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劳模精神,就在你我身边

2025-04-29 08:09
| | | |

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一级警长何士涛在训练警犬。

全国先进工作者、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专技五级、营林高级工程师谢汝根察看杉木种子园结果情况。

全国先进工作者、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在为学生授课。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职工教育科科长李德迎指导现场维修主管首次应用多功能数显尺。

全国劳动模范、福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快递接驳员王成正在整理快递包裹。

全国劳动模范、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一厂高压交联组班长吴水金在调节端封水位平衡。

全国劳动模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铜矿第三选矿厂选矿技术员华建彬在操作富液池闸阀。

全国劳动模范,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客舱部党委副书记、乘务员、乘务检查员刘雪正在整理客舱。

全国劳动模范、莆田市城厢区腾晖工艺厂艺术总监郑春辉正在创作百米长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

全国劳动模范、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集配部管加作业区电焊班班长吴泽平正在进行液压系统氩弧焊接。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霞浦县供电公司海岛服务站配电营业工刘江平在西洋岛为台风清障。

全国劳动模范、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无线交换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黄赞在实验室检查电源部品的设计。

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手持机器人编程器操作机器人。

全国劳动模范、佳好佳(福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员侯艳梅在清洗马路,提升路面精细化管理。(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讲好他们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

  翻开福建的劳模画卷,一代又一代劳模形象鲜活灵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扎根海岛28年的电力工人刘江平,数字行业领军人物黄赞,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探索者”陈照春,从环卫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的侯艳梅……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弘扬着劳模精神。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

“家乡人民需要我,我就扎根海岛”

  西洋岛位于宁德市霞浦县东南海域,是海岛乡政府所在地。从下浒码头乘船出发,在海浪中颠簸一小时,才能抵达这座岛屿。

  小岛上,有一位扎根28年的电力工人。不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当头,哪里有需要,他就背着工具包翻山越岭、穿越巷陌,守护渔家灯火——他就是2025年全国劳模、国网霞浦县海岛服务站配电营业工刘江平。

  1997年5月,从闽东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年仅20岁的刘江平,成为海岛乡一名普通电工。他的日常工作,是背着15公斤重的工具包,检查线路、清理树障,岛上多山,常常要走20多公里山路;工资很低,每月只有100多元,还不及县城同行收入的1/6。朋友也劝他去城里谋生,这让年轻的心像大海一样汹涌起伏。

  不过,有一件事让刘江平意识到他想要的是什么。1999年夏天,一场超强台风突袭西洋岛,岛上多地停电。在海岛卫生院,一位老人正在手术中。

  “卫生院断电,急!”刘江平接到电话后,立马冲出门,疾跑在狂风暴雨中。“当时,沿街房顶瓦片被风刮得哗啦啦往下掉。”刘江平回忆道。他很快跑到卫生院,找到应急电源抢修,几分钟后,手术室重现光明。

  这是一次与生命赛跑的比赛,刘江平赢了。

  “经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我生在西洋岛、长在西洋岛,我爱这里的人。乡亲们需要电力工人来维护电网设备,那么我的工作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那以后,我坚定了扎根海岛的念头。”他说。

  当时,岛上有120根电线杆,服务全岛40公里电力网络运行,供电站外线工仅4人,担负全岛2000多人的供用电服务。巡查维修线路,雨天,山道崎岖难行,夏日,饱受蚊虫叮咬。特别是夏季巡线,有时还会遇见“叮死人”蠓虫。有一次抢修山地线路,刘江平被“叮死人”叮咬,严重过敏中毒,全身浮肿,住院多日,才恢复过来。

  “1999年以后,岛上电器使用越来越多,用电高峰期,高压熔断丝经常烧断。每年除夕夜,我们都是守着变压器吃年夜饭。”这一守,就是20多个年头。

  28年来,刘江平奔走在西洋岛的四个村庄之间,穿着电工服的他,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村民心目中的“义务电工”——

  “江平,我家电路经常跳闸。”

  “江平,帮我换一下电闸开关吧。”

  巡线途中,刘江平接到村民这样的求助,总是不厌其烦地上门维修。“我师傅常说,要把客户当亲人,你为他们付出多少,他们就念你多少。能够帮助他们,我心里也高兴。”刘江平说。

“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突破极限”

  “这是我们最新推出的极简以太全光4.0解决方案,与之前相比,光网络连接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升。”在锐捷网络创新实验室,EBG无线交换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黄赞手持样机,介绍公司最新的创新成果。

  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进入锐捷网络公司以来,黄赞从助理工程师逐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和业务负责人,主持研发了数十款创新产品。

  2014年,黄赞团队接到公司下达的任务:赴上海开发地铁无线系统。彼时,飞驰的地铁车厢如同信号黑洞,80公里时速下保持网络稳定堪称业界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启了破冰之旅——

  为了模拟列车运行环境,每天凌晨,黄赞团队在福州三环辅道一次次调整车辆时速、往返跑车,反复进行动态信号测试,直到设备电量耗尽才收工。为了优化一个参数,他们常常往返测试数十次。

  初步建模后,他们转战上海地铁隧道。在深夜停运的3小时窗口期,徒步勘测超10公里隧道内的信号传播规律。连续两周,团队成员身背仪器,彻夜工作。困了,便在地铁站席地而眠。正值盛夏,每天从隧道里出来,汗水浸透了衣裳。

  最终,团队通过精准测算天线布放间距与覆盖方案,攻克了技术壁垒。

  “当乘客能在地铁里流畅观看高清视频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似乎所有的攻坚克难都有了答案。”黄赞回忆道。

  “他对前沿动态十分敏感。那些高水平专利和中国专利优秀奖,是他带领我们一起以高度专注的精神,不断追求创新得来的。”团队成员潘文贤说。

  2019年,黄赞敏锐预判Wi-Fi 6技术在WLAN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前一年布局研发新产品。由此,公司得以率先在国内市场推出成熟商用的Wi-Fi 6产品,当年市占率超过50%,并开拓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销售过亿。面对成绩,他并未止步,带领团队于今年发布了Wi-Fi 7新一代零漫游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医院等场景,让医护工作更顺畅、更高效。

  从业20年来,黄赞团队在无线网络技术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国内首款千兆级无线产品、覆盖性能最优的智能天线、支持超高密接入的AP卫星系列……而今随着AI兴起,又推出极光、磐石无线、一机一网等解决方案。

  “争创一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深耕数据通信领域20载,他明白:“这个行业瞬息万变,每一天都有新挑战,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突破极限,守护用户的网络体验。”

“只有亲身试过,才能提炼出真知”

  长期以来,焊接,被视为工业制造中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苦力活”。

  日前,记者走进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机器人产业应用实验室,这一传统印象被颠覆:在工程师的精准操控下,各式机器人以毫米级的精度,快速准确完成复杂的焊接作业。

  “这款焊接特种机器人专为锅炉作业场景研发,配备了更灵活的‘手臂’,可解决狭小空间内无法开展焊接的难题……”对于这里的机器人,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如数家珍。

  2006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陈照春加入省特检院,主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特种装备智能化与数字化等科研工作。多年来,陈照春带领团队研发出多款创新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工作中,陈照春发现不少设备的缺陷来自于焊接环节。“所以我们将焊接设定为研究重点,从源头入手,提高设备安全。”与此同时,由于焊接工作环境较恶劣,现场温度较高且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行。

  能否以机器人替代焊接工人?陈照春思索着,“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亲身试过千百种状况,才能提炼出真知。”

  为“炼”成极致焊接技术,2019年,他干脆离开实验室,跑到焊接车间拜师学艺,学习手工焊接。这么大年龄还去拜师学艺,让不理解的人“大跌眼镜”。

  在同事们的记忆中,他习惯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扎进车间练习,有时候训练回来,厚厚的焊工服被汗水浸透,浑身都是汗味。

  大家打趣:“哎,劳模,赶紧去洗澡啦,下班休息了。”

  陈照春说:“等会儿,训练还没结束。”

  “实验室”与“车间”双向奔赴,陈照春在车间积攒了工艺经验,并转化为驱动创新发展的研发成果。他还发现了机器人焊接的一些“痛点”。

  “机器人不如人灵活,根据我们预设的参数进行操作,碰上锅筒这样有曲面且微小的地方,就不知道怎么‘转弯’了。”面对问题,他带领团队研究“锅炉三维环角柔性焊接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成功将锅炉等桶装特种设备的内部焊接从人工转化为自动。原来要数小时的人工焊接作业缩短到二三十分钟,不仅质量提高,还解决了人工体力不足、粉尘污染影响等问题。

  敢想,敢干!陈照春在2023年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以46岁的最高龄选手身份夺得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冠军。

  他相信,伴随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焊工也能迎来“在车间里喝着咖啡搞焊接”的日子。

“在哪里劳动,就要在哪里体现价值”

  说起侯艳梅,在福州环卫工人中可以说是无人不晓。2018年,作为一名农民工,侯艳梅光荣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的她,是福州市佳好佳(福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环卫项目管理员,用双手守护城市的整洁与美丽。

  侯艳梅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小山村,家里6个兄弟姐妹。2007年,她30岁,经同乡介绍加入杭州佳好佳清洁有限公司。

  “我在农村干惯了粗活,有的是力气,那天环卫所正好卸货搬扫把,大家是两人拿一捆,我一手拿一捆,两下半就摞清楚了,所长看到后很是惊喜。”由于吃苦耐劳、做事高效,8个月后侯艳梅就当上了路段班长。2011年底,福州迎来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其所在的公司成为第一批中标企业,夫妻二人被公司“相中”,来福州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福州濒临东南沿海,每到夏季,台风来袭,这是环卫工人最辛苦的时候。

  2015年8月5日,“苏迪罗”台风登陆福州,暴雨持续整整30小时,多个交通干道成为泽国,倒伏的树木与泥沙使街道一片狼藉。

  侯艳梅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投入紧张的路面清障中。白天,她带着水车司机和工人,人机结合清洗路面;晚上,则与机扫车司机一起,把马路中间的泥沙冲洗到路边。整整3天2夜,她没有合眼,饿了就吃两个馒头充饥。经过3天奋战,城区主干道终于基本完成清淤清洗。

  长时间泡在污水中,侯艳梅手脚等裸露处发炎。她说:“只要能让大家生活重回正轨,这些都值得!”

  环卫工人作业,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

  2019年6月1日晚7点多,侯艳梅与工友张敏等组织工人装卸一批新到的垃圾桶。

  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公司向厂家订购了一批新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卸下后,每18个摞成一摞,叠起来有近3米高。由于厂家将两大包重约40公斤的垃圾桶轮子装在一只桶内,又将其叠在最上方,该摞桶头重脚轻,发生倾倒。

  “小心!”千钧一发之际,侯艳梅推开身边的张敏,自己却被垃圾桶重重砸中腰部。她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诊断为L5左侧横突、骶骨左侧、左侧耻骨上支多发骨折,还有多处软组织损伤,至少卧床6周,完全康复需要3到6个月。

  刚入院半个月,侯艳梅疼得几乎彻夜难眠。1个多月后伤势好转,她开始“不安分”了,每天在病床上用手机“遥控”工作。有同事探望,就掏出笔记本记录垃圾分类项目的进展情况,就连吃饭时说的话题都与工作相关。那时候,正是垃圾分类的关键阶段,她放心不下。

  她说:“当环卫工18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哪里劳动,就要在哪里体现价值与意义。每一双勤劳的手都值得尊重!”(通讯员 陈树青 黄雯倩 马圣骅 陈益梅 蔡月玲 记者 庄严)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