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福建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01-22 07:29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建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总量跃上4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进出口增长7.8%,其中出口增长8.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节能减排降碳年度目标可以实现。

  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着力提升产业素质,供给质量得到改善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施意见,高成长企业达406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件、增长12.8%。实施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推动223项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宁德时代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加快组建省创新研究院。打造高水平实验室,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第十七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合同项目7106项、总投资1786亿元。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获批设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5G商用正式启动,人工智能双百工程顺利实施,数字经济规模约1.7万亿元。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展主导产业研究和梳理,实施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高技术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9.8%,产值超千亿元集群达1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4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家。福州新型功能材料、厦门新型功能材料、厦门生物医药及莆田新型功能材料等四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4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1.18万亿元、增长11%。中化泉州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等石化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上汽宁德基地、莆田钧石能源HDT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一期项目投产,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738项,省技改基金扩大至120亿元。

  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4家,总数达377家,居全国第四位;厦门市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厦门市、泉州市入选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金融业运行平稳,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14%,“海峡科创板”推出,118家科创型企业举行签约挂牌仪式。“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打响,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36亿人次、增长16.5%,旅游总收入8058亿元、增长22%。新经济领域服务业加快发展,规上互联网平台营业收入增长39.9%。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国家通报表扬。划定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30万亩。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7万亿元、千亿产业增至8个。全面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千工程”,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60个,形成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强县。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8.6%。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

  (二)着力拓展内需市场,需求结构逐步改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围绕万亿有效投资计划,实施稳投资26条措施,加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6.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

  全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攻坚。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全省入库“五个一批”项目34915个,总投资18.4万亿元,其中本年新增开工项目3083个、总投资8004亿元。1200个省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宁德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泉州泉港百宏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漳州古雷奇美化工ABS及AS、龙岩龙净环保输送装备及智能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福州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正式合龙即将通车,泉州三安半导体、三明建宁明一生态乳业加工、南平铝业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厦门新机场、长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立项获批。

  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出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实施方案及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成功举办首届福建商圈(步行街)博览会暨消费品采购会,打造“闽货卖全球、全球买闽货”商贸对接平台。实施促进夜间消费用电激励举措,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建立“电商富农”产销机制,新创建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4.1%。

  (三)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企业关切,持续减环节减时限减负担,实现开办企业时间、不动产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600亿元。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年度目标任务。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降至16%。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7.6万户,增长9.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做的好不好群众来打分”的“好差评”制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实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省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55%。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从原来的76项减少至40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超过90%。推进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放管服”改革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财税改革持续深化,明确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地区标准备案办法。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机制,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纾困基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扎实有效。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水、电、天然气等价格改革持续推进,全面完成工商业用电并类,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降幅达10.02%。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机制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积极应对经贸摩擦。建立“六稳”情况部门通报会商机制,加快落实稳定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进出口13306.7亿元,其中出口8277.9亿元、进口5028.8亿元,进口规模跃居全国第7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00家,实际使用外资315.4亿元。

  海丝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深入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加入丝路海运的国际集装箱航线达到60条,突破1800个航次。丝路飞翔空中航线近400条。继续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影响。扩大经贸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16.3%。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深化方案136项重点试验任务实施率达92%;累计推出41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57项,对台89项。

  闽台、闽港澳侨交流不断深化。落实落细惠台措施,获批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平潭至高雄货运、客运航线实现首航并常态化运营。向金门地区供水稳定运行,向马祖近期供水工程启用,与金马通电通气通桥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入闽台胞超过387万人次,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超过3.6万人。闽港、闽澳新一轮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闽港“一带一路”高峰研讨会,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顺利召开。

  (四)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实施区域协作项目226个。重大协作项目取得突破,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双龙铁路开工建设;漳汕高铁完成预可研审查。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的回信精神,严格按照“一个都不掉队”“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剩下的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低保兜底等精准帮扶工作。出台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理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推进50个重点县(市、区)、100个特色乡镇、1000个建制村试点示范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5%,83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发布首批30个“金牌旅游村”,寿宁县下党村等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到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覆盖全省。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6.5%、50.3%。制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继续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特色小镇创建取得新进展,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创建经验被国家选为全国典型示范小镇总结推广。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持优良

  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组织实施,连江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等第三批12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莆田木兰溪系统治理、南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2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试验区创新探索实践入选十大“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开全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在8个县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落实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有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全省排污权累计成交金额13.13亿元。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厦门市连续六个季度在住建部考评中排名全国第一。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1+7+N”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计划,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4%,全省12条主要河流143个水质评价断面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96.5%;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0%。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推进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有效减少60%以上的污染天数。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大九龙江、木兰溪等重点流域整治力度,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9个设区市建成区8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坚决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作,全部完成2385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的基础信息采集,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加

  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27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下达14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8%。民生相关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6.7%。修订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冻肉储备调节工作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猪肉市场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机制,严格落实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向547万余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8亿元。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完成棚户区改造6.4万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3%和8.2%,没有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就业保持稳定。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新建10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城镇新增就业64.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4万人,均完成年度任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稳中有升、位居全国前列,学前三年入园率9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重达26.3%。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制定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和省级“双一流”建设。落实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完成2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数占比下降到1.6%,超过70%小规模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医疗健康服务更加完善。福州滨海新城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列入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省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疾控中心、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率先全省跟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省半数以上县域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69个县(市、区)已建成33个县域消毒供应中心、37个县域临床检验中心、45个县域病理检查中心、46个县域医学影像中心、55个县域心电诊断中心和34个县域远程会诊中心。新建1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积极创建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三级医疗机构39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网络互认。

  养老、文旅、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新增各类养老服务床位1.5万张,街道和中心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由80.1%提高到90.7%,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由53%提高到64.5%。文化公共服务建设迈出新步伐,广播电视业加快发展,福州成功申办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成功举办。全域生态旅游和优质旅游加快发展,武夷山市、永泰县、武平县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潭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新建90个多功能运动场、60个笼式足球场、30个笼式篮球场和30个门球场,漳州市、南安市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总的看,2019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国,经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GDP、进出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物价、节能减排等指标运行情况符合或好于年度预期目标,投资指标与预期目标存在一些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中美经贸摩擦、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更趋谨慎。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困难。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仍然较高。三是高质量发展短板制约仍有待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资源相对薄弱,创新领军人才匮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发展新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还不少。四是营商环境仍需不断优化。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标企业和群众的期待,营商环境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放管服”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待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再创佳绩,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进出口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扶持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建立与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贡献相称的薪酬分配制度,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省级梯次布局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力争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再获批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高端人才为先导、机制创新为引擎,高标准建好省创新研究院、创新实验室。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2%,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办好第18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行动,实施一批省级工业强基工程重点项目,争取形成20个产值超千亿元集群。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梳理主要产业链缺失与薄弱环节,加强建链、延链、补链、壮链。加快主导产业梳理,推动现有三大主导产业内涵深化、外延拓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进行扶持培育,推动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组织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省技改投资基金扩大至200亿元,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盘活园区土地,落实退城入园政策。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

  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继续发展总部经济,大力争取闽商回归,吸引央企和省外大型民企在闽设立区域总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冷链物流、港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和落地互通服务业示范工程项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创新和信贷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区域性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债券融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省,深入实施“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地力提升“3323工程”,粮食指导性计划播种面积1250万亩、总产500万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物流、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250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源头赋码、“一品一码”。实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生猪存栏恢复到900万头。

  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高标准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总结推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经验,高水平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方面组织开展区域特色试验。实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专项行动,支持5G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建成百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中电、华为、浪潮等自主生态基地、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百度人工智能、海康威视物联网产业基地、比特大陆区域总部等一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万亿元。

  (二)切实培育内需新增长点

  强化“五个一批”机制。狠抓产业项目特别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储备招商,大力推进产业链延伸、产业群壮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项目滚动接续良好态势。紧盯关键环节,聚焦要素制约,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多形成实物工作量。全力协调服务,做好竣工验收,推动尽快投产达产。谋划梳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和投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对部分拟在“十四五”实施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提前实施。

  深化重大项目攻坚。深入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中之重”项目集中协调,初步计划安排全省重点项目1565个、年度投资5000亿元,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155个,建成或部分建成155个。重点推进福厦客专、福平铁路、衢宁铁路、兴泉铁路、福州地铁、厦门地铁、莆炎高速公路尤溪中仙至建宁段、霞浦核电、漳州核电、省委党校新校区、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等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长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60公里、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强化项目资金和要素保障。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建设资金、债券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匹配。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继续谋划后续批次专项债券项目。加强用地用林用海等协调服务,提高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等准备工作,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拓展补短板领域投资。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大综合交通网络、轨道交通、市政管网、5G、物流枢纽、冷链物流、海铁联运、港口集疏运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历史风貌保护利用、城市停车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补短板力度,优化生成一批新的补短板投资工程包。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推介一批优质项目,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挖掘消费潜力,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万亿元。扩大智能产品和绿色产品供给,推进老旧家用汽车、家电、公交车等报废更新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5G手机等消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发展,鼓励建设一批新消费体验馆,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商圈、步行街,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特色精品夜市,建设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推动创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和试点城市。推动医养结合,着力培育一批家政龙头企业。促进户外运动等体育消费。进一步释放农村网购和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加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国际物流发展。组织好中国品牌日活动。

  (三)切实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扩大丝路海运品牌效应,办好第二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加快推进丝路飞翔,加密空中航线。加快实施数字丝路,拓展数字经济合作领域。培育丝路投资品牌,引导我省优势产能行业加快全球布局。支持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企业加快“一带一路”沿线海外仓布局。推动实施人文海丝等重点工程。推动与日本关西地区合作,探索建立福建至关西地区“海空大通道”,高位对接“神户医疗产业都市”。推动福建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落实落细国务院和我省稳外贸系列措施,保护产业链稳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百展万企”“助力万企成长”工程,加快壮大市场主体,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市场。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鼓励企业通过进博会、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扩大进口。

  优化双向投资水平。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推动新开放领域招商引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筹用好国外优惠贷款,谋划确定新一批备选项目。引导境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切实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力争取得更多标识度高、影响力大的制度创新成果。

  深化闽台港澳交流合作。加快应通尽通,探索闽台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新路径。推动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各类载体和平台承载能力。完善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体系,继续推进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全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的开放机制和市场机制,逐步构建完善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服务体系。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完善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机制化平台。发挥闽籍侨亲、侨商优势,加强闽港、闽澳合作会议机制建设,推进“并船出海”,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切实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评估督导,推出有针对性的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完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大企业家队伍特别是年轻企业家培养力度。制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开展“信易贷”平台建设,有效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我省商事登记监管条例立法。推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践行“马上就办”,努力提高全程网办率、“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增强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一网通办、异地可办等能力。构建以闽政通APP为基础架构的全省一体化掌上便民服务平台。推动“集成套办”,全面梳理“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涉及多部门服务事项;加快“一窗通办”,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和企业开办时间。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部署,抓好11个方面53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坚决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我省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员工持股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推动“僵尸企业”尽快出清,盘活有效资产。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进一步规范试点项目配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修订我省定价目录,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项目。继续推进水电油气等商品价格改革。

  (五)切实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努力推动都市圈建设和湾区经济发展。抓好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实施。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协同建设。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完善共建园区利益共享制度,提升32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水平。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集团化办学办医、远程教学医疗、教师和医护人员轮岗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培育各具特色的福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战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等,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分类发展小城镇,持续开展特色小镇创建示范。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快老区苏区发展步伐。落实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推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支持老区苏区加快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四好农村路”,办好老区苏区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支持老区苏区强化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撑,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深化闽粤、闽赣省际边界地区合作。

  (六)切实推动绿色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先导区建设。总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强化改革成果复制推广,继续加强整体设计、提升思路,提炼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推进差别化用途管制,完成全省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健全完善生态司法保护制度体系和生态文明法制保障机制,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完善臭氧污染防控体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共抓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巩固小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等成果,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推进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范围内。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陆海统筹,持续加强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大力实施“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90万亩。

  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探索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配套制度。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强化生态红线意识,严禁山区盲目发展落后产能的工业项目或园区。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6.6%。

  切实提高全民生态自觉。组织开展绿色生活创建,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工作。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化,新增城市公园绿地面积900公顷以上。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

  (七)切实做好惠民生各项工作

  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构建防止返贫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持续强化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生态、兜底保障等精准扶贫措施,促进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深入推进项目支援、产业合作、智力帮扶、交往交流交融等援疆援藏工作,深度开展闽宁合作,全面提升各领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

  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援企稳岗等各项政策,健全失业风险防范应急机制,全面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三年内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万人次,其中2020年完成25万人次。

  进一步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双一流”建设,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加快推进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建设。加大省级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省属医院“创双高”。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全覆盖,推进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增长1.5%、0.35%。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加快发展智慧广电,积极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繁荣影视创作,推动影视基地建设。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强面向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实施公共体育普及工程,落实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继续做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实行省级粮食储备订单收购直补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行引粮入闽奖励政策,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保障粮油肉蛋果蔬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落实好平价商店销售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原则,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今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做深做实前期研究,按照统一规划体系要求,认真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同步编制一批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凝聚各方智慧力量,高质量推进《纲要》编制,努力使“十四五”规划顺应人民期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高度重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