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乐唱响阿布扎比
千年南音为中阿文明对话传声

泉州南音亮相第七届阿联酋“国家包容与共存节”。
“这是南音独特的打击乐器‘四宝’,您听——”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国母公园的绿地上,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大三学生蔡琪瑛手持竹片,轻扬手腕,“嗒嗒嗒”“叮叮叮”,清脆声起。
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在第七届阿联酋“国家包容与共存节”开幕式上,作为主宾国代表节目,泉州师院团队表演了南音传统曲目《风打梨》。千年南音精彩亮相,让这一有着“中国音乐活化石”之誉的古老乐种成为中阿文明交流的新纽带。
“国家包容与共存节”是阿联酋为呼应联合国“国际宽容日”设立的年度文化盛事,每年11月邀请各国展示传统文化,搭建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平台,今年以“携手同行”为主题,为期五天,中国首次受邀担任主宾国。
活动选址阿布扎比地标之一的国母公园。去年,园内新建了象征多样性的“包容花园”,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大洲的植物。“今年我们增添了来自中国的花卉,致敬与中国日益深厚的友谊。”阿联酋包容与共存部部长纳哈扬亲王介绍,“两国友谊完美诠释了‘相互尊重、共同学习、携手同行’的节日精髓,这将造福全人类。”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2024年6月,中国提议设立的“文明对话国际日”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阿联酋正是联署支持国之一,两国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份文明共鸣,在南音奏响的瞬间愈发浓烈。泉州南音起源于唐、成形于宋,曲谱里保留大量唐宋诗乐遗存。南音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渊源,可追溯至唐代阿拉伯、波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会聚泉州之时。
开幕式后,在各国专场演出期间,南音传统曲目表演、南音融合多民族舞蹈的创意节目依次登台。悠远的旋律、横抱琵琶的独特技法,近一个小时的表演让当地观众兴致盎然。
“这种音乐里有温暖的质感,和我们的乌德琴有着奇妙的呼应。”当地乐人萨义德通过翻译向表演者表达自己的喜爱。
泉州师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恩慧介绍,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让她更坚定了秉持文化自信传播南音的信念:“海外交流时,我们都保留南音原汁原味的曲牌与技法,这正是它打动世界的核心魅力。”
这份初心也在青年人身上传承。20岁的泉州姑娘蔡琪瑛自幼跟着长辈学艺,去年,在两国音乐人交流的“中阿诗会”上,曾亲眼见证了南音琵琶与阿拉伯乌德琴的对话。“那时候我就明白,我们的音乐能走向世界。”她说。(记者 蒋丰蔓/文 通讯员 陈锡/图)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政通APP

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