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秩序面臨新的嚴峻挑戰的當下,作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的龍岩該如何穩外貿?
練好“內功” 變中尋機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秩序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在此情況下,作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的龍岩市,應該如何應對?連日來,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外貿企業,就此進行調查了解。
苦練“內功”增強出口韌性
對外貿易“生意圈”持續擴大,已與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這是龍岩外貿出口的底氣所在。
據龍岩市商務局外貿科數據,去年,龍岩對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達89.8億元,約佔全市出口額的37%;對歐盟出口額達41億元,約佔17%。與此同時,對相關APEC經濟體、RCEP成員國、拉美國家等也都有較好的出口業績。
“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了龍岩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增強了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為我市出口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龍岩市商務局外貿科負責人賴錦琪説。
與此同時,龍岩外貿企業積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有針對性地開拓市場,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應對2018年關稅衝擊時,我們與貿易商各自承擔一半成本,挺一挺過去了。後來,我們通過技改更新設備、降低成本,並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漳平國聯玩具禮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泳高説,如今,國聯玩具在歐洲、南美洲、東南亞等地市場的銷售額已超公司銷售額的六成,內銷産品年産值與當年相比也增加了2000多萬元。
而作為一家以生産木屋構件為主的外貿企業,漳平木村近年來對內注重控本增效,加大新産品開發力度;對外積極拓展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外新興市場,著力推進轉型發展。
該企業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也已明晰——對標國際同行,加強技術改造升級,拓展國際高端市場;與外商在國外和國內聯合辦廠;在重點市場澳大利亞設立海外倉儲分銷中心,更好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據悉,近年來,龍岩市穩妥推進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建設,持續擴大加工貿易規模,積極支援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為外貿穩增長注入了新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龍岩進出口總額達461.9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額243.8億元,同比增長21.7%,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龍岩進出口總額達133.4億元,其中出口額6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33.5%,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多向發力培育外貿新動能
“有危就有機,危中尋機。”這是採訪中,新興新紡織企管部總經理張懿龍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2018年,新興新紡織就是通過新研發的內衣雙面布料贏得市場青睞,從而有效應對了外部衝擊。如今,該企業依舊在研發新産品上發力。“我們將充分利用好成本優勢和品質管控能力,積極對接知名服裝品牌商,在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盡力保持歐洲市場總體穩定。”張懿龍説。
風物長宜放眼量。外貿企業究竟該如何更從容地面對國際貿易市場的變化?龍岩市貿促會法務部主任麻麗珍認為,龍岩外貿企業應更加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格局,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積極開闢國際市場,特別是深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另一方面,深挖國內市場。
“此外,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既有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並打造適合國際國內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多元化産品,增強市場競爭力。有能力的企業還可在供應鏈重構上發力,例如加快國內核心研發、提升高端部件産能,積極開拓海外特別是東南亞等地製造組裝基地,並以組建全球服務網點或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模式,為海外消費者提供省心的本地化服務。”麻麗珍補充道。
政府的“撐腰”,是外貿企業得以保持發展韌性的重要因素。在此次採訪中,不少外貿企業表示,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優化退稅政策,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擴大信貸額度與覆蓋範圍,提升區域性外貿企業信貸規模,優先支援中小微企業及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興貿易模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同時,更好推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外向型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如原材料供應商、物流服務商)提供全鏈條融資支援。
當前,龍岩市商務部門正深入實施“外貿穩中提質專項行動”,積極支援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全力拓展外貿市場。同時,充分挖掘重點增量企業外貿增量,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記者 徐士媛 羅小春 通訊員 莫志強)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