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坚持昌吉所需、福建所能,福建高起点、高质量谋划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山海共鸣谱新章

2025-11-04 08:13
| | | |

  福建对口帮扶新疆昌吉州26年来,累计派出近2000名援疆干部人才,总投资近60亿元。

  坚持昌吉所需、福建所能,福建高起点、高质量谋划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去年,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产业援疆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葫芦谐音“福禄”。位于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幸福村,以葫芦产业闻名。

  10月18日,记者走进村民朱晓芸家的大院,只见葫芦满架,大、中、小葫芦相映成趣,生机盎然。朱晓芸拿起一个小兔造型的葫芦工艺品说,福建援疆给村里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村民眼界开阔了。过去村民只知道种葫芦卖,这两年参加村里组织的免费培训班后,开始把葫芦加工成各种文创产品。比如,去年她种了一个30厘米高的葫芦,在上面画了一幅名为“白天与黑夜”的画,有个游客很喜欢,花300多元买走了。她还在村里的公司上班,主要组织研学,每月有4000元工资。

  五工台镇驻幸福村第一书记王春介绍,当地有种葫芦的传统。2017年,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陶延山父子返乡创立葫芦文创产业园,开始将葫芦雕刻、烙画技艺与旅游、研学融合。近年来,幸福村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学、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种植基地从最初的几亩扩展至1200亩,致力打造“新疆葫芦第一村”。去年,幸福村借力1880万元福建援疆资金,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目前基本完工。村委会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正式运营强村公司,打造28项非遗体验和农事体验项目。去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学生5万人次,小小葫芦成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宝葫芦”。2024年,幸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福建援疆团队加强产业对接,聚焦昌吉州重点产业招大引强、补链强链。充分利用“6·18”“9·8”等福建展会平台,举办福建·昌吉经贸推介对接会,开展多样化产业招商。积极落实不限结对关系招商引资,引导闽企在新疆落地,吸纳数十万人就业。同时,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建成闽昌农产品展销馆、福建援疆电商直播基地等,支持在福建各地建设昌吉农特产品外销平台,积极推动新疆产品外销。

文化润疆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10月19日,昌吉州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

  一排排金色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老人三三两两坐在广场亭子里闲聊、晒太阳,孩子有的骑车,有的嬉闹,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阿什里乡副乡长杜彬彬介绍,这是福建援建的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2020年交付使用,昌吉市最后一批502户牧民从此告别山区毡房,入住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社区还利用福建援疆资金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今年上半年已投入使用,作为居民的一个文娱活动场所。

  一阵富有民族风情的歌声伴随悠扬的琴声,从非遗展示体验馆飘来。记者循声而去,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正怀抱冬不拉,动情地为村民演唱。他叫加尔肯别克,是达尔汗文艺队的领队,队员有牧民、医生、教师等。文艺队不仅收集、整理哈萨克民间传统音乐,还把全国各地的好歌用哈萨克语翻唱。这两年,在福建援疆资金支持下,文艺队添置了不少乐器、演出服装,还组织队员参加培训,表演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平时轮流在各村为乡亲们演出,逢年过节等喜庆场合,文艺队也常受邀出场。今年年初,文艺队还受邀参加福建春晚,分别用普通话、闽南语和哈萨克语演唱《爱拼才会赢》,赢得满堂喝彩。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福建援疆团队积极推动闽昌两地特色文化交流互动。以多彩文化活动推动情感交融,发挥福建海丝核心区文化优势,重点打造“丝路同源·山海交响”文化润疆工作品牌。以优秀文化作品推动以文化人,大力推动闽昌交流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拍摄援疆干部电影《阿克达拉》在全国公映。以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传承,支持昌吉州科技馆、非遗展厅等文化阵地建设,建成12个“福建援疆·百姓书屋”。以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深化闽昌文旅跨界融合发展,建设刘亮程文学馆、小分子画家村等,打造新疆文学体验和文化旅游新地标。

民生暖疆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在充满科技范的教室中间,一个硕大的彩色地球仪缓缓转动,向围坐四周的同学清晰地展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的分布……这是记者10月22日下午在奇台县福州中学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看到的场景。

  地理教师谢转红说,这是七年级五班的同学在上《地球的运动》一课。面前这个“数字星球系统”可以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五带的分布、洋流的走向等。再如,利用教室一角的“等高线地形图沙盘”,学生可以用专用沙子制作各种地形地貌模型,沙盘结合传感、计算机等技术,通过虚拟投影形象展示五彩斑斓的山谷、陡坡等,并让学生便捷理解等高线的原理。她表示:“这里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还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很受学生欢迎。”

  福州中学党委书记郑洁介绍,学校总投资1.8亿元,是“十四五”期间福建投资额最大的民生援疆项目,去年9月投入使用。今年10月,学校通过了昌吉州新优质学校、数字化校园验收。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福建援疆团队持续助力昌吉州提升民生福祉。推动教育援疆提质扩面,成立州级福建援疆名师工作室,举办各类讲座、示范课,组织昌吉州教师赴福建培训,开展多学科线上培训,促进成立闽昌职业教育联盟。推动医疗援疆提质强基,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闽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实施医疗人才“小组团”项目,开展“一院一特色”专科帮扶,省内重点医院常态来昌开展医疗技术交流。推动农业援疆提质增效,加强闽昌特色农业交流合作,积极推广菌草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援疆薪火相传,新疆明天更好。这场山海共鸣的交响乐,未来必将演绎出更美妙的乐章!(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兰云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小清)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