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安全與發展,讓數據資源“動起來、用起來”
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産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基礎。
如何為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架橋、鋪路、築基,推動數據要素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各方聚集一堂,展示新成果,探索新路徑、新模式。
築牢安全之基
為數據高效流通保駕護航
渴望挖掘數據價值,卻擔憂安全風險;亟需數據資源支撐,又囿于獲取無門——當前,這些數據要素流通領域的痛點説明,推動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頗為重要。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數據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實施方案》,提出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立健全數據流通安全治理機制,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促進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利用,釋放數據價值。
本屆峰會,各大企業圍繞數據流通安全拿出了一系列契合市場需求的産品和服務。在新一代網路安全領軍者奇安信展廳,“大模型安全空間防護方案”引人注目。
“小數據的安全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大問題。”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當前大模型已開始逐步融入政企的研發、生産、管理等核心場景,但由此也帶來了洩露、中斷和依賴誤判等三大類新型風險。在打造大模型深度垂直應用場景時,原來分散在各處的大數據經過標注、清洗和學習後,變成了高價值、集中化的小數據。這些小數據的大集中帶來了風險大集中,一個隨身碟,一次操作,都可能導致企業的核心數據全部被拿走,市場競爭力瞬間喪失。
對此,奇安信提出了構建“大模型安全空間”(即“紅域”)的核心防護思路,將大模型應用涉及的數據、算力、平臺、應用以及域內管理的終端及人員劃歸到“紅域”中做專屬防護,構建多維度的立體縱深防禦體系,有效降低大模型應用的數據洩露風險與業務中斷風險。
而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亦成為保障數據流通安全的重要抓手。可信數據空間是基於共識規則,聯接多方主體,實現數據資源共用共用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應用生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教授鄔賀銓曾將可信數據空間比喻為一個“有圍欄的數據沙箱”,數據提供方可放入加密或非加密數據,使用方可獲取計算結果但無法帶走原始數據。
簡單來説,可信數據空間,基於隱私計算、虛擬沙箱技術等,能夠提供身份認證、數據目錄、數字合約等關鍵功能。如此一來,既能保障空間內主體身份可信、數據可用、産品與服務安全可靠,又能實時管控,保障數據流通使用全過程按約定履行,從而增強企業的數據供給意願。不同於傳統的數據流通平臺,其本質在於為數據的生成、流通、共用和使用提供一個“可控”“可管”“可防”的安全可信環境。
去年11月,國家數據局發佈《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要開展企業、行業、城市、個人、跨境等五類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到2028年,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體系取得突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
如何進一步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在此過程中,需加強底層關鍵技術、演算法、晶片等自主創新,將可信數據空間構建與網路安全部署同步實施,通過試點實踐賦能可信數據空間發展。”鄔賀銓在可信數據空間分論壇上表示。
培育市場生態
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國際研究機構預測,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將帶動GDP增長0.2%,數據流動對各行業利潤增長的平均促進率為10%左右。在築牢安全之基的前提之下,如何讓數據資源加速“用起來”?
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分論壇上,促進數據跨主體、跨行業、跨領域流通融合,培育市場生態,成為各方共識。中國電信數據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舉例説,通信運營商基站耗電量巨大,中國電信與電網公司合作,通過數據分析,一年節省電費6億多元。而根據順豐的大數據掌握小區入住率,合理安排寬頻接入,大大節約了投資成本。
與此同時,一批參與可信空間建設的企業紛紛在峰會上拿出“拳頭産品”,展現可信數據空間如何為數據資源規模化流通、共用利用提供助力。
“在可信數據空間的助力下,高品質數據集得以實現合規高效流通。”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數據要素首席科學家、副總裁林鎮陽表示,高品質數據集通過對數據進行採集、清洗、歸類、標注等處理並採取規範化定期更新維護手段,能夠提升人工智慧大模型的開發訓練品質,推動數據要素場景應用。本屆峰會,軟通智慧帶來了極簡部署、靈活自由的可信數據空間一體機,並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等單位發佈《高品質數據集建設及運營前沿報告2025》,為數據集價值轉化提供理論指導框架和實踐建設指引,助力人工智慧模型訓練與産業升級。
在新産品新技術發佈區,雲基華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YUN PI可信數據空間平臺正式與公眾見面。在打造可信數據空間這一“底座”的基礎上,雲基華海創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數據要素流通利用、數據要素流通交易3大核心平臺,以及數據産權登記、數據合規評估、資産估值計價、數據跨境4大服務體系,以期賦能醫療健康、金融服務等行業。
“譬如患者們關注的跨機構檢驗互認,就能通過借助應用程式編程介面、打通不同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壁壘來實現,從而促進醫療服務的連貫性和便捷性。”雲基華海運營總監楊陽説。
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夯實數據要素化、市場化、價值化的軟環境,不斷健全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讓企業有感、市場有感,推動構建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共用的應用生態。(記者 王永珍 尤方明)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