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龍舟村的守與新
新一代傳承人方劍偉(前)在製造龍舟。卞軍凱 攝
端午節前後,方莊村龍舟廠從早到晚忙個不停。陳宗興 攝
已經完成雕刻的龍舟“老虎頭” 卞軍凱 攝
裝上龍舟頭,一條龍舟才製造完成。王立強 攝
方莊龍舟製作匠人在趕制龍舟。王立強 攝
核心提示
“你們的龍舟正在做油漆。明天裝車,後天早上就到了!”6月中旬一個悶熱的午後,1982年出生的方捷在他的龍舟廠裏忙個不停。剛挂斷來自江西的催促電話,微信聊天窗口裏又彈出了新的諮詢消息:“預訂後幾天能完工?”
此時,雖然端午節已過,但閩侯縣南通鎮方莊村的4家龍舟製造廠依舊忙碌,每家工廠的生産線上都有幾條龍舟正在趕工。作為全國最大的龍舟村,方莊村的龍舟訂單來自全國各地。由於賽龍舟時間不同,有的地方已經憑藉方莊村生産的龍舟贏得了比賽,並專程給方莊送來錦旗;有的還在期待著早點收到龍舟後加緊訓練、劈波斬浪、搶佔鰲頭。
短視頻平臺對賽龍舟視頻的高熱度傳播,讓方莊村的名聲更加響亮,龍舟訂單接連不斷;而傳承了700多年、由造福船演變而來的龍舟製造技藝也得以堅守至今。目前,方莊村的龍舟製造技藝已獲評第四批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這裡每年出産200多條龍舟,守住了這項非遺的血脈。
如今,方莊龍舟後繼有人,並且得以創新。比如,學習南方不同省份的龍舟製造技藝,取長補短;根據客戶需求改進龍舟設計方案,使之更加適應競技需求;研發內河休閒遊覽型龍舟、龍舟模型,讓人們對龍舟文化更加可觸可感;開發研學産品、拓展跨界合作,使龍舟的生命力不只在水上……守正與創新的龍舟故事,正在方莊村生動演繹。
源於福船的技藝,堅守700餘年
穿過方莊村的大石牌坊,沿著村道前行幾十米,就來到了村裏規模最大的方忠雄龍舟廠。“舟術出神入化 飛龍劈波斬浪”……墻壁上,挂著一面面或新或舊的錦旗,寫滿了各地龍舟隊表達感謝的溢美之詞。
車間裏,3條龍舟生産線全部滿負荷運轉,左邊一條在組裝,中間一條準備上漆,右邊一條開始拋光。1952年出生的方紹晃指導著1982年出生的侄子方劍偉,兩代龍舟人一起揮灑著汗水。
造船,是方莊人傳承700多年的生存技藝。
從地理上來看,方莊地處大樟溪與閩江交匯地帶的河流沖積平原上,水網密布,舟楫往來頻繁。方氏族譜記載,宋代,方氏祖先從河南遷來後,選擇在這裡傍水而居。祖輩們看到大樟溪畔水系發達,大小船舶川流不息,造船具有無窮商機,便在農閒時開始經營造船業,積累下深厚的福船修造技藝。明代,方莊村進入造船興盛期,90%的村民世代傳承著福船修造技術,方氏子弟10多歲就開始學習造船技藝。
“我們的龍舟製造技藝,源自福船,是一個分支。”方紹晃介紹,清朝中期,福州地區開始興起劃龍舟,祖先們看到商機,發揮造福船的經驗,設計製造出福州傳統龍舟,並將技藝堅守至今。上世紀70年代是方莊村龍舟製造行業的鼎盛時期,全村有12家造船廠,從業人員達數百人。
方紹晃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龍舟製造技藝,長大後曾在永泰縣葛嶺造船廠、塘前造船廠當技術員兼設計師,並跟隨馬尾造船廠的高級工程師學習船舶設計技術,技藝進一步提高。1980年,方紹晃回鄉創辦龍舟製造廠,和兄弟們一起經營。
如今,該廠每年製造龍舟100多條,大約佔全村龍舟産量的一半。今年端午節前,廠裏已售出了60多條龍舟,還接到了明年的訂單。這些龍舟訂單除了來自全國各地,還曾有新加坡、日本、美國、義大利的客商前來訂貨並收藏。
“記得在2014年,市裏舉辦了傳統龍舟賽。參賽的20艘龍舟中,有10多艘都是我們方氏兄弟製造的。”作為“龍舟製造技藝”非遺傳承人的方紹晃,十分自豪地回憶説。
循著木材加工時此起彼伏的推刨聲、切割聲和敲擊聲,記者來到了方莊村另一家龍舟製造廠——方和勇龍舟廠。“我們家造龍舟已經傳承了四代人。”該廠負責人方捷開門見山地説起了傳承歷史。他介紹,在2024福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上,榮獲傳統龍舟500米直道賽冠軍、200米直道賽冠軍的隊伍,使用的2條龍舟都由他家的龍舟廠製造。
每一條龍舟,都是民俗文化的載體
6月初,在陣陣熱烈的爆竹聲中,方莊村一條30多米長的新龍舟順利點睛下水。這條普通的龍舟,從開工到下水,共花了一週多時間——這是龍舟匠人精雕細刻一條龍舟必須經歷的時光。
據了解,方莊村製造龍舟主要以杉木為原料,大多選取閩北山區樹齡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經一年以上的風乾,達到造船標準後才能使用。製作和組裝龍舟的工序也很煩瑣,做龍骨、釘底板、裝魚梁……每一個步驟都十分考驗手藝人的耐心。龍舟組裝完成後,還要經過一次拋光、膠縫、二次拋光、油漆、畫花等程式,最後安上雕刻好的龍舟頭,才能得到最終成品。
“因為設計參數的不同,每一條龍舟都是獨一無二的。”方紹晃説,福州的龍舟注重裝飾,船身繪製蓮花、鳳凰等各種彩繪,船頂部安裝木雕彩繪龍頭,船頭還要雕刻三角形的虎頭,寓意著藏龍臥虎。龍頭有仰天的、前伸的等不同樣式,每個村子選用的龍頭式樣是各不相同、世代不變的。
在方莊村,從事木雕技藝30餘年的方孝水,一個人雕刻了全村80%以上的龍舟頭。他家的一個房間裏,專門存放著已經用柳木雕刻完成的龍舟頭。讓人驚奇的是,除了威風八面的龍頭,還有展翅欲飛的鳳凰、引吭高歌的公雞等。
“龍舟頭不一定都是龍。由於每個村莊都有各自不同的傳説、信俗、歷史故事,根據民俗文化的差異,就有了老虎、大象、鳳凰、馬、犀牛等五花八門的龍舟頭。”方孝水介紹,單單以福州地區為例,女子龍舟隊的龍舟裝的是鳳頭;福州西湖附近因為有白馬廟的緣故,當地的龍舟用的是白馬頭;晉安區象園街道的龍舟裝的是象頭;閩侯尚幹當地有個虎仔隊,用的則是虎頭。
即使是以龍為頭,也大有講究。方孝水説,有一些客戶定制個性龍舟頭,比如“牛頭龍”“馬嘴龍”“蝦頭龍”等,也分為朝天龍、戲水龍等許多種類。“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龍舟頭,嘴巴一定要大,牙齒要齙,眼睛要突出,這樣才顯得很威風、有氣勢!”他説。
“近兩年,來自江西、湖南等省份的龍舟訂單不斷增長。我們在製作龍舟時,就要參考當地的龍舟款式,在福州傳統龍舟的基礎上,對龍舟頭、頂部、尾部等位置加以改進。”方和勇龍舟廠的負責人方捷説,完成每一條龍舟的過程,都是對不同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吸收、運用。
根據市場需求,開發龍舟新産品
方莊村的龍舟製造,有明顯的淡旺季。每當盛夏過後,進入淡季,方紹晃就要開始他的全國“取經之路”——其實這是一次深入的市場調研。
“祖上發明創造了龍舟製造技藝,我們有責任將這份祖傳手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方紹晃説,“要做到這一點,方莊村龍舟從業者必須與時俱進,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
一趟趟遠赴天南海北的取經,讓方紹晃掌握了龍舟客戶的心態變化:以前賽龍舟,重在群眾觀賞性,現在也重視競技性,催生了競賽型龍舟的新需求,大家希望有速度更快的龍舟;過去收入不高,一條龍舟能用幾十年,現在村集體經濟增長,加之鄉賢捐贈,有的村莊隔幾年就要更換一條新龍舟……
到廣東、湖南、江西等地學習後,方紹晃採眾家之長,埋頭鑽研、消化吸收,取長補短,有時甚至在設計龍舟圖紙前,就先收集所有選手的身高體重,從而決定龍舟吃水線的設計高度。
“現在,我們讓龍舟的龍骨變細,減輕重量;龍身的寬度變窄,減少阻力;船頭船尾不要翹太高,船身更平直,也能減少阻力。”方紹晃説,龍舟造型也不再固守傳統一成不變,而是傳統與現代樣式緊密結合,船型每年都在變化,各種各樣,短的26人劃,長的32人劃。
此外,對每一條新造出的龍舟都要“跟蹤”,觀察它們在龍舟比賽中的速度表現,找出不足加以改進。因此,方莊村每年造出的龍舟都是“升級版”,具有工藝精細、船型線條流暢、船頭破水快、船尾消水好等特點,已經助力多地龍舟隊在競賽中拔得頭籌,不斷收到新的錦旗。省外有的龍舟隊在輸了比賽後,打聽到贏家的龍舟來自方莊村,不遠千里專程來下單。
近年來,隨著文旅經濟的火熱發展,産生了遊客體驗型龍舟的需求。對於這種趨勢,方莊村迎頭趕上。
內河遊是福州旅遊市場的新寵。去年4月,福州西湖—白馬河在歷史上首次實現遊船通航,遊客可選擇的遊船裏,就有新式龍舟的身影。這是方紹晃和他的團隊在保留龍舟傳統船型的基礎上,進行新船型開發後推出的休閒娛樂龍舟,遊客們乘著新式龍舟一路飽覽內河沿線的秀美風光。
記者看到,休閒娛樂龍舟保留了傳統龍舟的所有元素,只是船體更大、更寬,提升了遊客乘坐龍舟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這些新式龍舟下水後很受歡迎,所以我們繼續創新,計劃推出運動健身型、家庭親子型、親密情侶型等更多種類的新式龍舟,讓旅遊産業發展的熱潮帶動龍舟製造技藝傳承、創新。”方紹晃説。
探索跨界合作,讓龍舟融入國風大潮
前段時間,“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福建過端午!”的話題火爆網路。福建最吸引外地遊客的端午習俗,就是賽龍舟。
6月10日,2024福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在福州倉山區浦下河舉行。本屆賽事設置特邀組、公開組、高校組、傳統龍舟組四個組別。高校組中,由國內學生和國外(摩洛哥)學生聯合組成的福州外語外貿——霸王茶姬隊,在這次龍舟賽事中精彩亮相。
作為新中式國風茶飲品牌,霸王茶姬與福州龍舟文化的連結遠不只冠名一支參賽隊伍。今年端午節期間,霸王茶姬與方莊村龍舟行業跨界合作,打造出一條“霸王茶姬號”龍舟,合作對象正是方紹晃家的龍舟廠。
記者看到,這條龍舟長約9米,舟身狹長細窄,圖案、紋樣設計採用紅色、紫色、金色等鮮艷色彩,並巧妙融入了茶文化元素。“這條龍舟按照福州傳統龍舟尺寸的50%比例打造,造型十分精巧。”方紹晃説,茶文化和龍舟文化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這種跨界融合與創新,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據了解,這艘獨具匠心的跨界合作龍舟,在福州東二環泰禾廣場持續展出10天后捐贈給了福州龍舟紀念館。此後,龍舟廠還收到了征途IP的跨圈合作意向,計劃推出征途龍舟實物,讓方莊龍舟持續破圈。
作為新一代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方劍偉開闢了龍舟製作與文創産業的跨界合作新路徑。“有的華僑回國時,想把家鄉的龍舟紀念品帶到海外,但實物龍舟體積龐大,無法攜帶。”於是,方劍偉嘗試將龍舟製作成模型。經過幾番摸索,成功設計、製作出長約2米、造型多樣的龍舟模型“龍龍仔”,受到了許多海內外龍舟愛好者的喜愛,一直供不應求。他把“龍龍仔”製作過程拍成短視頻放上網路,那些對“龍龍仔”求之不得的龍舟愛好者紛紛“望梅止渴”。
“雖然手工技藝受到了現代工業的衝擊,但我們傳承龍舟製作技藝的熱情不會冷卻,手工技藝永遠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方劍偉説,他還與好友、青年漆藝師包文鏡合作,希望把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與龍舟進行結合,在龍舟的龍頭、船頭、船身上融合漆藝元素,開發出更多龍舟文創産品。
龍舟文化研學,在方莊村也蔚然成風。如今,村裏的幾家龍舟廠,每年都會迎來數百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感受這項非遺的獨特魅力。為推動龍舟廠融入研學熱潮,南通鎮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推動成立了龍舟協會,運用“支部+合作社+研學”模式,促進方莊村龍舟廠抱團發展研學新業態。
政策的東風,也吹到了方莊。根據福州市政府2022年7月發佈的《福州市進一步推動龍舟運動發展實施方案》,將大力開展傳統龍舟製造、新型龍舟遊船研發製造、龍舟文化傳承保護、龍舟體育賽事等工作,繁榮龍舟傳統文化。
南通鎮相關領導介紹,下一步,將積極開發方莊特色龍舟製造文化IP,讓方莊龍舟深度融入國風大潮,將“世界龍舟看中國,中國龍舟看福州,福州龍舟看方莊”金字名片擦得更亮。
方莊村的龍舟從業人員表示,希望能夠借助多方力量打造一個龍舟博物館,讓青少年群體在館內能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龍舟,並動手參與製作過程,甚至親自下水劃一劃,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龍舟文化。(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蘇楓)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