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参事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调研
来源:参事馆员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27 17:09

  4月23日下午,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政府参事吴南翔,省政府参事张作兴带队深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调研。福州古厝集团等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文儒坊36号蒙学堂,原为明末清初建的卢氏祠堂,1902年近代民主革命者借用此地创办了闽人自办的第一所具有革命色彩的新式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的摇篮之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调研组认真听取情况介绍,仔细察看文物遗存,用心品味文化底蕴,深切体悟历史价值,积极讨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举措。

  在宫巷24号的林聪彝故居,调研组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重温《福州古厝》序言,回味当年总书记在三坊七巷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等开创性实践,品读以画作、书法、照片、音视频、书籍、实物等形式展示的福州历史文化,感受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的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在保护名人故居的基础上,改造提升、活化利用创设的“福州城市会客厅”,成为近年打造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展示窗口。

  调研组还察看了安民巷和宫巷的省文史研究馆原馆址。省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1月,馆址设在安民巷48-49号,同年9月迁至宫巷10号林聪彝住宅;1954年迁至中山路23号中山纪念堂旧址。省文史馆成立之初,汇聚了一批具有业务专长和社会声望的老年知识分子,为敬老崇文、尊贤尚德、统战联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研组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等重要要求,发挥参事、馆员参政咨询、崇文鉴史等独特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