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护航成长 守望未来

——聚焦省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题询问

2025-09-27 07:51
| | |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检察院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在90分钟的专题询问里,5位常委会委员、1位专委会委员、1位省人大代表和1位网友代表直击要点,紧盯社会关切提出问题,省检察院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作为应询者直面问题不回避,用实干承诺应答,也直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给出了下一步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封存记录护航“归途”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往往会因为冲动误入歧途,如果他们一犯了错就被“标签化”,再回归社会时就会遇到重重障碍。因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给罪行较轻、迷途知返的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其顺利回归社会意义重大。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天明在调研中发现,这项制度的落实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影响涉案未成年人升学、就业、出境等。他向省公安厅和省检察院发问,了解下一步如何加强这项制度的落实。

  “全省公安机关已对历年已办结、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全部封存,做到‘应封尽封’,最大限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省公安厅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厅长王锡章表示,公安机关已规范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查询路径,避免多头查询、标准不一。下一步,将升级“闽政通”相关功能,增加线上复查申请功能,进一步便利群众。

  省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施忠华应询回答道,检察机关将持续推动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尽封”,完善不起诉决定相关记录的封存操作规程,实现过程性文书与电子数据全面、同步封存。同时,联合公安等部门建设全省统一的封存管理平台,推动信息实时联动、同步更新,防止泄露。对封存不到位的情况,将加强监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拉回“悬崖边”的孩子

  罪错未成年人就好像“悬崖边”的孩子,如何把他们拉回来?司法机关要做的除了依法惩治,更离不开及时的矫治教育、引导纠偏,专门学校就是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我省已建成9所专门学校,但还存在专门学校数量和学位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课程设置适应性不够、矫治教育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下一步将如何完善?”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金麦子的问题直指关键。

  “我们持续推进专门学校建设,确保年底实现‘一市一校’全覆盖。”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洪尧当即应答,“同时,指导各地和专门学校因生制宜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加强警示、法治、心理健康、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分区域、分班级等方式设置专门场所,实施专门矫治教育。”

  “公安机关如何依托专门学校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教育矫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金麦子继续追问。

  王锡章接过话头,详解应对措施,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往往由“小恶”演变的特点,公安机关构建了“警示教育、社会观护、专门矫治”三级矫治体系,从“一日警示教育”到“一周社会观护”,再到开展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通过渐进式教育帮助问题学生重拾信心。对于离校后的社会融入问题,采取“五个一”措施,包括建立档案、保障机制、帮扶小组、技能培训和评估标准,真正实现“再跟一里路、再帮一阵子”,做好矫治教育的“后半篇文章”。

打破沉默 清除制度“盲区”

  许多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因隐蔽性强、受害者不敢发声而长期隐匿,强制报告制度是及时发现侵害、阻断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打破沉默的一次报告,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为受害者争取黄金救助时间,也能更有力地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分关注这一制度的省人大代表卢灵认为,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应报未报的情况,影响了制度效能的充分发挥。她向省教育厅和省卫健委发问:“应当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该项制度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

  “省教育厅要求学校教职工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时,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对此,陈洪尧表示,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认真落实重要岗位值班制度,如发生安全事故、学生非正常死亡,或发生伤害、纵火、爆炸、性侵、欺凌等涉校涉生案件,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事故信息逐级上报,每级上报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

  省卫健委主任杨闽红表示,下一步,省卫健委将加强常态化管理,组织妇产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识别侵害迹象的敏感度和能力。同时,将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作为依法执业监督检查重点,对不报、迟报、漏报、瞒报的医疗机构及人员依法严肃追责。

向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安全牵动千家万户,孩子安全牵动家长神经。校园欺凌不仅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身心双重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连锁反应。

  网名为“小蕾”的网友在线提出了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妈妈,每次看到媒体上校园欺凌的报道,总会担心发生在我们身上。一些欺凌行为甚至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对被欺凌的孩子和家庭造成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我想问问如何采取措施,让更多发生在隐蔽角落的校园欺凌早点被发现、早点被处理?

  针对这一问题,陈洪尧坦言,省教育厅已进一步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与处置程序,要求各校畅通举报渠道,并加强在班级、宿舍、厕所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对监控死角重点排查,确保问题得到即时处置。

  “公安部门已选派警力在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将工作前移。”王锡章明确表示,对所有欺凌警情做到即受理、即出警,并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或矫治教育;对情节恶劣、传播广泛的欺凌行为,将依法从严惩处。

  “全省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坚决惩治性质恶劣的欺凌案件。”施忠华表示,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欺凌者,将通过训诫、送入专门学校等方式依法矫治,努力让每个犯错的孩子都走上正途、重启人生。(记者 郑昭 朱子微)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