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永安市罗坊乡探索创建“乡村护苗学堂”,让山乡孩子课后有辅导、成长有陪伴——

山坳里的“护苗人”

2025-08-12 07:50
| | | |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在讲解航空科普知识。

  在离永安市区62公里的罗坊乡,层峦叠嶂的山阻隔着那里的孩子望向远方的视线。当青壮年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留下的是静默的山村和亟待关爱与指引的幼小心灵——在罗坊乡中心小学就读的63名小学生中,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课后无人辅导、成长缺乏陪伴,曾是这些孩子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一栋由乡党委办公用房改造而成的三层小楼,一群怀揣热忱的“护苗人”,以及来自天南地北的高校学子,正悄然为这群山坳里的孩子架起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桥。这里的故事,是关于困境中的破局,是关于用爱与智慧为乡村儿童课后教育探索出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护苗”之路。

  去年10月,罗坊乡党委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后,探索创建“乡村护苗学堂”,由35名政府青年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一支志愿服务队,并邀请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为孩子的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那份热情让我心弦轻颤”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动听的声音,如水流声、蛙鼓声、稻浪声,它们宛如自然的乐章,丰富着我们的感官体验……”不久前,一堂别开生面的《家语童声分享课》在“护苗学堂”拉开帷幕,这是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志愿服务队为低年段孩子开展的公益夏令营第一课。

  这个暑假,罗坊乡的孩子迎来了不一样的假期体验。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10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大山,带来科技、音乐、体育等兴趣拓展课程。各高校大学生为支教做足了准备,带来各种教具:航天模型、故事绘本、手工用品、游戏道具……

  “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从森林古猿一步步进化成现代人的吗?”一间教室里,来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的学生林楷尧正在讲述《穿越百万年:人类进化大冒险》,孩子们眼睛发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讲到化石的形成时,坐在第一排的罗浩文兴奋地说:“老师,我要当小侦探,去山里找化石,守护历史宝藏!”

  “罗坊乡被绿水青山环绕,有的孩子甚至还未去过县城,考古对他们而言似乎遥不可及。但今天,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当孩子们讨论做‘文保小卫士’时,那份热情让我心弦轻颤。”林楷尧说。

  7月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闽籍学生陈可、林功航随该校“育星领航”科普团来到罗坊乡,为孩子们带来月球探索、航模制作、“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等课程。课上,孩子们积极举手,提出许多奇思妙想。课间,孩子们围着讲台上的卫星模型,展开热烈讨论。

  “支教期间,无论是和孩子们在知识方面的交流,还是心灵上的沟通,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励着我回到学校要更加认真地完成学业,把更好的教育资源带回自己的家乡。”陈可说。

  “乡村护苗学堂”也是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定期开展航空科普支教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航空科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科技报国理念的重要实践。”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团委书记田尧表示,在暑期支教活动中,青年学子实现了知识传递、能力提升和坚定信念的有机统一。

“专业辅导,我们放心”

  夏日雨后,环抱在层层山峦中的永安市罗坊乡一改往日的宁静。麦田里,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弯腰劳作,不远处“乡村护苗学堂”的教室内,一堂关于人类起源奥秘的考古课程正在进行。

  据了解,“乡村护苗学堂”占地面积174.72平方米,共分三层,一层为基础课业辅导教室、素质拓展辅导教室,二层为心理咨询室、志愿者办公室、图书室,三层为“护苗”支教志愿者之家。3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青年人成为“护苗人”,他们努力发挥专长,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阅读指导、心理辅导、美育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公益服务,给予他们暖心的陪伴与关怀。

  “阿爸,我先进去啦!”傍晚,读二年级的罗莉雅和父亲罗陈祥挥手告别后开心地跑进“乡村护苗学堂”。这天,来自江西瑞金的志愿者范淇要在课后拓展课中继续讲三国的故事,罗莉雅格外感兴趣。

  当地开办“乡村护苗学堂”后,罗陈祥第一时间就把孩子送来学习。“我文化程度不高,辅导孩子比较困难,这些年轻人都很专业,我放心!”罗陈祥说,他的女儿罗莉雅特别喜欢来“乡村护苗学堂”,她觉得这里很有趣,并且在学校、家庭和“乡村护苗学堂”的携手努力下,罗莉雅成绩优异。近日,她在永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口算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平日里,志愿服务队的“护苗人”每天下班后会主动抽出一两个小时来陪伴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辅导,孩子们现在答题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志愿者王宇俊看来,陪伴孩子们学习,不光要“教”好,更要“育”好。为了当好“护苗人”,他总是精心准备,不断学习,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山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课程融入‘乡村护苗学堂’。”罗坊乡乡长黄荔荔说,良好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学生,今后都将走出社会,参与到各行各业中。

  “去年以来,‘乡村护苗学堂’越来越受到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欢。”罗坊乡中心小学校长罗兴辉说,在罗坊,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此前有不少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相对比较内向。而现在,“乡村护苗学堂”成为当地家庭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有效弥补了隔代教育的不足。(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林丹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