、交响音画《海峡 海峡》、歌剧《鸾峰桥》等四部剧目圆满完成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我省入选数居全国第2高甲戏《围头新娘》等多部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戏曲(南方片)展演、全国杂技展演、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全国舞蹈展演等。这些展演作品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称赞福建戏剧创作优势明显,精品创作势头良好。三是在福建特色题材创作中讲好福建故事先后印发《福建省推进文艺精品现实题材创作计划》,定期举办戏剧会演剧本征文比赛在继续保持福建历史剧和传统戏改编优势的同时,现实题材和主题性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突破性进展,推出了京剧《红土》《连家灯火》、话剧《县委书记廖俊波》、越剧《万婴之母》、曲艺《滴水人家》、高甲戏阿旺的幸福生活》、芗剧《谷文昌》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优秀作品闽剧《生命》、音乐剧《瞿秋白》、京剧林祥谦》、闽西汉剧《伯公凹》等一批红色题材艺术精品。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闽港澳台四地联欢晚会,是全国唯一有港澳台三地演员和观众参加的省级举办的联欢晚会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使节对精彩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

文艺精品的创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打响闽派艺术品牌更需要凝神聚力、久久为功。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加强对闽派文艺名家的历史遗传名作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对文艺精品提供专项资金扶持等建议,很有见地和实操性,也将继续作为我厅打造闽派文艺精品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今年,在加大资金投入上,我厅把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由以往的每年1000万左右提高到1500万,计划2024年进一步大幅提升;组织全省创作骨干赴宁德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采风活动;启动《福建省戏剧年鉴》编纂工作,旨在为我省戏剧发展史提供一份权威的史料记录,更好地推进我省文艺事业的传承发展。

下一步,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培育壮大文艺“闽军”,加快推进“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新时代福建文艺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一是着力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积极探索“闽派”特色文艺发展之路,推动福建成为音乐剧、歌剧的全国热土。实施福建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提升福建戏曲保护传承与弘扬工程,复排演出一批传承艺脉文脉的经典作品。继续推进《2023-2025福建省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深化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并向地市延伸。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重要赛事重点剧目培育,创排和打磨提升高甲戏《围头新娘》、话剧《过海》、越剧《烟波迷月》、闽剧《马江魂》《侯官女人》、舞剧《花儿与海》以及《大儒朱熹》等作品,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文艺精品,打造更多具有福建文化标识的品牌。二是着力加强文艺“闽军”建设。建立全省舞台艺术创作剧目库和人才库,举办全省紧缺艺术人才培训班。搭建文艺人才成长重要赛事平台,突出对文艺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长期培养,健全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实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直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工作措施》,提升院团造血功能和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全省文艺院团出人才有名家、出精品有名剧、出效益有突破、出经验有名团

 

领导署名:林守钦

人:孙均桥

联系电话:0591-87118134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省文旅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