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中部突發7.9級大地震。地震發生後,緬甸政府向國際社會發出求援信號。中方作為首批響應者和快速行動者,星夜馳援緬甸災區,其中就有兩支來自福建的民間救援隊——廈門市曙光救援隊與廈門藍天救援隊。
跨越2000公里的生死救援
——福建民間救援力量在緬甸
4月1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藍天救援隊隊員繫上繩索,從一棟坍塌的樓房頂部進行破拆作業。王志建 攝
4月1日12時51分,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廈門市曙光救援隊(藍衣)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紅衣)列隊默哀。當地時間4月1日,緬甸舉行全國哀悼儀式,為地震遇難者默哀一分鐘。商華鴿 攝
3月31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受困者家屬在一幢危樓前擺上芭蕉、椰子等,用當地習俗為受困親人祈福。商華鴿 攝
4月1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藍天救援隊隊員繫上繩索,從一棟坍塌的樓房頂部進行破拆作業。 王志建 攝
4月1日中午,緬甸曼德勒震區酷暑難耐,曙光救援隊隊員在路邊樹蔭下休息恢復精力。商華鴿 攝
4月1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廈門藍天救援隊冒險進入一棟樓房探查。王志建 攝
4月1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廈門藍天救援隊隊長陳素珍(水草)安慰等待的受困者家屬。王志建 攝
4月1日下午3時,緬甸曼德勒一棟傾斜的建築內,救援人員已向下打穿三個樓層,距離有生命體徵的受困者越來越近。商華鴿 攝
3月31日晚,緬甸曼德勒一棟傾斜的公寓樓內,救援人員正在破拆作業。當晚7點左右,救援隊在樓內發現生命體徵時有時無的受困者。商華鴿 攝
3月31日晚,緬甸曼德勒一棟傾斜的公寓樓內發現微弱生命跡象,搜救人員準備進入大樓,用蛇眼可視鏡頭和生命探測儀以確定受困者的具體位置。商華鴿 攝
“我們現在又進去,再試一次!”
4月3日13時37分,廈門市曙光救援隊隊員商華鴿從緬甸曼德勒市救援現場給記者發來微信——他和隊友們將再次進入隨時可能倒塌的公寓樓,重啟一度中斷的搜救。此刻,距離緬甸大地震發生已整整6天。
將時間回撥到72小時前。
3月31日下午,曙光救援隊根據求助信息來到曼德勒災區的一棟公寓樓,這是他們當天排查的第五個搜索點。公寓樓在地震後傾斜近30度,樓道變形嚴重,走廊墻體開裂。通過生命探測儀搜索和人工摸排,廢墟中傳來受困者清晰的敲擊聲,令在場的隊員振奮不已。廈門市曙光救援隊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立即攜手,一邊破拆樓板,一邊用鋼架支撐加固作業面。為了早點進入受困者所在樓層,隊員們不間斷工作了40多個小時。
當地氣象數據顯示,曼德勒連日高溫,最高氣溫持續突破40攝氏度,救援人員體力消耗很大。作業時,救援人員不得不戴上口罩,這也增加了在酷暑中作業的不適感,很多隊員都有中暑的症狀。但時間就是生命,隊員們輪班進入救援現場,蛇眼鏡頭與生命探測儀交替掃描,機械破拆與人工挖掘同步推進。
“從十分鐘的輪換到現在五分鐘的輪換,所有人的體力都消耗到極限。”廈門市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介紹説,“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們就必須全力以赴。”
然而余震頻發,公寓樓樓體位移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快。出於安全考慮,當地政府部門要求所有人撤出,封鎖現場。接到暫停救援的通知時,一位隊員“感覺整個人身體被掏空,一條堅強的生命沒能挽留,那種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
無力感並沒有擊退救援隊。他們一邊排查其他求助線索,一邊觀察樓體位移情況。終於,在救援暫停28小時後,曙光救援隊再次進入封鎖的公寓樓搜救。
同一時間,曼德勒市另一處救援現場,廈門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也在不斷深入廢墟——他們已連續帶出近20名遇難者遺體。
廈門藍天救援隊的作業現場週邊,受困者的家屬們正焦急地等待消息。隊長陳素珍(水草)堅守到頭暈才離開作業面,正準備歇口氣,就被團團圍住。面對眾人眼中的淚光與期待,她通過翻譯告訴在場的緬甸民眾,聲音沙啞而堅定:“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找到他們!”曼德勒市還派來11名消防員交予她統一指揮——這份信任,也源自救援隊的專業與堅韌。
作為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也是震中區域華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3月29日晚,廈門市曙光救援隊22名隊員攜帶129台套、1.2噸的專業設備和3條搜救犬從廈門啟程,輾轉抵達曼德勒;次日清晨,廈門藍天救援隊25名隊員攜帶1.5噸救援物資緊隨其後。兩支隊伍抵達後,立即與當地力量密切配合,與死神爭奪時間。緬甸福建商會、中資企業聯合當地華人志願者積極為救援隊提供求助信息匯總、物資支援、翻譯、溝通協調、交通等幫助。
截至發稿時,包括福建力量在內的中國救援隊仍在為受困者的生存希望竭盡全力。(記者 張永定 施辰靜)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