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分類有道 繪就生態新圖景
閩江潮涌,茉莉飄香。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福州垃圾分類工作五載耕耘,以“三端四定”模式為筆,在城市經緯間繪就綠色新篇章。截至2024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8%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88%以上,無害化處理率100%。垃圾分類“新時尚”正轉化為榕城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機制築基:織密分類網路
福州構建起垃圾分類“四梁八柱”,2024年出臺《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1+N”政策體系。創新“督導員+N”模式,五城區5000余座分類屋(亭)實現專人駐守,日均指導超百萬次。倉山區首創“智慧督導雲平臺”,通過AI識別實現投放行為即時反饋;鼓樓區試點“分類積分商城”,積分可兌換麵包果汁等生活用品。
在實際操作中,福州市嚴格落實“一屋一志願督導員”制度。督導員們堅守在分類屋(亭)的桶邊,以耐心與細心開展細緻入微的督導與宣傳工作。他們是垃圾分類的“活字典”,隨時為居民答疑解惑;他們亦是文明的熱忱傳播者,將垃圾分類的理念深深植入居民心間。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分類屋(亭)的精細化管理水準大幅提升,居民在日常投放垃圾時,能夠及時獲取專業指導,分類準確率顯著提高,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推進築牢了穩固根基。
零碳園區:打造迴圈樣本
福州紅廟嶺迴圈經濟生態産業園,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擔當。如今,這片總規劃面積11500畝、一期建設面積達5371畝的廣袤土地,已華麗變身為一座生機盎然的生態園區。園區正按照“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嚴苛標準,全力打造“安全、環保、綠色、智慧、美麗”的現代化樣板。
園區內,12個全門類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置項目星羅棋佈,涵蓋垃圾焚燒發電、協同處置、餐廚、廚余等多個關鍵領域,宛如一個高效運轉的綠色工廠,將垃圾巧妙變廢為寶。同步配套的8個綜合保障提升項目,則為園區的穩定運作提供了全方位、無死角的支援。其首創的“三端四定”模式,更是成功實現了垃圾處理全流程閉環管理,遵循“三個迴圈”理念,確保進入園區的生活垃圾100%安全處置,有力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分類處置,成為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典範。
紅廟嶺園區榮譽等身,獲評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等眾多殊榮。2024年,“福州市垃圾管理案例實踐”入選中國“智慧減廢城市”優秀案例,並通過聯合國人居署網站向全球推介“福州模式”,讓福州的綠色發展經驗得以閃耀世界舞臺。園區內的紅廟嶺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展示館,恰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展廳面積約950平方米,以“蓮”為建築意向,于2022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展館共三層,一層深情講述習近平總書記選址建設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的故事及園區蝶變歷程,讓人們銘記初心;二層展示福州生態文明建設舉措與創新探索,展現城市的綠色決心;三層通過3D投影、人機互動等前沿科技手段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2024年,園區成果豐碩,亮點紛呈。承辦中環協迴圈經濟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峰會,彰顯行業引領地位;焚燒協同項目獲AA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等級評價,樹立行業標桿。全年總發電量5.99億千瓦時,上網電量5.17億千瓦時,節約標煤約6.3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37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8%左右,資源化利用率達88%左右,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成為福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展示窗口與亮麗名片。
多元舉措:推動垃圾分類全面提升
2024年,福州以多元創新舉措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升級,在體系建設、示範引領、宣傳推廣等多方面取得亮眼成績,為城市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回收體系建設上,福州實現重大突破。福州(永豐)再生資源智慧分揀中心與福州城投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相繼建成。前者年處理廢塑膠可達2萬噸,高效運作獲央視新聞網專題報道;後者作為福建省首家塑膠全品類、高低值統收綠色分揀中心,日處理量100噸,填補行業空白。兩座智慧分揀中心如同打通垃圾分類“任督二脈”,構建起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一體化運作體系,為垃圾分類處理鏈條扣上了關鍵一環。
重點任務落實與示範引領方面,福州成果斐然。新改建230座生活垃圾分類屋(亭),優化居民投放環境;打造7個全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鄉鎮,將綠色理念延伸至鄉村。此外,各地亮點頻出:倉山區的煙臺山垃圾分類主題公園融合環保教育與休閒娛樂;晉安區啟用數智城市大管家智慧平臺,為垃圾分類賦能;馬尾建成“多合一”集中點,優化資源配置;長樂區探索推進沿街店舖“門前三包+垃圾分類”責任制,完成濕垃圾就地處理廠改造提升,共同推動垃圾分類向縱深發展。
宣傳引導工作中,福州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營造濃厚氛圍。組織開展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系列活動,發動分類“微課堂”學習超1.3萬人次,7場“快閃秀”、百場“分類進萬家”等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低碳齊參與”等活動聯合本土商超開展,經各級媒體90余篇報道,收穫300萬餘次瀏覽量。同時,福州開展“一月一主題,一季一高潮”宣傳活動,成立全省首個垃圾分類巾幗學院,打造主題公園、公交地鐵文化陣地,推出宣教短視頻,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志願服務領域,福州組建182支專項隊伍、9000名志願者投身基層,開展1.6萬餘場主題活動,6.5萬餘人次參與,累計志願服務時長38萬小時,助力福州獲評“全國垃圾分類志願先鋒城市”,激發社會活力。
在提升工作質效上,福州編制手冊開展5000多場精準培訓,組織勞動競賽和“崗位大練兵”,舉辦專題培訓班。同時開展三個專項治理行動,排查小區1.26萬次,整改問題8500多個,城管執法處罰1.2萬餘起,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福州這座生態之城正以垃圾分類為支點,撬動綠色變革。2025年,福州將深化“兩網融合”改革,建設15個“無廢商圈”,打造垃圾分類3.0版本,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每個市民的生活日常。5月19日至25日,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將在我省如火如荼開展,福州市牢牢把握這個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紮實有效的系列宣傳活動,傳播垃圾分類迴圈發展理念,提質增效提升垃圾分類工作水準,推進福州市的垃圾分類水準更上新臺階,再創新業績。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