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区探索农村养老“一院两堂”模式——
老年“饭搭子”里的烟火情长
长者食堂内,老人们一起用餐。
9月23日中午,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古县村的长者食堂热气腾腾、笑语不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饭菜香气弥漫整个空间。
古县村地处三明市沙县区境域十字坐标正中心,全村198户850人中,常住的300余人多为老人和孩子,大部分中青年都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留守老人的用餐与陪伴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古县村通过“政策支持+乡贤捐助+村民自筹”的方式,于2023年6月建成长者食堂,有效破解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困境。“现在平均每天用餐人数有60到70人,有时碰到高峰期能有近100人用餐。”凤岗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林培金介绍。
食堂实行“三菜一汤”标准配餐,节假日还会加菜。收费上区分不同人群:70岁以上老人每餐2元,60至69岁老人每餐3元,其他村民每餐6元。村干部每日轮流值班,维持秩序、关怀老人。
“年轻人很多都去外面做小吃,我们老人家出去买菜比较麻烦,现在有了这个食堂,既方便,饭菜又丰盛,真的做得很好。”75岁的谢平晶奶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笑着说。
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更通过“共餐共伴”模式,成为村民社交互动、情感慰藉的重要场所。许多老人把这里当作每天的“打卡地”,与“饭搭子”们在饭桌上聊天说笑,排解孤独。
“我退休很多年了,现在小孩子也没在身边,有了这个食堂,我们老人家可以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解闷,大大减少了孤独感。”村民朱美清说。
古县村的实践是三明市沙县区推进“一院两堂”农村养老模式的缩影。2023年起,围绕“住、学、食”三大需求,整合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和长者食堂,形成“学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生态。
农村幸福院聚焦“住”的便利,提供休闲活动和互助交流空间;乐龄学堂以“学”为重点,开设多样化课程,丰富老人精神生活;长者食堂立足“食”的保障,以多元运营实现可持续助餐。三者联动,有效缓解了农村老人照料难、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
截至目前,三明市沙县区已建成农村幸福院68所、乐龄学堂86所、长者食堂(助餐点)53所,实现全区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真正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薛辰怡 张铃珑 文/图)
倾听
既要“适老”,更要“适用”
日前,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适老化产品交易超过1.5万笔。智能马桶、坐浴设备、健康监测床……在省内各地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名录中,都能看到近百种产品品类。然而,不止一家改造服务公司的业务经办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实际改造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科技含量和利润率并不高的扶手。
小小的扶手,折射出当下部分适老化产品“适老却不适用”的困局。
安装扶手一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也不用学习使用技巧,相比于智能化厨卫产品动辄三五天的安装工作量,老人们的接受度显著较高。“其实就是不想折腾,觉得凑合凑合也行。”一位老人如是说。
遥控器控制、语音唤起、电子屏幕操作、蓝牙连接……老人们抵触的麻烦不仅是改装和变更带来的,还有难以避免的学习成本。由于适老化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生态,老人在使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时,除了需跨越“数字鸿沟”,还要面对产品间的鸿沟。坚持使用原有的非适老化产品,实则是在维护长年以来的生活习惯。
多数适老化产品未形成规模效应,研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普遍节俭的老年人眼中,也成了他们“凑合凑合”的关键理由。
仍以扶手为例,作为一种标品建材,厂家只需付出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便能用于不同的广阔场景,居家老年人只占其市场的很小一部分。而为老人专门定制的适老化产品,不仅需要投入额外的研发设计费用,还需面对小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劣势,导致售价远高于普通产品。“不是不想要,而是实在舍不得。”这种供需错位,反映了当下适老化产品“功能性有余,性价比不足”的窘境。
推广适老化床具则面临更大阻碍,据不少厂家反映,部分老人将这些床具视作病床,心里犯忌讳,睡觉也不踏实。如何既能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他们的尊严,成了企业的一道必答题。
“安装扶手对家里外观影响不大,要是这地板、灶台、床铺全都改了,跟住养老院里似的,子女用着也不舒坦。”几位老人的心声背后,是他们宁可自己“凑合”也不愿居家环境“迁就”的“不服老”。
在适老化改造落地过程中,政府应在加大适老化产品补贴力度的同时,摒弃“伪适老需求”,不盲目扩大补贴范围,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和供需渠道的畅通,促进市场尽快成熟。企业则不妨在适老化产品的成本控制、核心需求把握上下功夫,注重老年群体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将运营重点放在客户服务环节。而在供需匹配、产品推广方面,则期待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更大作为。
毕竟,适老化产品的万亿级“蓝海”,绝不是冰冷的商业版图,推广适老化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人文关怀。这需要各方共同建立起一套精准洞察老年消费者心理的创新体系,实现服务供给和养老观念变革的共振。(记者 赖昊拓)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