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持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不离身边人 情感不离老街坊
傍晚时分,在丰泽区丰泽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迎津社区),一声声暖意洋洋的“阿公”“阿嬷”此起彼伏,位于二楼的长者食堂饭菜飘香,在护理员的陪同下,91岁的林庆治和同住在此的老姐妹们早早地就坐到餐桌前,聊着身边趣事,只待餐盘端上。
“吃得合口味,住得也舒心,孩子常常过来探望。”两年前,为让有心脏问题的母亲获得更专业的照顾,家住附近的大儿子将林庆治送到这里。“不同于过去体检要到医院,今年都是医生直接上门。”林阿婆告诉记者。
泉州是全国较早实施居家社区养老的城市之一,早在2020年就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城市”。2023年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以来,已建设2588张家庭养老病床,超额完成目标。
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养老机构及社区,探访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幸福和邻里互助养老的温馨。
“有不少老人自己过来咨询”
“近年来,养老需求格局出现了‘9901’的新说法,即99%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1%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泉州市民政局养老科科长方海涛告诉记者,在“养老不离家”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就近”养老仍是主流。
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布局到社区,是近年泉州市养老产业布局的一个显著变化,当前已有部分机构保持“一出一进”的满员运营状态。
“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为子女照料、看望老人提供便利,也能辐射到居家上门服务。”方海涛介绍。
“我们聚焦高龄独居、有康复需求以及缺少家庭照料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托、日托和上门服务,全方位兼顾生活保障和精神需求。”丰泽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方泉州温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诗坤介绍,该中心2020年投入运营,目前接收了51位全托的老人。
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有不少老人自己过来咨询床位,或向社区助老员询问,这种现象以前没那么普遍。”王诗坤说。
“一开始入住的时候,有的老人可能会觉得家人不管他了。”该中心护理部主任黄宝珠说,“老年人需要被关怀、被照顾,入住之后,适老化环境和专业护理更有利于日常生活,也有了更多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离家近还方便孩子来探望,他们心态上就放开了。”
眼下,这种“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正悄然改变老年人的生活。通过将综合性养老服务嵌入社区,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配置相应的功能性设施、适配性服务和情感性支持,真正实现了“家门口”一站式养老。
与传统养老机构的封闭模式不同,“嵌入式”养老更具“烟火气”。“我们的活动区域是面向社区开放的,周围的老年人平时都喜欢聚在这里,聊天、看报、打牌、唱歌,非常热闹。”王诗坤说。
去年9月,泉州市入选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首批建设范围,为养老服务创新注入新动力。
“生活舒心了不少”
近日,泉州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下称“禾康”)的助老员来到永春县桃城镇洛阳村村民陈清良家中,对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回访。
陈清良今年85岁,和患有慢性病的妻子都处于半失能状态,是泉州市重点兜底保障的特殊困难老人。对于家里新安装的扶手和床边护栏、新改造的坐便器和感应夜灯、新置办的轮椅等,陈阿伯非常满意:“有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我和老伴生活舒心了不少,助老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对我们帮助很大。”
自2015年起,泉州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出并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人送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截至目前,泉州已为近5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禾康所运营管理的泉州市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记者看到丰富多样的适老化产品,其中不乏智能设备。“这些配备能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能减轻家庭成员或助老员的护理压力和工作量。”禾康总经理欧鋆灵介绍。
据悉,泉州已连续两年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让适老化改造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普通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需求家庭向所在社区提出改造申请后,相关机构会到其家中实地勘察、了解实际需求并形成方案,社区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欧鋆灵介绍,通过采取“一户一策”模式,帮每一户老年人找到安全舒适、经济适用的产品,让适老化改造针对性更强。
“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
老有所养,亦有所为。
在鲤城区西湖社区有一支“银龄助老服务队”,同为老人的他们奔忙于社区的大小敬老助老活动中,更关怀着各家各户的点滴小事。
今年5月,73岁的退休教师王玉玲遭遇车祸骨折。同为退休教师的服务队成员杜永绥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关心,并帮忙联系临时护工前来照顾。“等我恢复后,也要加入社区这支充满爱心的队伍。”王玉玲十分感动。
独具特色的慈善养老模式,是泉州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支持。2012年,秉持“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志愿助老理念,泉州市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应运而生,至今已推动形成170余支社区志愿助老服务队。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人认为“以老助老”有助于织密老年人情感纽带,既让老年人更加精准实现互帮互助,也让参与服务的老人有“老有所为”的成就感。
“不久前,我们从2016年培育至今的‘新春志愿助老‘三百’活动’项目获评了2024年度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泉州市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上官联文介绍,该协会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机制精准帮扶超2500名特殊困难老人。活动开展以来,泉州老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持续增加。
在丰泽区丰泽社区,银龄志愿者服务队依托老人活动中心,与泉州老年大学、泉州开放大学联合办学,先后开办舞蹈、电子琴、南音等教学班。
日前,泉州开放大学丰泽社区教学点南音班学员演唱的曲目《闽南侨乡美》,在2025“乐龄杯”全国老年文艺展演活动总展演中精彩亮相,荣获“最佳风采节目奖”。学员林建国感慨道:“自2020年9月开班以来,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队伍,从零基础起步,最终将千年雅韵从社区课堂带上了全国舞台。”(记者 庄钊滢 汤海波)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