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公安局古田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楷模”榮譽稱號——
從紅土地再出發
古田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民警查看古田會議會址景區治安情況。賴志妍 攝
古田派出所女警巡邏服務隊在執勤。賴志妍 攝
18日,《人民公安從這裡走來——全國“公安楷模”發佈廳特別節目》在央視網等平臺播出,公安部發佈關於授予福建省上杭縣公安局古田派出所等6個紅色聖地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國“公安楷模”的決定。
這是我省繼潘東升、楊仁德、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蓮前派出所後,第4個獲此殊榮的先進典型。
在全國“公安楷模”發佈活動致敬詞中,“夜不閉戶古田燈”成為古田派出所最鮮明的注腳。
採眉嶺筆架山下,白墻青瓦的古田會議會址莊重古樸,“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大字熠熠生輝。自1959年成立至今,古田派出所默默守護於此,護衛轄區治安平穩和諧,也讓古田鎮被譽為“不關門”的平安紅色小鎮。
“民警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當時,沒有現在的科技手段,為幫村民找回一隻丟失的羊,我們挨家挨戶問,甚至滿山遍野找。”古田派出所首批民警、91歲高齡的邱永康常常跟派出所民警分享建所初期的故事——彼時,民警白天參加生産勞動,夜晚維持治安,做到有一案破一案,警民親如一家。
知其所來,方知所往。紮根紅土地,古田派出所歷任所長都會給新民警講忠誠保衛古田會議會址的故事。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隊伍的接力棒交到哪,紅色基因就傳承到哪。
根據轄區群眾白天勞作、夜晚閒暇的特點,古田派出所發揚蘇區幹部“夜提燈籠訪貧農”的好作風,堅持開展“駐村夜訪”,聽取群眾心聲、解決實際困難,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對村民反映的問題“每事必復”。
西山下是古田鎮最偏僻的片區,最遠的山村離集鎮有30多公里,村民辦事十分不便。“我們在村裏設立便民服務點,村民可以將需求投遞到服務點,由駐村民警收集代辦。”西山下警務網格駐村民警介紹,古田派出所在西山下6個建制村設立便民服務點,警務室民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騎著摩托車在各村一邊巡邏,一邊收集群眾交辦的事項,風雨無阻,為當地村民省去“跑腿”的麻煩。當地人親切地將西山下警務室稱為替老百姓省時、省力、省錢的“三省”警務室。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古田派出所大力推行紅土警務,構建“派出所+警務生態圈”治安模式,實現轄區各片區、各景點等生態圈治安防控力量“全覆蓋”,並依靠群眾組建軍警民聯防隊、紅土義警等8支治安志願者隊伍,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平安的良好氛圍,有力守護平安古田。
據統計,古田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多年來始終高達95%以上,店不閉戶、路不拾遺成為古田鎮治安狀況的真實寫照。
時代在變,本色不變。近年來,古田派出所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等。2017年5月,古田派出所被國務院授予“人民滿意派出所”榮譽稱號。
以“公安楷模”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築牢忠誠警魂,大力弘揚公安英模精神也成為全省公安的共識。
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福建公安堅持政治建警,大力弘揚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忠誠履職、擔當作為,矢志不渝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持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鬥力,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公安力量。
人民公安在紅色革命根據地誕生,從薪火相傳中走來,忠誠、為民,恰似一顆顆火種,成為一代代公安民警砥礪前行的動力。從紅土地再出發,福建公安正接續奮鬥著。(記者 蘇依婕 通訊員 袁灝)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