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解读

2021-03-26 11:42
| | | |

  日前,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也就是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贯彻执行省委一号文件,现就文件的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在这种情况下,省委和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也就是省委一号文件,这是省委和省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动摇的具体体现,明确了我省“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最突出的有五个方面。一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二是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培育形成了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达到20880元,比上年增长6.7%,增幅比城镇居民高3.3个百分点,“十三五”年均增长8.6%,这是在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非常不容易。四是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五是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2021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了2021年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四、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主要亮点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既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主要亮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退出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深化闽宁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等重点举措。

  二是围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三是围绕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出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四是围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五、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主要创新点

  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省委一号文件结合福建实际,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经验,提出了许多符合福建特点的创新做法。一是提出要弘扬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精神,深化“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协作机制”。二是要求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加大重点产品、重点市场拓展力度,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三是贯彻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组织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十四五”期间,创建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四是强调要推进“四好农村路”向纵深发展,重点推进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工程”。

  六、省委一号文件主要内容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包括总体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六个部分,共33条。概括起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要全面转向乡村振兴,这是一次历史性转移。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设立五年过渡期的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作用,定期组织乡村干部走访排查、行业主管部门筛查预警,及时将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重残重病易致贫户纳入监测范围,按户造册、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多措并举防止致贫返贫。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帮扶力度。二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大对脱贫县的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持续落实省领导挂钩联系、省直部门挂钩帮扶、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欠发达老区苏区县制度。加大产业帮扶力度,促进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发展。加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做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多渠道增加脱贫人口的收入。三是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对脱贫人口中残疾人和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二)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十四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500万吨以上,其他重要农产品量足质优价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支持产粮大县、种粮农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加强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广农业“五新”。二是提高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深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生猪存栏90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提升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水平。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福建百香果、南方葡萄等特色果业,推进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大力发展家禽和草食动物,不断壮大特色水产养殖产业,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和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全省要新建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同时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肥种植,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确保有更多优质耕地用于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

  (三)加强种业创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种子是基础,没有良种就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确定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设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推进一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产业化开发。二是全面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创新联合育种攻关机制,支持特色新品种选育,重点开展优质水稻、专用“两薯”、特色蔬菜、食用菌、水产、林木花卉等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三是加强农业新品种评价、展示、推广、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换代,确保我省良种覆盖率保持98%以上。

  (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融合发展,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提升。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作了具体部署。“十四五”时期,围绕茶叶、水果、蔬菜、林竹、花卉苗木、畜禽、水产、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创建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一体化发展,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发展特色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做强乡村物流业,提升乡村旅游业。同时,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积极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十四五”时期,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力争见到明显成效,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实施一批“四好农村路”、城乡供水一体化、乡村清洁能源建设等项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四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省委一号文件对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大力培育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增强联农带农功能,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二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化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项制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整合利用各类资金,支持发展支柱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联系人:柯思远,联系电话:0591-83210600)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