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我省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只增不减。
最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各界关注。尽管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粮食进口量同比增长18.1%,是10多年来最高的一次;粮食自给率为80.6%,已逼近80%的底线。从国际局势看,受新冠疫情、极端气候增多、一些地区动乱战乱等复杂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长期内将成为常态。
过去南方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南方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越来越多地取代了水稻。本世纪初以来,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并且南方种粮越来越少、全国粮食越来越依赖北方的格局不断强化,目前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生产的粮食已占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这样的格局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旦北方出现自然灾害等意外,国家粮食生产和供应出现风险和波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北方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等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多个省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50%,有的南方省只有30%左右,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问题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市场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之大者”,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经济都必须建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由于多数情况下种植经济作物比种粮赚钱,有的地方种粮甚至是亏本生意,所以,不能以为依靠市场调节就能有效解决粮食问题。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还得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就拿耕地面积来说,截至2019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约19.18亿亩;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耕地年均净减少1100多万亩,南方耕地减少的现象尤为突出。如政府不采取坚决措施,10年后耕地总面积就可能跌破18亿亩的红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这就需要各个地区牢牢树立底线思维,给本地粮食自给率画一条最低保障线。特别是地处南方的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需要切实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不应过于依赖北方和国际市场供粮。各地应积极采取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黄琳斌)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