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天网+人防”精准预警护安全
闯红灯、不戴头盔、超员载人……这些“小违法”可能让你成为“高风险人群”。近日,古田县公安局创新推出“交通事故精准预防”机制,通过748处智能摄像头“盯梢”二、三轮车违法行为,结合大数据分级预警,对高风险人群实施5日内见面教育。
古田县行政区域面积大,国省道及县乡村道路里程长,二、三轮车保有量庞大。近三年,当地年均道路交通事故超6000起,其中二、三轮车交通违法占比高达70%。“传统交通安全宣传存在‘大水漫灌’问题,精准度不足。”古田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黄忠钦介绍。为此,当地构建起“数据整合+责任落实”双驱动的精准预防体系,目标直指降低事故数量、提升群众安全意识。
怎样做到精准施策?答案在于打好数据与责任“组合拳”,包括对象精准,即锁定事故高发群体和路段;内容精准,即以当地三年内二、三轮车事故案例制作方言版警示片;方式精准,即低风险人群当日短信预警,中风险3日内电话提醒,高风险5日内见面教育。
高风险人群如何界定?交警大队长谢勇光介绍,一周内被摄像头抓拍未戴头盔、超载等违法4次以上属高风险,3次为中风险,1~2次为低风险。“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他补充,屡教不改者风险等级将上调,系统定期根据数据动态优化,确保预警“有的放矢”。
侦查中心负责人介绍,系统可通过人像识别直接关联违法者信息,推动管理重心“从管车转向管人”。目前,系统已实现违法抓拍实时推送,形成“发现—预警—教育”闭环。
连日来,这一机制取得积极成效,伴随精准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古田县持续探索“以小切口撬动大安全”的交通治理新路径,让“遵守交规、安全出行”理念深植人心。(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欣)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