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工市場,有效提高靈活就業供求對接效率,激活就業市場
讓靈活就業者好就業、就好業
思明區零工市場面向全市直播帶崗。(資料圖片)
目前,廈門共建成6個零工市場和20個零工驛站,遍佈島內外6個區。圖為翔安區零工市場。鄧婕 攝
打開手機,掃碼就能找工作、打零工,薪水日結還帶保險……與以往在馬路邊等活兒,如今這樣的靈活就業新形態,正在廈門發生。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靈活就業人員已突破2億人,佔勞動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零工市場建設成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一環。廈門一方面積極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工市場,另一方面加強日常監測,為求職用工雙方提供豐富便捷的選擇,有效提高靈活就業供求對接效率。
因地制宜搭建零工市場
14日,翔安區零工市場烏泱泱聚著一群人,走近一瞧,他們正在翻閱今年的招聘啟事。“我聽説翔安有個零工市場,交通也方便,就過來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站在招聘墻前的湖北人陳懷新剛下動車,沒過多久,他便找到一家智慧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經過一番面談,他成功應聘到該企業“裝配鉗工”崗位。
此前,陳懷新是怎樣找工作的?“在工地上、馬路上碰運氣,或是靠人介紹。”陳懷新説,“有時可能好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事情幹。”如今,零工市場根據雇方的需要和求職者所具備的技能、特徵,將相關信息迅速匹配,效率明顯提升。
隨著零工人群的增長、零工類型規模的擴大,廈門對“就業大民生”開展積極探索。2023年,《關於進一步推動廈門市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加強零工市場建設的通知》等相繼出臺,為零工市場的規範化發展搭建起制度框架。這些文件不僅明確了零工市場的公益性和建設流程,還建立績效評估等關鍵機制,讓零工市場的運營有章可循。
此後,廈門在建成6個零工市場的基礎上,又建設20個零工驛站,實現就業服務向工業園區、社區和寫字樓延伸,方便每一個有需求的勞動者第一時間對接崗位。“廈門零工市場提供散工介紹、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政策諮詢等服務。”廈門市勞動就業中心三級調研員周振告訴記者,廈門真金白銀扶持零工市場運營,獎補資金用於改善市場設施、優化服務流程,為零工群體提供更舒適、便捷的求職環境。同時,市人社局還會及時圍繞企業招聘需求,提供政策服務、定向招聘活動等支援。
線上線下實現無縫對接
“按單收入,一單大概2至4小時、收入約200元,多的時候月入3000元……”家住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陽臺山社區的居民劉文婷説。劉文婷過去是一名醫藥代表,生育後成了一名全職媽媽。在照顧孩子的空閒時間,她在“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式上瀏覽招工信息。有一次,她發現陽臺山社區零工驛站發佈陪診師崗位,便登記了個人信息。
經過零工驛站的對接,她通過系列招聘環節、崗前培訓、醫院陪診培訓,順利獲得這份工作。劉文婷説,零工兼職者目前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既能兼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可以緩解家庭壓力”。
去年3月,廈門開始試運作推廣“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式,小程式的開發進一步簡化了求職、招工流程,讓供需雙方實時對接。
點開“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式,頁面前兩行功能欄,分別是保姆/月嫂、保潔/搬家、家電維修、管道水電、建築裝修、生活配送等熱門職位,在頁面下的熱門推薦欄目,有招聘外賣騎手、醫院陪診、電子廠臨時工、視頻剪輯、空調清洗工等信息,招工信息均標明工作時間,點擊“離我最近”選項,工作地點從近及遠排列,一目了然。
春節期間,家政行業需求井噴。好邦妮家政翔安分公司經理張玉娟説,他們不僅提早在行業內廣發英雄帖,還借助“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式同步發佈對外招聘信息,急招保潔人員、家政阿姨數十名。短短半個月,百名求職者提交報名簡歷,崗前宣講、崗前培訓及面試同步推進,很快,50余名求職者順利上崗,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周振表示,以“政府主導、公益服務、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模式,推動建設廈門零工市場,讓供需雙方高效對接,為求職者搭建起一座便捷多元的兼職橋梁,目前“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式註冊人數近4萬人,年輕人的比例在升高,接下來,計劃開發在校生板塊,助力他們在學習之餘積累就業經驗,增強就業意識。
做好零工權益保障服務
近年來,零工的專業化程度日益提升,個人能力與供職機會呈正相關,這無疑對零工市場的運營與服務水準提出了挑戰。其中,實現優質資源的最大化配置成為關鍵課題。
廈門積極探索服務模式,建立零工從業者分級服務機制。針對年齡大、技能單一、低收入家庭、殘疾人等求職群體加強就業幫扶,開展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服務,優先組織其與適合的用工主體開展“點對點”對接洽談,引導用工主體優先招用困難零工從業者。
同時,建立零工市場動態管理名錄,向社會廣泛公佈地址、運作時間、職業(工種、崗位)、聯繫方式等信息,為供求雙方對接提供指引。開展零工市場運作情況監測,對零工市場求職人數、招聘崗位等信息進行定期監測分析,及時掌握零工市場供求變化趨勢。
在零工市場建設中,保障靈活就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用工放心、就業安心、群眾省心,才能推動零工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翔安區勞務派遣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漢告訴記者:“企業線上招聘,僱主需要實名,還要‘亮’出經營資質,後臺對入駐企業的資質等信息進行實地核驗,幫助求職者不被虛假招聘、皮包公司坑騙。”
廈門還率先全省推出專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傷害保險“益鷺保”,以“政府引導、財政補貼、商業運作”方式運作,旨在保障廈門靈活就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因遭受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殘疾、醫療費及住院津貼4項保險責任,如今投保人數超過1.7萬人,累計投保170萬天次。(報業集團記者 鄧婕 林澤貴)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