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绑,民资“入医”提速
——社会资本办医调查之一
按照规划,2015年,我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在我省《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细则》出台一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各地,调查社会资本办医的情况。
即便在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酷暑天,张振清每日也要在泉州德诚医院的筹备处和建设工地之间来回数次。
张振清是医院管理专家,现任德诚医院院长。他全程参与德诚医院的规划设计,监管施工进程。7月初,德诚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工程进入内部装修。不久后,它将陆续开放内、外科等19个科室,床位达1000张。
在距离德诚医院1个半小时车程的南安,泉州滨海医院的门诊住院综合楼也已开工,预计在2015年年底运营。
德诚和滨海,均属民营三级综合医院,是当地重要的民生项目,首期投资,前者达4亿元,后者达6.5亿元。建成后,德诚将改变周边百万人口县市无三级医院的窘境,滨海的“半小时服务半径”可覆盖50万人口。
一针强心剂
为什么会有办民营医院的热情?
张振清和滨海医院负责人的答案完全相同——赶上了好政策,如果不把握现在的黄金时刻,就会错过一个发展高峰期。
2011年、2012年,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不仅明确社会资本依法可以自主选择医疗服务投资领域,服务范围、诊疗科目、床位设置、技术准入等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均不受限制,还细化了15项优惠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办医,涉及财政、税收、水电气价格、建设用地、金融贷款、保险、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许多方面。
政策松绑,等于为民营医院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去年以来,进入我省医药服务行业的社会资本逐步增多,其中不少投建大型项目。
今年3月,在厦门举行的中国社会资本办医论坛上,省内4个社会办医项目签约。其中,厦门市卫生局与厦门眼科中心集团签订的厦门眼科中心二期项目,目前已开始建设桩基础,预计全部工程2年内竣工;福建民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参与建设莆田市中医院项目,计划5年内建成这家三级中医院。
莆田模式
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这一政策,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全资新建民营医院外,我们还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建设,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鼓励境外资本在我省举办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鼓励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境外医疗机构与我省公立医院交流合作。”
这些政策目前正在各地落实,其中,莆田的实践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在莆田,社会资本办医有三种模式。
一是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如,莆田市第一医院荔城分院因资金短缺经营困难,荔城区政府引入民间投资商共同建设,荔城区政府占股17%,民间投资商占股83%,新的荔城分院转为非公立医疗机构。
二是社会资本独资投建民营医院。如,莆商林玉盛投建目前我省最大的民营医院——莆田盛兴医院。这个项目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目前,投资2亿元建成的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开放床位300张,设备是县区级医院中最齐全的。再如,由若干莆商采用股份制方式共同投资1.6亿元,创建莆田人民医院,目前日门诊量达到300人次。
三是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共同创建新的医疗机构。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出地皮、人才、牌子,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原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基础上,建设莆田市中医院。医院公立性质不变,只将康复科、体检科及部分特需病房交由投资方经营,其合作原则是“公立不亏本,盈利公要分,人员性质不变,待遇不低于原来”。院长刘文奇告诉记者,对公立医院而言,这是一种折中,确保人才不外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投资回报迫使投资方必须将康体、特需等做成高端医疗服务,开拓健康管理等新服务项目。
未来的路
在发展社会资本办医上,福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在,全省民营医院达265所,床位总数13593张。然而,这离我省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疗服务量达到全社会总量的20%,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目前,我省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排位靠后,要补齐这块短板,建设更多大型民营医院是必由之路。
不过,对于社会投资方而言,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泉州滨海医院筹建处理事长王月娇表示,虽然建设资金上不存在问题,但必须正视新建民营医院回报周期长、亏损期也长的现实;另外,由于是跨领域投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会是巨大的挑战。
盛兴医院院长林秋泉坦言,国外的民营医院往往能代表当地的最高医疗水平,目前我国的民营医院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准。群众看病有趋高性,民营医院要形成竞争力,如何改变“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理念,三流的人才”的窘境,是一个大课题。
还有几家民营医院院长对相关政策中规定的“营利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疑惑。他们说,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的大环境下,税收等优惠政策应当面向所有民营医院,是否有必要区分民营医院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
其实,所有的困惑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专家认为,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离不开民营医院,更离不开优质民营医院。一个“优”字,当是民营医院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投资者、运营者而言,如何将医院建设、运作成为优质民营医院;对各级政府而言,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创建优质医院,如何引导现有民营医院优质化,都是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优质民营医院是如何诞生的?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