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污水治理的“厦门经验”

2016-12-16 00:00
| | | |
  清晨的五缘湾,海风习习,白鹭飞翔,吸引不少晨练的市民。五缘湾湿地公园占地85公顷,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城市绿肺”。

  但在前几年,这里的水体污浊,并不时散发出恶臭。原来,五缘湾湿地公园周边的村庄地势较低,雨污水无法排入环湾路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却就近进入了露天排洪沟,汇聚成黑臭水体。

  如今,这里发生了大变化。细心的人发现,在公园绿荫丛中有两栋红色建筑与周边的景观融为一体,这便是中联环五缘湾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站。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独创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让这里的出水主要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和湖泊类景观用水水质标准。没有利用完的再生水流经五缘湾木栈道迷宫,那里有水生植物和鱼类,相当于给再生水多了一道生物净化步骤,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氮、磷等元素。最后,再生水汇入湿地公园的水体循环系统,可直接排入海中或作为景观补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看来,中联环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出水标准高,实现了从粗放、低效处理向精细、高效治理的转变。

  源头截污、就地处理、搞活水体、生态修复——中联环分布式全地埋治污技术引起了各界关注。近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向国务院报告《建议推广厦门经验破解世界性难题》,把“中联环模式”及其相应的“厦门经验”,浓墨重彩地亮了出来。全国不少城市和中联环就城市污水、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流域综合整治进行接洽。

  “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美丽福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作为一家提供综合水污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联环办公室主任朱士聪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林丽明)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