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關於福建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2年1月22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02-09 10:51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福建考察,明確提出“一個篇章”總目標、“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和四項重點任務,國家出臺支援福建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給予福建極大鼓舞和支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抗疫情、穩經濟、謀發展,紮實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等重點工作,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省地區生産總值48810億元,增長8.0%,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7.5%、8.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11.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9%;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4%;出口增長27.7%;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7%;城鎮登記失業率3.3%;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2%。

  一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抗疫成果得到鞏固

  迅速打贏疫情殲滅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福建工作組有力指導下,堅持快嚴實細、科學精準,統籌調配全省防治資源,快速提升全員核酸檢測能力,精準高效開展流調溯源,科學精準劃定風險等級,迅速阻斷疫情社區傳播,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撲滅莆田、廈門等地疫情,有效推進企業復工、店舖復市、學校複學,生産生活秩序迅速恢復。

  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堅持人物同防,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落實“四早”措施,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高中風險地區來(返)閩人員排查管控和健康管理工作,紮實做好進口貨物全流程管控。持續優化福建健康碼賦碼轉碼規則,強化重要場所掃碼亮碼,強化疫情防控信息化支撐。實施福建省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推進82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項目、2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動工建設。

  穩妥推進疫苗接種。分階段、分年齡,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完成國家下達的18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任務。啟動重點人群第三針加強免疫和3—11歲兒童新冠疫苗接種。截至2022年1月19日,全省累計接種8572萬人次,無嚴重異常反應病例報告。

  (二)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外溢效應不斷釋放,與省內高新區共建協同創新平臺34項。成功舉辦第十九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高效太陽電池裝備與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20家。首批4家省創新實驗室加快建設,新啟動建設生物製品和柔性電子等2家省創新實驗室。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48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達1458家,智慧財産權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七位,較上年躍升兩位。持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選認省級科技特派員2319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紮實推進,組織實施27項科技重大專項,研發出全國首臺冷鏈産品紫外光催化消殺機,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鼻噴疫苗正在海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白羽肉雞育種等重要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進展。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實施培優扶強龍頭企業和千家企業增産增效行動,制定電子信息等8個行業行動計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實現正增長、兩位數以上增長11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6.4%。産值超千億元産業集群達21個,規模超百億元企業達50家以上,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4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不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預計達到21.5%,廈門市海滄區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培育工作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電動福建”加快建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標準車10.66萬輛、增長100.8%;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製造業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龍岩龍馬高端環衛裝備和車輛智造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産,中航鋰電二期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中沙古雷乙烯項目簽約。“增芯強屏”工程持續深化推進,廈門聯芯建成福建首條12英寸晶圓全自動化生産線,28nm製程晶片規模化量産;渠梁積體電路封測二期項目開工建設。福州京東方8.5代面板、華佳彩高科技面板等項目全面達産。

  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加快發展。紮實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預計增長15%以上。實施5G、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數字絲路等重大專項,積極培育平臺經濟、電子競技、超高清視頻等産業,建成5G基站5萬個,福州智慧城市等5G應用項目獲批國家試點示範,“海絲二號”衛星成功發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暨首屆中國(福州)國際數字産品博覽會成功舉辦,簽約523個數字經濟項目、總投資3188億元。深入開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和“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工程,全省超5萬家企業實現上雲。出臺福建省大數據發展條例,組建省大數據公司,加快數據資源化。實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明確11項重點任務,328項海洋經濟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其中142個在建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1萬億元。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加速構建,獲批全國首個新能源産業創新示範區,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57.6%,碳市場累計成交額8.6億元,林業碳匯交易、排污權交易活躍度居全國前列,培育認定綠色製造項目140個。“清新福建”“全福遊、有全福”旅遊品牌持續打響,旅遊市場逐步恢復,全年接待國內遊客達4.07億人次、增長15.6%。

  服務業轉型升級有序推進。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13.1%,福州列入“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物泊科技、好運連連進入全國首批5A級網路貨運平臺企業名單。批發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5.4%。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0.1%、13.4%,不良貸款率1.04%。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24%,比全省貸款平均增速高10.6個百分點。“金服雲”平臺功能持續提升,解決融資需求1.9萬筆、金額超600億元。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7.4%,新模式新業態持續發展,支援各地直播基地項目建設和重大直播活動開展。

  糧食供給能力得到新提升。堅持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加強糧食安全監管,確保口糧品質安全。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52.6萬畝、總産量506.4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推進農田標準化,新建高標準農田151萬畝。成功舉辦第十七屆糧食産銷協作福建洽談會,推進引糧入閩、糧食應急加工能力提升、倉儲設施維修改造等項目建設。

  特色現代農業邁出新步伐。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創建2個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5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37個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達2.2萬億元,形成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超百億元強縣9個、超十億元強鎮79個、超億元村146個。實施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工程,累計培育“三品一標”農産品5459個。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物流業,省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051家、其中國家級77家,建成農産品産地初加工中心1022個,農産品網路銷售額超過300億元,規模以上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3875家。

  (三)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內需規模繼續擴大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有效落實促進消費增長等政策措施,常態化開展“全閩樂購”線上線下系列促消費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73億元,增長9.4%。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限額以上網路商品零售額增長28.7%,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95.6%。福茶網平臺上線運營,“閩菜館”“萬福”商旅系列産品推出。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新基建、城鎮老舊小區、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投資,工業投資增長11.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3.1%、改建和技改投資增長22.7%。科教領域投資增長18.7%,其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22.9%,教育投資增長10.3%。爭取1457億元政府新增專項債限額和103.3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1173個補短板項目加快實施。開展“冬季攻堅”項目調度活動,督促項目挖掘投資潛力。

  重點項目持續推進。1620個年度省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633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631億元。200個省重中之重項目合計完成年度投資288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284億元。組織省級四批次共911個、總投資超7492億元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古雷煉化一體化一期、省婦産醫院、省疾控中心遷建等一批項目建成,“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投産,羅嶼40萬噸鐵礦石泊位建成投用,閩江水口壩下航運樞紐工程建成通航,廈門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興泉鐵路省界段、建寧至冠豸山鐵路等建成通車。福州機場二期、閩粵電網聯網工程、寧德時代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福鼎基地)、福清萬華化學MDI等一批重點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廈門新機場、哈納斯莆田LNG接收站獲國家批復,武夷山機場遷建工程、龍岩新機場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多層面推動招商項目落地。千方百計大招商、招大商,主動積極對接,著力引進落地更多固鏈、補鏈、強鏈的優質龍頭項目。成功舉辦央企項目合作座談會等8場重大招商活動,集中簽約項目428個、總投資超1.2萬億元。建立全生命週期項目管理機制,完善招商簽約項目協調推進及通報機制。

  (四)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穩步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成效顯現。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推動落實211項改革舉措。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209萬戶,增長52%。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産一般登記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福州、廈門等地市實現部分不動産登記事項24小時內辦結;各類辦電業務平均用時減少58%,供電可靠率提高至99.94%,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市18個指標全部被列為全國標桿指標,福州市、泉州市分別有6個、1個指標被列為全國標桿指標。

  “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居全國第六位。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達到80.4%,同比提升35.9個百分點;群眾辦事平均時限縮短至2.82天,減少2.31天;“一趟不用跑”比例達到90.3%,提升21.7個百分點。127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省開通“異地代收代辦”服務。推進“就近辦、自助辦”改革,構建“15分鐘便民利企服務圈”,打造“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模式。推進“一件事”整合服務改革,累計推出4000多件整合套餐服務事項,初步實現與企業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全覆蓋。在全國率先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在全省範圍推進“證照分離”改革。上線運作全省統一的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全省一體化線上監管平臺,實現“一網通管”。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出臺福建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方案、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實施方案。省本級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穩步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全國中期考核評估中我省位列第6名。召開全省民營企業發展大會,表彰一批全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優秀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完善優化有序用電方案,落實煤電紓困政策,實現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障有效安全穩定。電價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燃煤發電企業、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取消燃煤發電政府定價和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信易貸”累計發放1711億元。

  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完成生態省建設20週年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5週年評估,試驗區39項改革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南平市成為全國自然資源領域首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地級市,海上養殖綜合治理寧德模式等一批經驗在全國推廣,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入選世界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工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全優、領先全國。武夷山國家公園入選首批國家公園名單。九市一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9.2%、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1.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全國平均水準30%;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達到97.3%,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2.4個百分點,設區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85.2%,比全國平均水準高3.9個百分點;生活垃圾分類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紮實推進,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作,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工業園區。

  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18450億元、增長30.9%,高於全國9.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817億元、增長27.7%,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速高於全國6.5個百分點。舉辦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市場採購在全省擴容推廣。新增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3家,總數居全國第5位。推動我省企業設立海外倉超150萬平方米,居全國前列。持續推進多元化招商,實際使用外資369.1億元、增長6.1%。高品質辦好第21屆投洽會,福建省簽約外資合同項目222個、總投資194.5億美元。積極穩妥推動對外投資合作,備案對外投資項目262個、中方投資額20.2億美元。

  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等建設加快推進。“絲路海運”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聯盟成員突破220家。簽署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合作備忘錄。海絲中央法務區落地廈門。成功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出臺我省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十大行動計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合計6446億元、增長31.8%。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深化方案明確試點的322項任務中,已實施307項,完成率達到95%。新推出25項全國首創舉措。海産品交易、航空維修等平臺規模全國領先,離岸貿易、二手車出口等新業態加快發展。福州新區不斷強化對外開放合作,福州國際機場通航點82個,其中國際航點15個。平潭開放開發和國際旅遊島建設基礎進一步鞏固,海峽兩岸(平潭)交流中心投入運營,平潭綜合實驗區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獲得延期。

  閩臺融合發展持續深化。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率先公佈第一批225項落實同等待遇清單,累計入閩臺胞超過1400萬人次、實習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近4萬人。深化閩臺優勢産業融合發展,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石油化工等領域深度對接。出臺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8條措施,6個台灣農民創業園、9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産業園建設持續推進。閩臺貿易額首次突破1千億元。“小四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成功舉辦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第九屆海峽青年節。

  閩港澳僑交流合作實現新提升。與香港中華總商會、澳門數字科技聯盟等重點商協會,開展線上線下經貿對接交流,在澳門發債4.5億美元。發揮僑商僑智僑力作用,首屆中國僑商投資大會成功舉辦。

  (五)更大力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新時代山海協作持續推進。制定出臺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進一步加快兩個協同區發展建設的意見,持續深化公共資源共用、産業配套協作、生態保護協同、社會治理聯動等領域聯動,實施313個區域協作項目。持續落實省領導掛鉤聯繫、省直單位掛鉤幫扶、經濟較發達縣對口協作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制度,推動區域發展更加均衡。

  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編制新時代進一步推動福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和支援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龍岩、三明12個縣(市、區)被列入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範圍。開展以工代賑支援老區蘇區基礎設施建設,延續長(汀)連(城)武(平)欠發達集中連片地區扶持政策。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十大行動114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百鎮千村”試點示範工程深入實施,累計打造形成310條鄉村振興示範線。推進3957個村莊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面建成,452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11.1萬個産業幫扶項目,指導幫助15.2萬脫貧人口穩崗就業,脫貧人口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新型城鎮化建設紮實推進。編制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9.7%,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建設持續推進。開展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行動,啟動建設十大樣板工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國率先制定老舊小區改造負面清單。新改擴建城市道路810公里、農村公路2326公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提高到55.6%。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4.9%。規範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制定全省特色小鎮清單。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9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民生相關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5.4%。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0659元、增長9.3%,城鄉居民收入比值2.20,比上年縮小0.06。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調整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惠及全省208萬退休人員,補充養老保險健康發展,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安全增值,企業年金基金規模及受益職工人數穩步增長。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80元,醫保藥品目錄範圍擴大。兜底保障水準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月平均補差547元、450元,特困人員月平均供養標準提高至1824元,臨時救助平均救助水準1503元,分別比2020年底提高5.2%、2.7%、1.9%和59.7%。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新開工7.2萬套,基本建成4萬套;新增供應市場租賃住房2萬套,新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1.9萬套。

  就業形勢保持平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組織系列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平臺。實施“技能福建”行動,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有力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預期目標以內,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2萬人。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4.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3萬人,2021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超過90%。

  教育均衡發展紮實推進。開工建設學前教育項目212個,新增學位7.2萬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超過55%、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3%。義務教育大班額降到0.32%,鄉村小規模學校100%達省定標準。紮實推進“雙減”工作,壓降作業總量,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提供課後服務全覆蓋。實施加快推進福州地區大學城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省級“雙高計劃”,培育建設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103家,泉州成為首批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數3023人、增長5.5%。

  醫療健康服務不斷完善。實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等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推進新一輪醫療“創雙高”建設,推進福建醫大附屬第二醫院等首批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三明市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首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階段性評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位居全國前列。健全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推進縣級綜合醫院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建設,龍岩市長汀縣被確定為全國8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之一。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67人、增長5%,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5.41張、增長4%。

  養老、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編制省級、市級“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實施養老服務提升工程,建設85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163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福州獲批全國第一批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品質提升項目試點。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新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2名。全民健身持續推進,組織開展各類線上線下全民健身活動2400多場。競技體育穩步提升,17名運動員入選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4金、2銀、1銅,創造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和奪牌率三個歷史性突破。

  總的看,全省經濟運作延續平穩增長態勢,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經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預期指標完成情況較好,地區生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外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就業、物價、糧食産量等指標運作情況符合或好于年度預期目標,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年度任務進展順利,但固定資産投資、研發經費投入增長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有待提高。科技創新短板明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儲備不足。二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部分服務業經營困難。受疫情、要素成本上升等影響,規上小微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比規上工業低3.2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業受較大衝擊。三是好項目接續不足影響投資增長。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制約日益凸顯,部分重大項目推進緩慢,項目支撐不足,缺乏有影響力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尤其是製造業龍頭項目,保持投資增長難度加大。四是外經貿增長存在不確定性。全球疫情持續反覆,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産業鏈重塑加速,給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帶來增長壓力。同時,與全國其他地區比,我省居民收入水準與經濟發展水準差距比較大,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等等。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

  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進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一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品質發展。預期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出口增長8%,實際使用外資增長7%。主要考慮: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總體發展環境仍是機遇大於挑戰,主要預期目標與過去兩年我省平均經濟增速相銜接,同“十四五”規劃目標相對應,同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的需要相適應,符合實際、通過努力能夠實現,有利於引導預期,調動各方積極性。要奮戰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實施好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全年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形成,先進製造業強省和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加快,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實現一産穩、二産進、三産優,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8%以上。

  三是持續增加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持續穩固,預期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預期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74人,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5.58張;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數達到3090人;保持生態環境品質優良,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協調,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紮實推進安全穩定各項工作。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1250萬畝以上、産量507萬噸。增強産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億元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7.1%。

  重點要組織實施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創新驅動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

  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福州、廈門、泉州3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主體,積聚力量打造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以市場化機制打造新型研發機構,繼續推進省創新實驗室建設,重點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爭取國家在我省佈局能源國家實驗室和海洋國家實驗室福建基地,全力推動我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省創新研究院“轉化、引才、創投”三位一體新型創新主體建設。推進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和科技産業基地建設。高品質建設技術轉移服務體系。辦好第二十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實施科技人才培育行動,培養引進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選認2000名以上省級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産業轉型。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落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5.9件、增長10%。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9000家。

  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建立健全産業重點攻關技術目錄製度,建立健全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賽馬”等攻關機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組織實施10項以上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培育認定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提升産業集聚引導能力,著力打造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萬億級支柱産業,加快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智慧化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食品、冶金、建材等傳統優勢産業。開展重點産業鏈梳理,一體化推進強鏈補鏈延鏈,攻關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韌性。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聚焦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煤電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500項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2%。加快製造業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古雷恒海聚酯纖維、廈門太古新機場維修基地搬遷等項目儘快開工,推進南安三安半導體研發與産業化、廈門士蘭12英寸特色工藝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産線等續建在建項目加快投産。

  提高服務業發展水準。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兩業深度融合的示範企業、示範載體、優勢産業鏈條和新型産業集群。實施金融業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加快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推進生産性服務業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大力提升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水準,發展體驗式消費、個性需求定制服務等新業態。打造以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為核心的物流基礎設施和多式聯運體系,爭取更多區域分撥中心、配送中心佈局我省,促進我省物流體系與國家樞紐互聯互通。以國家支援我省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建設為契機,支援社會和企業參與現代物流、食品冷鏈、批發零售、家政服務等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修訂一批符合我省實際的地方標準。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工程,辦好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暨第二屆中國(福州)國際數字産品博覽會,高品質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6萬億元。推動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福州産業化基地、泉州先進計算中心、廈門軟體園三期(西片區)、莆田大唐5G産業東南總部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5G、網際網路、區塊鏈等技術創新應用。建設福州、廈門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著力突破一批數字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建設一批重點平臺,培育壯大平臺經濟。培育發展電競産業,推動全國電子競技大賽落地舉辦。推進沉浸式視頻實驗室建設和應用場景推廣,發展帶貨直播等網路視聽和超高清視頻産業。進一步提升重點數字經濟園區建設水準,打造若干個具有國內外競爭力、影響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實施數字鄉村行動,扶持建設一批數字鄉村示範工程。實施優質數字企業培育行動,培育壯大一批創新龍頭企業和數字科技型企業。深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加大數字技術應用場景開發力度。探索設立東南大數據交易中心,實施一批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示範項目。

  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深入實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加強海洋信息通信、地下水封洞庫儲油、深海裝備養殖、海上風電、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等重點領域建設。持續推進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省級海洋産業發展示範縣建設,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福州國際深水大港、湄洲灣南北岸重點港區等建設,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港口群。加快推進深海裝備養殖試點、廈門海洋高新産業園區、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等一批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培育形成一批海洋優勢産業集聚區,實現海洋生産總值1.2萬億元以上。

  培育壯大綠色經濟。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引導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實施重大節能低碳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産業創新示範區,培育新能源産業鏈。加快建設福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探索綠色生態種養模式,發展林業迴圈經濟,加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深化綠色金融創新,持續推進三明、南平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園區迴圈化重點項目改造,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加快發展文旅經濟。落實促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各項任務,力爭國內旅遊收入增長20%以上。推進濱海旅遊風景道、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等建設,打造以福州、廈門、武夷山為核心的三大文旅經濟集聚區。創建國家全域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等。推進文旅融合創新,培育溫泉度假、森林康養、研學旅遊、非遺體驗等新業態,打造“福文化”文旅産品。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打造“紅軍長征起點”等紅色文化品牌。實施消費潛力激發工程,推進福州、廈門、三明、泉州、龍岩等5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文化藝術點亮工程,推動非遺技藝活化傳承,培育旅遊演藝和音樂産業。

  (二)大力挖掘內需潛力

  全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深化“全閩樂購”促消費系列行動,開展“八閩美食嘉年華”線上線下行,深化創建“閩菜館”。拓展消費新場景,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慧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壯大新型消費和“網紅經濟”,強化數字賦能、模式創新,打造福茶網百姓茶。鼓勵企業利用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模式,培育更多網路品牌。引導生鮮電商、門店到家、智慧商店等新業態健康發展。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推動農村消費提質擴容。推動福州、廈門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突出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新基建、新能源、城市改造、水利、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投資力度,適度超前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數字生態、智慧海洋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風能、氫能、儲能電站、汽車充電站等新能源項目建設。提升新型城鎮化品質,加強城市更新改造力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18.8萬戶,新建和改造一批城市燃氣管道,開展新一輪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完善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和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城市公園綠地、福道建設提升。推進水利“一河一網一平臺”建設。補齊民生短板,加快推進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加快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等一批重點教育項目建設。

  強化重點項目支撐。聚焦“十四五”規劃和各重點專項規劃,加快謀劃簽約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對國家支援我省建設的重大項目要加快落地、開工和建設。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好省重點項目建設的帶動和支撐作用,初步安排省重點項目1620個、年度投資6165億元。組織全省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推動項目早開工多開工。督促進度滯後的重大項目加大投入、加快施工進度。推進福廈高鐵、龍龍鐵路龍岩至武平段、廈門新機場、福州和廈門在建城市軌道、羅嶼作業區8號泊位、福清核電、霞浦核電、漳州核電、永泰抽蓄、廈門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産、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城鄉供水一體化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推動漳汕高鐵、國道228線濱海風景道、惠安中化泉州基地産業升級、北電南送特高壓、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溫福高鐵、昌福廈高鐵、福莆寧城際鐵路F2、F3線、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堅持節約優先,向上爭取擴總量,向內挖潛提效率,為重大産業項目發展、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力的保障。發揮好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工作機製作用,統籌用好各類要素指標,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前提下,強化全省區域內統籌,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加強用地保障。嚴格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考慮,探索科學合理的指標分配和考核機制,保障産業發展合理用能。做好項目儲備,用好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加快已獲資金項目實施,加快資金支付進度,發揮對投資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強化銀企融資對接,創新金融産品,暢通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題。

  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完善招商簽約項目協調推進及通報機制,落實“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一年一考核”要求,全力推動重大招商活動已簽約合作項目儘快轉段、落地、建成投産。籌辦好央企合作座談會、海創會等,強化産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爭取再落地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帶動産業強鏈補鏈延鏈。

  (三)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聚焦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群眾有感,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確保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11項任務全部按時保質完成。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示範區,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出臺實施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完善“執破直通”“府院聯動”機制,優化破産案件辦理。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福建。完善營商環境數字化監測督導機制,推動全省各地營商環境共同提升。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探索建立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反饋渠道。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探索開展“一業一證”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設,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深度融合。建好政務信息“一張網”和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政務數據互聯共用。持續打造我省“馬上就辦”政務服務標準體系,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全省基層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深化“一件事”整合服務改革,持續推進“就近辦、自助辦”改革,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範圍,推進泛珠三角區域“跨省通辦”合作。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現代産權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健全和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與審查流程。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機制,落實抽水蓄能、核電等上網電價定價機制改革。推進服務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完善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性收費政策。

  推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鼓勵引導民營經濟把産業鏈核心環節留在福建,培育更多根植型的企業集團。落實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辦好民營企業産業對接會,全年對接引進民營企業産業項目投資5000億元以上。建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領域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採用PPP模式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産。支援民營企業申報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精準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健全和完善各項扶持政策,進一步壯大市場主體規模。加大力度支援“專精特新”企業,強化減稅降費等惠企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金融支援,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持續提升“金服雲”平臺服務效能。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推動企業發行債券,落實財政貼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範政府出資産業投資基金運作,發揮基金帶動作用和放大效應。加快寧德、龍岩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四)促進外經貿量穩質升

  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全面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施對接RCEP行動計劃和“絲路夥伴計劃”,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扎牢風險防控網路。加快建設中印尼等“兩國雙園”。拓展中歐(廈門)班列、“絲路海運”、“絲路電商”,建成“絲路海運”信息化平臺,高水準籌辦第四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推進“一帶一路”對外合作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援具備條件的各類主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設立研發中心。推動廈門深化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

  深化自貿試驗區等改革創新。加快自貿試驗區擴區提質,開展首創性和差別化探索,加強改革創新系統整合,加大創新舉措推廣應用。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促進福州新區高品質發展,推進東南大數據産業園、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一體化立體交通網路建設。深化平潭開放開發,爭取國家支援平潭開展新一輪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加強臺創園、小貿市場、文創村等創業就業基地建設。

  鞏固外貿向好勢頭。深化外貿創新發展行動,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高品質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用好各類自貿協定規則,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有針對性完善支援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政策,推動企業完善全球網路佈局,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海外倉。繼續辦好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探索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創新提升市場採購方式,推進“市場採購+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融合發展。發揮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要進出口平臺作用。

  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準。出臺新一輪穩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優化外資促進服務,更好發揮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作用,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辦好第22屆投洽會,持續深化“雲招商”。對接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龍頭和台灣百大企業,強化項目策劃和精準招商,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推進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建設,落實落深臺胞臺企同等待遇,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快建設閩臺積體電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重大合作項目,引導閩臺電子信息、生物科技、特色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優勢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在若干領域先行開展兩岸標準共通試點。支援符合條件的在閩臺企上市融資,提升涉臺經濟園區對臺産業集聚功能。持續辦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兩岸重要交流活動。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擴大向金門供水示範外溢效應,深入推進與金門、馬祖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提升閩港澳僑合作交流水準。深化閩港、閩澳在招商、金融、旅遊、文化、會展等領域合作,積極推動閩港澳企業攜手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實施僑資僑智僑力引進工程,建設華人華僑回國創業基地,用好世界閩商大會等平臺,吸引海外華商回鄉投資興業,鼓勵海外僑胞到福建創業就業。

  (五)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以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圈建設為引擎,帶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弘揚特區精神,支援廈門建設高品質引領示範區。深化山海協作內涵,健全完善都市圈和協同發展建設推進機制,加快策劃生成一批區域産業鏈項目,提升區域産業鏈群競爭力和協同創新水準,建設一批山海共建共用的創新創業創造平臺和數字經濟合作平臺,推進産業梯度轉移,培育區域産業集群。

  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推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0%以上。增強山區縣城承載能力,做大城關。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佈局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優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網結構。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升改造濱海風景道、福道、生態廊道、郊野公園,推動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的新型城市。

  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育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農業新品種20個以上,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5%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90萬畝,積極發展設施農業,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3%。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打造100條鄉村振興精品示範線路。加快推進重大引調水、大中型水庫、防洪工程、漁港等農業重大項目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推進農村集體産權交易市場建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推動龍岩、三明建設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在紅色文化傳承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産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開展示範,打造全國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的福建樣板。發揮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平臺作用,爭取我省老區蘇區更多事項獲得支援。繼續推動經濟較發達縣幫扶38個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引導更多資源向老區蘇區聚集。

  (六)持續深化生態省建設

  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省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制定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支援低碳零碳負碳科技攻關。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電動福建”建設,發展綠色公共交通。著力提升節能管理水準,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細化“兩高”項目分類標準,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強能耗雙控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繼續做好第二輪省級例行督察。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推進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泉港、泉惠以及古雷石化基地等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推進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分期分批打造一批美麗示範河湖。強化重點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治理和尾水排放控制,梯次推進美麗海灣建設。開展福州、廈門、泉州等地重點管控建設用地先行調查試點。推進莆田、福州等地級市“無廢城市”建設。不斷提升綠盈鄉村佔比。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機制,推動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建設。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加快城市醫療廢物處置擴容升級工程建設。

  不斷創新生態文明機制。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力推動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入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建設,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分區分類開展自然生態修復。健全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林地規模經營、林業金融創新、林業碳匯培育與交易等。統籌推進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深入開展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地區建設,加快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健全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聯動機制,拓寬居民增收渠道,推動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實施居民增收行動,合理調節工資收入分配差距,推動更多低收入者進入中等收入行列。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科學合理調整我省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努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全面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推動高品質就業。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強化投資、消費、産業、區域等政策支援就業導向,增強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推進援企穩崗,支援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持續激發新的就業增長點。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雙創平臺服務能力。堅持市場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實施“技能福建”行動,共建共用一批公共實訓基地。推進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萬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4萬人以上。

  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下沉共用、優質資源擴容和優化佈局,根據人口分佈科學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實施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標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增4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校際和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城區學位增補計劃,深化落實“雙減”工作。推進示範性高中、課程改革基地校、達標高中等項目建設。優化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佈局,推動福州新區職教城建設,加快實施高水準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引導職業院校加快發展與産業轉型升級相吻合的專業體系。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讓更多高校、學科進入一流行列。不斷提升和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縣域醫共體等建設。實施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積極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推廣居家社區養老模式,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新建擴建70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新增不少於1萬張養老床位。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援政策,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2.2個。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提升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八)切實防風險保安全

  確保糧食和能源供應及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健全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健全糧食産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機制,實施引糧入閩獎勵政策,強化糧食倉儲物流和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一批省級現代化儲備糧庫,加快糧食儲備信息化建設,形成全省糧食儲備信息化“一張網”。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電力裝機300萬千瓦以上,實現所有地級市全部實現通管道氣。做好電煤保供,加快煤炭、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産業鏈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加快打通卡點堵點,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做好房地産調控,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堅持租購並舉,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以上。規範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落實租金優惠和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高度關注房地産等重點領域債務風險,加強風險預判預警,採取綜合措施穩妥處置。

  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安全生産等工作。統籌抓好蔬菜、肉蛋奶等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強化價格監測預警,適時啟動平價商店,保持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紮實推進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各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全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

  同時,要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壓緊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強化口岸疫情防控,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閩人員管控,嚴格落實從國門到家門全程閉環管理,加強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的規範管理,落實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環節、重點物品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等措施。繼續做好基層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快速反應機制,優化提升福建健康碼平臺等信息化支撐能力。加強防疫物資儲備,提升核酸檢測、流調溯源等應急處置能力,推進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健康驛站、市疾控中心基礎設施、移動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等項目建設,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落實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省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省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強化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