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健身,在厦门是“近邻”的事

2025-08-20 08:33
| | | |

五缘湾桥墩体育公园

  “划波破澜”划船器考验肌肉耐力、“太空漫步机”训练平衡力、“太极揉云”转盘锻炼肩颈协调性……7月以来,2025年厦门市全民健身近邻运动会持续开展。在全市六区的大街小巷,体育场设施化身特色挑战关卡,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场面火爆。

  说到全民健身,就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场地在哪里?

  在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厦门,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截至2024年底,厦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43平方米,跃居全省第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

从桥下到屋面的盘活利用

  时值暑假,在五缘湾桥墩体育公园的绿茵场上,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从足球场往里走,一块大型户外滑板碗池场地吸引了不少滑板爱好者来此“刷碗”。

  这片占地442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体育公园,在一年多前,还是五缘湾大桥底下一块无人问津的闲置空地。

  “这里临近金海、五通、禾缘、钟宅等社区,居民健身需求大,但此前周边专业化的运动场地相对较少。”湖里区文旅局副局长徐晓曦说,为加快推进场地建设,区有关部门协调五缘湾大桥桥下3#桥墩和4#桥墩处闲置绿地的使用权,并结合五缘湾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优势,将桥下空间转化为集运动、休闲、观景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公园。

  在厦门岛东部居民集中区附近,前埔水质净化厂通过盘活上盖空间,将治污场所转化成群众家门口的体育场。

  “在三期扩建项目中,我们将上盖的6.5公顷空间直接与城市道路对接,打造‘古楼·悦动园’大型运动休闲健身场所,能够满足跑步、篮球、足球等多样化健身需求,最大限度实现集约用地。”前埔水质净化厂厂长吴歌华说。

  从桥下空间到厂顶屋面的盘活利用,正是厦门推进应建尽建,促进运动空间再生的生动缩影。

  2022年,当地发布《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把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全新载体,通过三至五年建设,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3年多来,厦门市新改建近邻运动场超28万平方米,近邻运动场数量已有671处,社区体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95.21%。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从2021年的1.77平方米和1.29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的3.16平方米和3.56平方米。

适老化场地嵌入街巷社区

  群众体育场不仅要建在群众身边,更要建在群众心坎上。

  12日上午,思明区文屏社区居民黄瑛瑛与舞伴们一同前往文屏山庄二期小区党群服务站的舞蹈室排练交际舞,这个约110平方米的舞蹈室是黄瑛瑛每周必来的“打卡地”。

  “以前社区没有专业的舞蹈室,每次都得出社区找场地。”在文屏社区住了20多年的黄瑛瑛回忆道。

  文屏社区为纯住宅小区,且90%以上为老旧小区。社区总人口1.7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19%。2022年以前,室内外的运动场地加起来只有1000多平方米。

  一边是体育场地建设先天条件不佳,一边是老年人口占比高、健身需求大,如何破局?

  “我们根据社区老年健身需求大的特点,把能不能建、建什么样等问题作为梳理、盘活闲置空间的出发点。”文屏社区书记沈亚云说,“设施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清楚,在建设前期,我们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茶话会搜集意见,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召开座谈会、入户调解,让每一处体育场地不仅落地更‘落心’。”

  2023年以来,文屏社区先后新建了1处室内活动中心和3处室外活动中心,总面积超4500平方米。目前,社区共有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11处。“不出社区就能跳舞了,很方便!”黄瑛瑛说。

  不仅实现家门口运动,居民的运动体验也在不断升级。

  “由于室内乒乓球场开放时间有限制,且台数较少,根据反馈,我们在室外新增了乒乓球桌。”沈亚云说,不仅如此,为了延长室内使用时间,社区发动志愿者担任管理员,将时间从原先的下午6点延长至晚上9点。

  由此,文屏社区获评2024年度“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示范单位。

  据了解,不只文屏社区,适老化体育场地已嵌入厦门的大街小巷。截至2024年底,厦门共有老年人康乐家园497个,创建率91.19%,居全省第一。

从“建起来”到“火起来”

  让身边体育场从“建起来”到“火起来”,是厦门完善“15分钟健身圈”关键所在。

  “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老年人的健身热情。”沈亚云说,今年,文屏社区依托思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平台导入公益教师资源,每周举办文体课堂,针对性开设八段锦、柔力球、形体舞蹈等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

  截至目前,厦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超2000人,开设70余门公益课程7000余节,吸引超48万人次参与,涉及各年龄段。

  16日,一节篮球公益课在2025年厦门市全民健身近邻运动会同安区分会场开课。现场,在专业社会指导员的教导下,五年级学生邱荟鸿和其他小伙伴双手有节奏地快速拍打着篮球,穿梭于障碍物之间。“以前我的动作不够规范,容易受伤。这次老师教了很多专业技巧,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邱荟鸿说。

  家住附近的吕工程不仅是此次近邻运动会的志愿者,还携一家四口参与了此次运动会。“妻子带着孩子参加了投篮、踢足球、射箭等项目,玩得特别开心!”吕工程说,现场除了挑战项目,还有很多孩子在AI智能体测区体验跳绳、立定跳远等中考项目,实时记录运动数据让运动成绩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运动会还邀请了专业运动处方师,通过评估身体情况,为居民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

  而在五缘湾桥墩体育公园,独特的滨海风光吸引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我们将在公园设置网红打卡点,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优势,让市民既能运动又能打卡出片,打造体育场的引流亮点。”厦门延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延波说。

  “群众身边体育场从‘建起来’到‘火起来’,实现了体育惠民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化,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群众性体育赛事、科学健身指导的开展,引导群众‘爱健身’‘懂健身’,让全民健身走进千家万户。”厦门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说。(见习记者 傅韬旭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