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黨員幹部聞“汛”而動、全力以赴——
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
暴雨傾盆,河水猛漲。
6月9日以來,我省多地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部分地區普降暴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省防指滾動會商,調度部署防禦工作;省減災委派出工作組赴一線指導救災工作。
在受災地區,廣大黨員幹部在暴雨洪水中踐行初心使命,以高度責任感,衝鋒在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截至18日,全省累計下沉幹部109524人次;累計轉移群眾71404人次。
下沉一線 盡顯擔當
6月9日至18日,南平市迎來今年以來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累計雨量最大、致災風險最高的持續性強降雨。
“汛情就是軍令,我必須馬上到崗到位。爸,對不起,我不能陪您去做手術了……”在閩北最北的浦城縣,忠信鎮黨委副書記吳忠軍的父親近期摔跤,需要手術治療。可吳忠軍心繫群眾,繼續投身緊張的抗洪救災工作中。
“若未撤出卡點,後果不堪設想,真是萬幸!”汛期以來,吳忠軍帶著30余名幹部群眾,對臨水臨崖、高陡邊坡及地質災害點等地域進行巡查。
11日,吳忠軍巡查時發現一處卡點設于塌方隱患處,他下令應急隊伍將卡點後撤50米。當晚9時,山體塌方,原卡點處一輛閒置的挖機被壓垮並推出十幾米開外,值守人員因後撤50米而躲過一劫。
“我們的工作一定要細之又細,才能夠對得起大家。”吳忠軍説。
哪有汛情,哪就有黨員衝在一線。
此次汛情以來,廣大黨員幹部聞“汛”而動,擔當防汛“尖兵”,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山體滑坡、道路中斷……
6月16日至17日,龍岩市普降暴雨,局部驟降特大暴雨,24小時過程雨量達到歷史極值,部分地區引發重大險情。
“時間緊急,我連拖帶拽把她拉出了危房。”緊急關頭,武平縣下壩鄉露冕村黨支部書記邱永安預判災情,堅決轉移89歲老人劉天秀,10分鐘後老人的房子轟然倒塌。
14個小時的奮戰,武平縣中赤鎮黨員幹部帶隊打通鄉鎮通往縣城的道路,為搶險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武平縣公安局城廂派出所黨員民警危海峰衝入湍急洪水中,解救被困群眾……
在全省各地,有險情的地方,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正是他們,帶領著廣大群眾,不畏艱險,衝鋒陷陣,在基層、在前線築牢堅強堡壘,守護著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實之又實 細之又細
最是風雨映初心。
汛期以來,在全省各地,大家風雨同舟、共護家園,實之又實、細之又細,不折不扣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暴雨無情人有情。各地都在積極轉移安置群眾,在臨時“避風港”,群眾過得好不好?
15日,武夷山避災安置點海亮研學基地,已安置70余名被轉移群眾。洋莊鄉漿溪村吳三地自然村村民佔秀連,已經在這裡住了兩天。吳三地自然村因為四面環山,易發生地質災害,相關部門實施了整村轉移,部分村民投親靠友,部分村民集中安置,佔秀連對近30平方米,還帶有室內衛生間的“小家”十分滿意。“這裡吃飯、衛生,各方面感覺都非常滿意。”她説。
為了讓群眾留得住,安置點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現場設置下派幹部服務點、臨時醫療點及電影放映棚、棋牌茶室等功能區域。
“我們在這邊設立了工作專班,配備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為轉移群眾提供服務。除了免費提供牙膏、香皂、衣架、蚊香器等各類生活用品和一日三餐之外,還每天定時為他們開展健康檢查和健康宣講,在保證安置群眾吃好、住好、身體健康的基礎上,豐富他們的娛樂生活。”安置點&&單位武夷山市文體旅局局長郭雪陶説。
暴雨中,各地道路時有險情,影響著群眾生命安全。
6月17日清晨6時許,周寧縣縱三線楊厝邊出現塌方。接到險情,周寧縣交通運輸局立即對該路段進行封控,同時組織搶險人員開展道路搶通工作。經過一個多小時緊張作業,該路段恢復暢通。
此輪持續強降雨導致周寧縣155處公路出現不同程度的溜塌方、路樹倒伏等險情。為切實做好汛期公路保暢工作,周寧縣不斷強化道路巡查頻次,縣交通局、道路專管員、鎮村幹部形成合力,全面開展山區道路、易塌方路段等地的安全巡查工作。同時,查缺補漏應急物資,第一時間調度指揮機械車輛和搶修人員,及時清除道路塌方,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截至18日,全縣已搶通溜塌方154處。
“我們將持續加強風險研判和應急調度,認真梳理防禦薄弱環節、重點部位,持續強化道路巡護、隱患整治、風險防控,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周寧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吳光輝説。
減損復産 保障秩序
17日,雨勢漸小。抓好農業救災、生産恢復,迫在眉睫。
“水災過後,過水秧田要儘快清洗泥沙和清溝排漬,及時查看秧苗,被泥沙淹沒的秧苗需要進行補播。”18日,泰寧縣下渠鎮新田村村民丁時華正在農技人員林安寧的指導下,抓緊時間進行雜交水稻制種插秧。
“這兩天,農技人員從早到晚跟我們一起泡在田裏,幫助我們恢復生産,太感謝了。”今年,丁時華制種面積共20畝,此次有8畝秧田受洪澇災害影響,根據農技人員評估,接下來可陸續開展復耕補播。
為搶抓農時,讓受災農戶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泰寧縣農業農村局組織9支應急搶險與災後重建技術隊伍,深入受災鄉鎮,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幫助他們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除了針對性的指導,後續還將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採取多項措施,力爭用最快的時間在最大程度上推動災後重建和生産恢復。”泰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德亮説。
連日強降水導致福安市境內國省道發生數十處不同程度溜方,該市第一時間組織搶修清障,確保道路暢通、行車安全。截至18日,省道203線社口鎮段的10多處道路溜方均已疏通到位。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公路巡查,及時排除險情,確保公路暢通。”福安公路中心主任陳培春表示。
隨著洪澇積水逐漸減退,閩北各地組織人員清淤清障、消毒滅菌,確保災後無大疫。
17日,在山區政和,縣疾控中心、衛生健康監督所派出專業消殺人員與宣傳員前往東平鎮范屯村、星溪鄉富美村等受災區域,對已完成清淤的房屋進行消殺,並向村民普及飲食安全、環境衛生和傳染病防治等相關知識;在順昌,該縣總醫院醫護人員戴著口罩,穿著白大褂,到元坑鎮槎溪村等地,進行環境消殺……(記者 吳旭濤 單志強 戴敏 馬丹鳳)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