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2時起,福建省將繼續施行最嚴格的伏季休漁制度——
為了年年有魚,請給大海一個休養期
5月1日中午12時起,我省海域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1萬餘艘應休漁船集中回港,近10萬漁船民統一上岸,實現“船進港、港規範、網封存、人上岸”。北緯26度30分以南海域休漁至8月16日12時,北緯26度30分以北海域休漁至9月16日12時,漁船在船籍港所在地休漁,不得擅自出境或改變停泊地點。
“全力以赴,繼續以最嚴執法監管確保海洋伏休制度順利施行,守護美麗富饒的‘海上糧倉’。”省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的信心來自底氣。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全省實施海上船舶安全專項整治,系統性重塑海上船舶管理秩序,實現鄉鎮船舶全部規範納管,涉漁“三無”船舶動態清零,海上船舶安全綜合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30年休漁
是為了年年有魚
海洋伏季休漁是我國重要的漁業資源養護制度,自1995年全面實施以來,今年已跨入第三十個年頭。
為何要休漁?是為了年年有魚。
伏季即暖季,一般以夏季為主,因多在三伏季節而得名。中國早有古語雲,“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勸誡大家不要竭澤而漁,要給魚蝦休養的時間,維護生態平衡,才有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漁獲。
5月開始,海水溫度升高,陽光充沛,利於海洋浮游生物和藻類大量繁殖,魚類的食物比較充足。同時,魚類迎來産卵期、幼魚生長期。利用這段時間給魚類“放産假”,讓海域休養生息,就是為了海洋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過長期不懈的宣傳教育引導,伏季休漁逐漸成為全民廣泛共識並化為具體行動。
去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海洋與漁業局將海洋伏季休漁納入海上船舶安全專項整治重點任務,持續強化在冊漁船和鄉鎮船舶管理,有力維護海上生産秩序。同時,全省“一盤棋”推進執法工作,通過“人防+物防+技防+機制防”,打造全環節、全時空、全覆蓋巡防模式,嚴厲打擊涉漁違法違規行為,以高品質執法守護美麗富饒的“海上糧倉”。
據了解,2024年伏休期間,全省海洋與漁業執法機構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45萬人次、船艇2401艘次、車輛3464輛次,陸上巡查3.24萬公里、水上巡查3.39萬海裏,檢查漁船3414艘次、漁港碼頭及漁船自然停泊點3174個次;查處涉漁違法違規案件359起,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75艘、違規網具數量6061張(頂)。
嚴格執法
“新質力量”提升質效
福建是海洋漁業大省,海域遼闊,海岸線曲折率居全國首位,擁有閩東、閩中、閩南、閩外、台灣淺灘等五大漁場,在冊海洋漁船達1.2萬艘,海洋休漁執法監管任務十分艱巨。
如何管好?必須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提質效。
補短板,實施全鏈條監管。突出岸上、海上和市場“三個監管”,嚴把異地停靠、過戶審批和船位監控“三個關口”,落實依港管船、定人聯船和定時點驗“三項措施”,一條從海上、漁港碼頭到近岸、修造船廠的執法監管鏈條實現全域覆蓋、全程監管。
在海上,緊盯北緯26度30分、閩浙、閩粵海域交界“三個重點”,深化“五海一邊”執法協作,強化陸海聯動、部門聯勤,完善信息共用、線索互通、執法協作、案件互查等機制,會同海警機構開展海上聯合執法巡查,推進省際聯合行動。
在近岸,開展船舶聯合執法檢查。緊抓船舶修造廠(點)和漁獲交易點兩個環節,會同工信、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對涉漁“三無”船舶開展集中拆解處置。
在市場流通領域,聯合主管部門,加大漁獲物交易溯源核查力度,堅決斬斷非法捕撈漁獲物銷售渠道。
強弱項,夜裏違法違規問題較為多發,這是執法監管的一個難題。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力量不定時開展夜間突擊、明察暗訪,精準打擊違法捕撈行為。
針對沿海執法力量不足問題,創新選派內陸漁政骨幹分批到沿海“沉浸式”跟崗執法,共同開展海上巡查、實船點驗、案件查辦等工作,補強基層執法薄弱環節。
緊抓伏季休漁有利時機,善用群眾喜聞樂見宣傳方式,注重在警示引導上發聲發力,推動伏季休漁意識入腦入心。
提質效,從“人工巡查”去“防”,到用“新質力量”來“管”。加快推進“空天陸海潛”一體化大融合“海上福建”總平臺建設,依託全省漁船動管系統等平臺,運用北斗示位儀、插卡式AIS、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實時掌握海上船舶動態信息。強化“離線即警情”意識,實行“日跟蹤、週報告、月通報”,實現精準預警和快速閉環處置。
據了解,我省在冊海洋漁船和鄉鎮船舶均已裝配北斗定位儀,實現船舶動態監管的智慧化和信息化,通過全景海視圖可逐一查看漁船漁港實時動態。點擊船舶圖標,直接顯示船主信息、聯繫方式,船舶航速、航向、歸屬地、作業類型等資料,還可調取船隻歷史行動軌跡。依託這一系統,實行更加精準嚴密的船舶動態管理,船舶管理水準得到有效提升。
久久為功
漁業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策
海洋伏季休漁是保護生態的重要制度,也是為子孫後代謀福祉的有力舉措,更是漁業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策。以人民為中心,攜手合唱水産品市場保供、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三部曲”,才能真正做到多方共贏,久久為功。
休漁後,雖然市場上魚類海鮮數量減少,但是通過養殖、遠洋捕撈、冷凍庫存等方式,我省貝藻類、養殖魚類、遠洋漁獲供應充足,群眾的“菜籃子”依舊不失“海”的味道。
以另一種身份開啟休漁生活,“充電”與轉型也成為福建漁民未來三四個月的主旋律。
在安全生産培訓班、“商漁大講堂”上,學習漁船安全知識和安全生産技能;在消防救援技能實操、海上應急演練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因地制宜推進建設全域海岸線“美麗漁村”,發展漁旅融合新業態,讓漁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漁民“岸上生活”同樣忙碌充實、豐富多彩。
最為關鍵的是,經過數月的休養生息,福建海域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與保護,多數品種資源量明顯提高。
據東海區福建省海洋捕撈信息動態採集網路數據,2024年伏季休漁開捕後,我省近海漁獲物品種多樣,鮐魚、藍圓鲹、二長棘鯛等主要經濟品種捕撈産量均有提高,單船日均漁獲量比休漁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據晉江深滬漁港監測統計數據,燈光圍網作業單船産量比休漁前增加64%,單船盈利平均達40萬元以上;拖網作業單船産量比休漁前增加78%,單船盈利平均達10萬元左右。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年年休漁,就是為了年年有魚,懷揣對下一個漁季的美好憧憬,我們期待福建漁業的海洋豐收曲唱得更嘹亮。(吳雲漢 李文平)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