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參事開展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發展調研
來源:參事館員服務中心 發佈時間:2025-04-27 17:09

  4月23日下午,省政府參事室主任、省政府參事吳南翔,省政府參事張作興帶隊深入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開展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發展調研。福州古厝集團等有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文儒坊36號蒙學堂,原為明末清初建的盧氏祠堂,1902年近代民主革命者借用此地創辦了閩人自辦的第一所具有革命色彩的新式學堂,宣傳革命思想,培養革命人才,為辛亥革命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的搖籃之一,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裡,調研組認真聽取情況介紹,仔細察看文物遺存,用心品味文化底蘊,深切體悟歷史價值,積極討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舉措。

  在宮巷24號的林聰彝故居,調研組認真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開創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重溫《福州古厝》序言,回味當年總書記在三坊七巷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等開創性實踐,品讀以畫作、書法、照片、音視頻、書籍、實物等形式展示的福州歷史文化,感受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孕育的海納百川、底蘊深厚的閩都文化。在保護名人故居的基礎上,改造提升、活化利用創設的“福州城市會客廳”,成為近年打造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展示窗口。

  調研組還察看了安民巷和宮巷的省文史研究館原館址。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1月,館址設在安民巷48-49號,同年9月遷至宮巷10號林聰彝住宅;1954年遷至中山路23號中山紀念堂舊址。省文史館成立之初,匯聚了一批具有業務專長和社會聲望的老年知識分子,為敬老崇文、尊賢尚德、統戰聯誼發揮了重要作用。

  調研組表示,將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出的“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等重要要求,發揮參事、館員參政諮詢、崇文鑒史等獨特作用,加強調查研究,積極為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