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一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套路”
高考結束後,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再次成為熱點。近期,一些機構面向考生推出各種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價格動輒數千元、上萬元,有的甚至近2萬元。這筆錢花得靠譜嗎?
緣何成了熱門“生意”
全國3000余所高校、800余個本科專業,報錄規則多,專業方向亦有變化。面對高考志願填報,不少家長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如何用好過往經驗給孩子專業上的參考建議,如何更快速掌握全面信息?
多名受訪考生及家長提到,高考結束至填報志願系統開放這段時間較短,面對高密度信息量,只能“突擊”了解院校和專業,尋求更為“專業”的建議。
記者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高考志願填報”,粗略看下來,有20餘款App安裝量在百萬次以上。
記者選擇安裝量較高的一款下載試用,輸入省份、選科和分數,系統生成若干所“適合我的大學”,選擇“智慧填報”,可以看到按照“衝”“穩”“保”三個層次推薦的部分院校、專業。如果希望獲取更詳細的介紹、信息,則需開通300多元的“志願卡”。
在一些城市,有機構提供高考志願諮詢師“一對一”服務,標榜“專業”“個性化服務”,收費往往高達幾千元乃至上萬元。
記者來到東部某省會城市鬧市區一家諮詢機構暗訪,路口斜對面就是一所全國知名高中。“單獨志願填報是6980元,還有9800元、12800元等檔次。”這家機構工作人員説。
在重慶一家志願填報指導機構,記者看到墻上挂滿了各類資質證明:心理諮詢師證書、中國教育線上高考志願諮詢師榮譽證書、重慶市教育學會某講師團成員聘書……根據指導老師的經驗豐富程度,指導價位分為4800元、6800元兩檔。
“我們讀書不多,身邊也沒有幾個懂行的親戚朋友可以諮詢。雖然學校老師也提供志願填報指導,但我覺得他們不夠專業。”一名前來諮詢的家長説。
有機構盯上了高考志願規劃師培訓。記者報名進入一個“高考報考指導師訓練營”微信群,群主稱,只需4980元報名費,學習4周便可考取證書入駐公司平臺,由平臺派單,為客戶提供諮詢。“一紙方案的收入就有800元至1500元……至少服務30個學員是不成問題。”
“規劃師”靠譜嗎
花高價請來的“規劃師”,能夠提供等價的服務嗎?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規劃師”魚龍混雜,“套路”很多。
——以“專家”名頭,騙取家長信任。西部某地一家志願填報指導機構“蝸居”于一家藝術培訓機構裏,卻挂出一塊“某地誌願填報中心”的牌子。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有一名“專家”是某中學在職管理層幹部,有十餘年志願填報指導經驗,是“教育部督導專家成員”。
記者向當地政府教育督導室求證,工作人員則表示“不太靠譜,督學要持有國家頒發的證件”,並提醒“即便是真正的督學,也不能利用該身份做志願填報指導的生意,並且這一身份與填報志願的專業性無關”。
——持“證書”上崗,包裝專業能力。一家線上售賣規劃師培訓課程的機構工作人員坦言,沒有“高考志願規劃師”職業資格證書,這一行“不存在持證上崗,證書沒特別大的意義”;如果需要證書“包裝自己、便於從業”,只要交800元,無需考試,便可給一張專業人才職業技能證書。
——憑“話術”招生,靠“大數據”輔導。有的機構的“規劃師”其實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一名曾在某機構做兼職規劃師的學生透露,機構會給他們短期培訓十幾天,教給他們一些話術如“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報考數據量大,自己根本看不過來”等,然後用大數據系統生成一份針對性並不強的方案。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機構應用的所謂大數據工具,多數是套著“AI智慧分析”的外殼,實際僅做了網路公開數據匯總。
東部某高校大一學生小郭去年花6000余元在生源地購買了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大部分規劃師就是幫著篩一篩符合要求的學校。我想著收費貴的應該更專業,結果他們報的跟我自己報的一點區別也沒有,他有時候知道的還沒我多。”小郭説。
如何彌補“信息差”
教育部連續多年發佈預警,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謹防“高價志願填報指導”詐騙陷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還會同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專項治理。
考生和家長有必要為志願填報指導服務付費嗎?
“對於考生來説,與其聽信某些‘高考志願規劃師’的‘專業指導’,不如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個人愛好、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資源,科學合理確定適合自己的高考志願。”浙江大學本科生招生辦主任湯海旸説。
多名往屆考生和高中教師指出,認真研究各地教育部門、各院校發佈的公開信息;明確自身特長興趣,不盲從、勤思考;積極向學校老師、學長學姐詢問經驗——做好這幾點,就能夠作出較為滿意的志願選擇。
“高考志願填報是高中畢業生的‘最後一課’,填報志願的過程,本身也是考生認識自我、規劃未來的重要一步。”一位資深高中教師説,不宜將志願填報只寄託于“花錢解決”,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採訪中,很多家長反映,當前高校專業日新月異,建議教育部門將相關數據及報考信息更大程度公開,避免給某些一味逐利的志願填報指導機構留下可乘之機。
對此,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今年首次推出“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基於大數據,免費為考生提供志願推薦、專業介紹、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
湯海旸認為,高中學校作為開展志願填報指導的主陣地,對學生的幫助作用還有待加強,這在農村高中學校表現得尤為明顯。“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高中教師的培訓,把包括志願填報指導在內的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融入高中日常教學。”
“生涯教育與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可一體化融合開展,促進高中學業、大學專業、未來職業銜接貫通。”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研發基地首席專家顧雪英建議,儘快設計出臺面向高中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在高中階段主動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優勢所在。(據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