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在近日举办的两场高规格文艺演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和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共创未来》文艺演出中,均活跃着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身影

白鹭翱翔,舞出“中国范”

2025-09-05 07:32
| | | |

《丹青·雅集》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势不可挡》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9月3日晚8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40名优秀舞者参与了晚会第二场“红星照耀中国”中《延安!延安!》与第五场“正义永恒”中《势不可挡》的演出。

  8月31日晚,由“小白鹭”的两名青年编导何颖、郭勇滨参与编创的节目,亮相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共创未来》文艺演出。

  从津门到首都,短短数日,“小白鹭”在这两场高规格的文艺演出中,以高超的专业素养,展现了我省文艺工作者的风采。

“每一次的汗流浃背,都将化作对先辈的敬意”

  无论是诠释“上海精神”的《共创未来》,还是致敬抗战光辉历程的《正义必胜》,“小白鹭”始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创作根基,让舞蹈成为传递思想与精神的载体。

  在《共创未来》中,由何颖主导创作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滴水成溪、溪流汇江、江河入海”的舞台意象为脉络,融入细腻灵动的肢体语言,经过反复排练磨合,最终完美呈现出水流汇聚的壮阔意境。

  同场晚会中,为融合中国水墨画的“山水意境”与传统戏曲的“行当扮相”,郭勇滨在创作戏曲类作品《丹青·雅集》时,既坚守戏曲传统精髓,又舍弃了不符合整体美学的冗余表达,让作品更具生命力——舞台上,“角儿在画中游,画在境中留”的视觉呈现,将焦点汇聚于中国美学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蓬勃活力与大国气韵。

  在《正义必胜》舞台上,“小白鹭”的文化表达则转向对历史的“传承”。

  《延安!延安!》里,演员化身“印刷工人”,以充满力量的舞蹈动作,还原毛主席在延安组织印刷《论持久战》的历史时刻;《势不可挡》中,他们身着象征“广阔海洋与无限可能”的蓝色服装,以昂扬舞姿、富有张力的群像与层层递进的节奏,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攻坚克难的坚韧、迈向复兴的豪情浓缩于舞台之上。

  “这次演出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演员黄源沅坦言,“尽管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队形改了数十版,但每一次的汗流浃背,都将化作对先辈的敬意。”

“对舞蹈演员的职业使命有了更深理解”

  从编创团队的匠心打磨,到演出团队的刻苦排练,“小白鹭”在这两场高规格文艺演出中,始终彰显着对专业的追求。

  《共创未来》文艺演出创排期间,何颖、郭勇滨与团队在天津封闭式排练近3个月。从节目构思、动作编排到艺术呈现,始终坚持高标准——郭勇滨为把握《丹青·雅集》的美学内核,反复研究水墨画作与戏曲典籍,细致指导演员的眼神、身段;面对非专业演员团队,何颖耐心为其拆解复杂动作。两人的专业水准赢得了晚会主创团队的高度认可。

  这份专业坚守,也体现在备战《正义必胜》演出中。由于演出导演组坚持“细节至上”,从宏观的队形调度、动作设计、节奏把控到微观的表情均力求精准,因此,自6月初抵京后,“小白鹭”演员立即投入紧张排演。近3个月的排练过程中,他们的日均排练时间超过12小时,早出晚归、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延安!延安!》首次审查通过后,导演临时要求4名‘印刷工人’清晨加排改动作。我们顶着晨曦在空无一人的场地反复磨合,只为每个动作贴合角色内心世界。”演员韩昊成说。

  “双腿像灌了铅”“整个人变成机械状态”……排练期间,因长时间超负荷练习导致伤痛频发成为“小白鹭”演员的常态。但即使如此,他们却并未退缩。“看到前辈们身上的膏药和磨平的舞鞋,我对舞蹈演员的职业使命也有了更深理解。”演员牛惠说。

“为文艺事业培养新生力量”

  近年来,“小白鹭”频频现身国家级重要文化活动——2023年春节团拜会、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重大场合的演出,都留下了“小白鹭”的身影。

  “小白鹭”何以翱翔?在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看来,这些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厦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推进。“改革一方面助力‘小白鹭’在创作、表演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推动我们以人才建设为长远布局,为文艺事业培养新生力量。”

  不久前,“小白鹭”青年舞蹈演员杨德奇应邀在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中担任主演,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这部以延安木刻版画为灵感的红色题材舞剧,曾是他在北京舞蹈学院求学时的作品。如今身为“小白鹭”一员,他带着对生活更深刻的体悟重塑“小战士”角色——不仅融入陕北秧歌素材,还新增“版画家”与“小战士”幕间双人舞,传递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无独有偶,近日,“小白鹭”青年舞蹈演员缪斯琦入选中国文联“名家传艺——新时代文艺英才培养计划”,为我省唯一入选该计划的舞蹈组学员。在8月16日至9月3日的集中培训中,8位顶尖导师通过“一对一”“多对一”师徒制教学,从肢体、情感到作品结构、舞台呈现,对她展开针对性指导。“这次培训不仅积累知识,更重塑了我的艺术思维。”缪斯琦感慨。

  从舞剧舞台上的信仰传承,到文艺英才的薪火培育,“小白鹭”始终以艺术为桥梁,将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文艺工作者不仅是艺术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使者和精神的筑路人。”林乃桢表示,未来,“小白鹭”将继续搭建艺术实践平台,鼓励更多人才在高水平创作与演出中锤炼技能,打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报业集团记者 林泽贵)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