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守护如斯 温暖如光

——莆田民生发展这十年

2022-11-02 11:15
| | |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各方面工作,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要做好民生保障,滚动实施教育、健康、生活惠民三大民生工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俯瞰莆田城区。丛文俊 摄

仙游县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工作人员在推介就业岗位。(资料图片)

新落成的秀屿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资料图片)

仙游举办乡村十音八乐比赛。张力 摄

志愿者为荔城区拱辰街道荔浦社区老人理发。吴艳艳 摄

幼有所育 学有所长

  十年来,莆田市在校生人数达56.89万,增加学位16万个;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5.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63%;

  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3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04%,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62.50%,均居全省前列。

  ……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莆田教育实实在在的变化。

  十年前教师授课,一根粉笔一张嘴;如今,教育信息化建设铺开,乡村小学课堂也有了“科技感”。这是秀屿区平海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陈风光最切身的感受,“室内配备相关设施、环境创设美观,教室能育人、墙壁能说话,‘班班通’设备让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有机融合,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也学得轻松”。

  地处沿海农村的秀屿区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多年来,该区倾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拿出高铁新城片区优质地段办教育,吸引一大批名校、强校落地,与此同时,探索“总校+分校区”、教育集团化、“特色强校”等办学模式,“科教兴区”之路越走越宽,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在莆田,优质教育不断扩容。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将按序时推进98个教育类项目建设,年内有望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中小学学位2万个。

  校园内涵日益丰富。近年来,莆田市率先启动学校美育改革,推动6个“40所”美育特色校创建,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品牌;校园体育硕果累累,89所学校获批全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书香校园、智慧阅读”花开遍地,莆田成为国内首个以市域为单位整体推进校园阅读的地区。

壮有所为 事有所办

  “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在母校任职。”24岁的梁建强出生于三明市明溪县一个困难家庭,今年7月份毕业后,就职于莆田学院后勤处。

  毕业季前夕,市人社部门“送岗留才进校园”专项行动走进莆田学院,一大波引才留才政策红利让梁建强心动不已。莆田学院晒出的一批管理岗位摆在梁建强面前,他当即报名应聘,并成功上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莆田市大学生“十百千”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百校莆籍学子“雁归工程”等活动接力开启,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超市”,推送政策、岗位、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清单,让岗位信息触手可及;通过政策扶持、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三合一”,今年共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57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6人,在聘公益性岗位1260个。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4万人。十年来,累计支出各类稳岗补贴2.3亿元;发放高校生创业担保贷款4.7亿元;累计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达2.1万人,带动6.93万人实现就业……一系列社保政策让广大企业“松口气”,为就业人群“加把劲”。

  “现在办理退休实在方便,只要一趟,在一个窗口就把医社保退休和公积金提取一次性办了。”近日,莆田协丰鞋业职工黄立青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退休手续,确认了自己的选办内容,将材料提交至窗口,后续均由工作人员一站式办理。

  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公众幸福感、满意度。近年来,莆田市人社部门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梳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养老等12个事项,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取消申报材料513项,压缩办理时限718个工作日,减少办理环节124项;“一趟不用跑”事项达96%,“全程网办”事项达84%,即办件事项达70%,累计办理“一件事”套餐48.89万件。

老有所养 困有所扶

  早上打场球,下午练合唱,天天有课程,月月有节目。在涵江区涵东街道顶铺社区“长者之家”,1380平方米的大平层内,设置了舞蹈室、音乐室、书法室、健身区、休息室、长者食堂等,日均有五六十名老人在此活动。“我已经爱上了这‘两点一线’的生活!”75岁的退休干部郭赛珍神采奕奕地说。

  2020年2月,莆田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共建成三星级以上“长者之家”38个、“长者食堂”62个,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个。同年,莆田以“公建民营”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供养特困人员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全市35家敬老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升改造200个幸福院,实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是回应群众期盼、彰显政府责任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目前,莆田市共有5.5万多名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其中特困供养对象4189人,63.7%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

  “现在不仅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补助金,看病吃药基本上也不用自己花钱。”秀屿区月塘镇西园村村民黄春模是分散供养特困对象。2015年刚纳入保障时,老人领到的补助金为535元,如今每月可领1250元。

  十年间,莆田市共保障特困对象4.97万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5.69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3.28万人次。2015年,莆田市在全省率先打破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统一;今年,莆田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标,达到820元/月,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均居全省前列。

  与之同步的是,优质养老服务持续推进。2017年以来,莆田市累计投入5012万元,为64790位老年人(含948名特困供养人员)购买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老人可点单式享受专业便捷的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正逐渐形成。(陈汉儿 游晓璐 林美红)

 

心声

  莆田市公安局平海派出所所长 王海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3次提到“法治”。作为基层公安干警,我们要脚踏实地访民意、真心实意解民忧,将每件“小事情”办好、办实、办到位,切实提升乡村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莆田市公路中心团委书记 李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举旗定向。在时代大考面前,我们要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在路网等级提升、路域环境提升、道路服务水平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力谱写青春华章。

  涵江区白沙镇宣传统战委员兼副镇长 谢明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一名乡镇党员干部,我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白沙镇作为涵江区山区中心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把白沙早日建成“红绿融合的山区活力集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莆田市心海社工服务中心主任 祁中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将坚守“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宗旨,关注社会困难群体,重点围绕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关爱儿童、社区治理、社会事务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

 

现场

妈祖健康城雏形初现

  10月28日,在位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妈祖健康城的妈祖重离子医院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300余名建设者在不同岗位上鏖战正酣。

  作为省级重点项目的妈祖重离子医院,是国内首个集重离子、硼中子、质子及常规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肿瘤治疗医院。“目前,项目4栋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其中一期正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收尾及室外配套工程施工,计划11月底基本建成;二期室内砌体、机电、装饰及外幕墙等正在穿插施工,力争明年上半年完工。”莆田中建妈祖重离子医院项目经理孙文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孙文光说,项目部管理团队平均年龄29岁,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团队。项目部以党建带工建,组建多支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队,并成立设计、BIM、商务、材料、技术等攻坚小组,全力推进项目高品质、高效率建设。

  在妈祖健康城,莆田中建共承建妈祖重离子医院、妈祖医疗教育基地等8个项目。其中,健康城启动区、瑞仕国际潜力少年综合中心等4个项目已建成交付。

  北岸经开区是莆田生命健康产业布局的重要阵地,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技和医疗健康类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平台——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近年来,北岸经开区加快推进妈祖健康城、两岸生技园“一城一园”建设,不断吸引高端医疗技术、医疗专业人才、知名医疗机构等落地。目前,妈祖健康城已签约项目50多个,落地建设项目近20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30亿元。一个“医、康、产、学、研、融”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生命健康生态圈雏形初现。(陈盛钟 张锐)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