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是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对于在这里工作生活的近百位台胞而言,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深入,台康社区已成为心灵的港湾——

“我的社区,我的家”

2025-11-06 08:46
| | | |

林萱佑在店中整理货架。张哲昊 摄

梦想在这里起航

  2020年,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正式获批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随着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入住台康社区,这里已经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生活学习的港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台康社区的唯服社艺术商店,捏捏乐、咖啡豆手串、手工冰箱贴等文创商品琳琅满目,前来选购的顾客络绎不绝。“欢迎光临,请随意挑选,楼上还有拍照打卡区噢!”主理人林萱佑微笑着说。

  这个“95后”姑娘来自一个两岸婚姻家庭——她的母亲是平潭人。这份跨越海峡的亲情联结,也流淌进了她所打造的艺术空间里:一进门,一块背景板上生动描绘了高铁从平潭驶向台北的景象;往里走,台湾老电影海报贴满整个墙面;沿楼梯而上,复刻自台湾桃园机场的打卡墙令人会心一笑……漫步店内,岚台元素俯拾皆是。“我们打算将这块儿改造成台湾文创专卖区,未来会从台湾引进冰箱贴、手办等产品。”林萱佑指着一个展台介绍道。

  这间商店,是林萱佑和丈夫游程诺共同的心血。2016年,怀着对大陆的憧憬,林萱佑从台湾新北搬来平潭定居。4年后的一个夏夜,她意外邂逅了平潭小伙游程诺,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情悄然展开。

  当爱情修成正果,事业的种子也生根发芽。林萱佑热衷于设计文创,脑中总有层出不穷的创意;而游程诺很看好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准备干一番事业,于是,这对情侣打算开一间DIY手作商店。

  经过一番寻觅,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台康社区。“当时这条街刚起步,背靠台湾文化广场,已聚集了不少台胞创业者。我们预感到一个特色消费圈即将形成。”林萱佑说。

  这份期待没有落空。2021年春天,唯服社艺术商店甫一开业便爆火,顾客在此不仅可以选购精美的文创商品,还能手工制作烫画文化衫、冰箱贴等。凭借沉浸式手作体验,唯服社艺术商店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宝藏店铺”。每逢周末,附近的孩子总爱跑到唯服社艺术商店,围着林萱佑做手工。前段时间,夫妻俩还应台康社区的邀约,设计了社区文化衫。

  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开花结果。去年10月,林萱佑与游程诺喜结连理,并迎来了宝宝“阿哲”。

  窗外,阳光和煦,又一批客人推门而入。在这个充满创意与温情的艺术空间里,一段段跨越海峡的故事仍在续写。

“让家园变得更美好”

  10月13日下午,台康社区康德世家三期小区活动室里,一场业主与原物业公司的纠纷调解正在进行,空气有些凝重。

  “你们说撤就撤,这下停水停电,日子还怎么过?”业主林阿姨扯着嗓门喊。“我们也有难处,公司难以为继,不得已才退出小区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一脸为难。

  康德世家三期,这个有着10多年历史、400多户住户的老小区,前不久因原物业公司退出,管理一度陷入真空,垃圾清运、安保维护都成了居民们心头上的大石头,矛盾一触即发。

  坐在两方人马中间的,是台胞社工萧修祺。他没有急着评判对错,而是给双方各递上一杯温水,轻声说:“大家各有各的难处,我们现在坐在这儿,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解燃眉之急。”

  一杯温水,几句共情的话,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调解这才得以继续。随后数日,经过多场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并于10月底引入一家新的物业公司负责小区日常事务运转,垃圾清运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小区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2022年入驻台康社区担任社工的萧修祺来自台湾台中,是平潭首批引进的台湾社工之一,如今和妻女共同生活在台康社区。

  身为一名有着近10年经验的资深社工,萧修祺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人”与“情”进行。他时常想,一个真正有温度的社区,不在于设施多新、硬件多好,而是邻里之间能否守望相助,以及居民是否真正把社区当成家。

  在萧修祺看来,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钥匙,就藏在家长里短之中。为了充分收集社情民意,萧修祺总是走街入户,耐心倾听每一户家庭的意见。“你看,有住户提出希望为孩子们打造安全玩耍的公共空间。这反映出居民对社区生活品质的更高期待。”他翻着手机里的记事本向记者介绍,“培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至关重要,要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翁。”

  萧修祺似乎总在路上。策划公益读书会、开办亲子课堂、进行家庭心理教育……他将台湾社工服务理念带到了这里,用心服务青少年、老人等群体。“平潭给了我家的感觉,我也希望尽己所能,让这个家园变得更美好。”萧修祺说。

让台康的人气更足更旺

  走在台康社区,移步易景。龙山俚彩虹街、台湾风情影视基地、台湾文化广场……多个台式打卡地串珠成线,成了台胞们寄托乡愁的驿站。

  一个深秋的夜晚,在龙山俚彩虹街,主打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卤肉饭等台湾特色美食的餐车一字排开,蒸腾的热气与鼎沸的人声相互交织。

  “你们看,这里是不是和台北士林夜市很像?”人潮之中,50岁的台胞郭水郎正领着台湾朋友体验海岛夜生活,嘴里还不忘介绍当地的人文特色。

  郭水郎来平潭已经有8个年头。看着当地旅游业日益兴旺,郭水郎决定借助台湾的资源优势,和朋友从事旅游演艺业。

  今年6月,龙山俚彩虹街正在酝酿一场焕新重启,恰逢郭水郎带着几名台湾客商前来考察。在朋友引荐下,郭水郎一行来到台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来呷茶!”办公室里,茶香氤氲,两名台湾社区营造师正围坐品茗,一见到他们便招呼坐下。不一会儿,社区党委书记刘爱英也走了进来,开始介绍社区的特色与当地产业政策,言辞恳切,有问必答。

  这股扑面而来的热情,让郭水郎既惊又喜。“走过那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遇到一个社区,把招商引资做得像‘抢’项目那样主动。”他打趣道。

  茶过三巡,话语投机,刘爱英对社区发展的清晰规划与愿景深深打动了郭水郎。加之这里与台湾相似的生活环境,令他当即决定落地台康社区。

  今年“十一”长假,郭水郎迎来入驻台康社区后的首秀。在距离社区不远的豪望角露营地,一场岚台闽南歌会连演两晚,6名来自台湾的闽南语歌手登台献唱《爱拼才会赢》等脍炙人口的金曲,几百名市民和游客相聚于此,或随节拍摇摆,或高声跟唱,现场欢快热闹。

  回顾这场面,郭水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多亏了社区小伙伴的热情相助,他们帮我联系场地、提供物资,像家人一样。”

  首战告捷,令郭水郎信心大增。厦门、福州、深圳……接下来,他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将密集对接两岸闽南语歌唱团队,计划明年元旦在台湾风情影视基地举办邓丽君歌唱比赛,既是向经典致敬,也要让台康的人气更足、更旺。(报业集团记者 张哲昊 郭雅莹)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