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關於福建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01-22 07:29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落實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全省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提質。

  初步統計,2019年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左右,總量躍上4萬億元臺階;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進出口增長7.8%,其中出口增長8.7%;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2.6%;城鎮登記失業率3.5%;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可以實現。

  一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著力提升産業素質,供給品質得到改善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制定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實施意見,高成長企業達406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件、增長12.8%。實施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三年行動計劃,推動223項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寧德時代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攻關步伐加快。加快組建省創新研究院。打造高水準實驗室,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首批4家省創新實驗室啟動建設。第十七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共對接合同項目7106項、總投資1786億元。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入實施,鄉鎮覆蓋率達到100%。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成功舉辦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獲批設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5G商用正式啟動,人工智慧雙百工程順利實施,數字經濟規模約1.7萬億元。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開展主導産業研究和梳理,實施千億産業集群推進計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高技術産業和三大主導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3%、9.8%,産值超千億元集群達18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4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22家。福州新型功能材料、廈門新型功能材料、廈門生物醫藥及莆田新型功能材料等四個集群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5400億元。海洋生産總值1.18萬億元、增長11%。中化泉州乙烯、古雷煉化一體化等石化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正式列入國家石化産業規劃佈局,上汽寧德基地、莆田鈞石能源HDT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一期項目投産,組織實施重點技改項目738項,省技改基金擴大至120億元。

  現代服務業平穩增長。新增國家A級物流企業54家,總數達377家,居全國第四位;廈門市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廈門市、泉州市入選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重點推進城市。金融業運作平穩,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14%,“海峽科創板”推出,118家科創型企業舉行簽約掛牌儀式。“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打響,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5.36億人次、增長16.5%,旅遊總收入8058億元、增長22%。新經濟領域服務業加快發展,規上網際網路平臺營業收入增長39.9%。

  農業生産保持穩定。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取得優異成績,得到國家通報表揚。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産功能區,建成高標準農田130萬畝。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突破1.7萬億元、千億産業增至8個。全面實施特色現代農業“五千工程”,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特色農産品優勢區84個、現代農業産業園60個,形成安溪鐵觀音、古田食用菌等一批産值超百億元産業強縣。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明顯增加,品質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98.6%。非洲豬瘟疫情有效防控。

  (二)著力拓展內需市場,需求結構逐步改善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圍繞萬億有效投資計劃,實施穩投資26條措施,加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製造業投資增長16.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7%。

  全力推進“五個一批”項目攻堅。深化“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強化正向激勵,全省入庫“五個一批”項目34915個,總投資18.4萬億元,其中本年新增開工項目3083個、總投資8004億元。1200個省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4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8%。寧德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泉州泉港百宏年産25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漳州古雷奇美化工ABS及AS、龍岩龍凈環保輸送裝備及智慧製造等項目開工建設。福州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合龍即將通車,泉州三安半導體、三明建寧明一生態乳業加工、南平鋁業輕量化車廂和物流車等項目投産或部分投産。廈門新機場、長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立項獲批。

  消費市場持續增長。出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實施方案及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若干措施。成功舉辦首屆福建商圈(步行街)博覽會暨消費品採購會,打造“閩貨賣全球、全球買閩貨”商貿對接平臺。實施促進夜間消費用電激勵舉措,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建立“電商富農”産銷機制,新創建8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4.1%。

  (三)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聚焦企業關切,持續減環節減時限減負擔,實現開辦企業時間、不動産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600億元。完成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年度目標任務。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降至16%。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97.6萬戶,增長9.4%。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做的好不好群眾來打分”的“好差評”制度。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實現。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全省依申請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7.55%。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企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事項從原來的76項減少至40項。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四統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佔比超過90%。推進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四級四同”,“放管服”改革標準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財稅改革持續深化,明確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出臺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標準備案辦法。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省級紓困基金,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紮實有效。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水、電、天然氣等價格改革持續推進,全面完成工商業用電並類,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幅達10.02%。大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機制改革。加快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積極應對經貿摩擦。建立“六穩”情況部門通報會商機制,加快落實穩定和促進外經貿發展政策措施,進出口13306.7億元,其中出口8277.9億元、進口5028.8億元,進口規模躍居全國第7位。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300家,實際使用外資315.4億元。

  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等改革試點加快推進。深入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積極實施絲路海運、絲路飛翔、數字絲路等八大工程。成功舉辦首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加入絲路海運的國際集裝箱航線達到60條,突破1800個航次。絲路飛翔空中航線近400條。繼續擴大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國際電影節等影響。擴大經貿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16.3%。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深化方案136項重點試驗任務實施率達92%;累計推出410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57項,對臺89項。

  閩臺、閩港澳僑交流不斷深化。落實落細惠臺措施,獲批設立“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産業合作試驗區”和“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産業合作區”,平潭至高雄貨運、客運航線實現首航並常態化運營。向金門地區供水穩定運作,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與金馬通電通氣通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入閩臺胞超過387萬人次,來閩實習就業創業台灣青年超過3.6萬人。閩港、閩澳新一輪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第六屆世界閩商大會順利召開。

  (四)著力優化區域佈局,城鄉發展更趨協調

  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加快推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精神,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出臺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方案,編制完成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實施區域協作項目226個。重大協作項目取得突破,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雙龍鐵路開工建設;漳汕高鐵完成預可研審查。

  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的回信精神,嚴格按照“一個都不掉隊”“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剩下的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做好産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低保兜底等精準幫扶工作。出臺關於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理順對口支援工作機制,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推進50個重點縣(市、區)、100個特色鄉鎮、1000個建制村試點示範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動”,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95%,83個村開展生活垃圾乾濕分類試點。發佈首批30個“金牌旅遊村”,壽寧縣下黨村等11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到戶,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覆蓋全省。

  新型城鎮化建設紮實有序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6.5%、50.3%。制定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國家級、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繼續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特色小鎮創建取得新進展,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創建經驗被國家選為全國典型示範小鎮總結推廣。

  (五)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持優良

  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38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組織實施,連江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等第三批12項改革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莆田木蘭溪系統治理、南平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22項改革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實現“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試驗區創新探索實踐入選十大“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全面推開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加強濱海濕地保護,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組織實施綠色産業指導目錄,在8個縣開展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試點。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落實能耗總量與強度“雙控”,有序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環境權益交易體系,全省排污權累計成交金額13.13億元。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廈門市連續六個季度在住建部考評中排名全國第一。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1+7+N”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計劃,九市一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8.4%,全省12條主要河流143個水質評價斷面總體水質為優,Ⅰ—Ⅲ類水質比例96.5%;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80%。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推進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有效減少60%以上的污染天數。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加大九龍江、木蘭溪等重點流域整治力度,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省9個設區市建成區87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堅決推進凈土保衛戰,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工作,全部完成2385個重點行業企業地塊的基礎信息採集,實現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覆蓋,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加

  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落實。27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以上補助資金下達140.7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26.8%。民生相關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6.7%。修訂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將凍肉儲備調節工作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豬肉市場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啟動平價商店銷售機制,嚴格落實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累計向547萬餘人次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8億元。房地産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完成棚戶區改造6.4萬套。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各類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3%和8.2%,沒有發生重大以上事故。

  就業保持穩定。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政策,新建10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進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城鎮新增就業64.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74萬人,均完成年度任務。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穩中有升、位居全國前列,學前三年入園率98.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6.7%,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重達26.3%。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制定實施高中教育品質提升計劃,紮實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國家和省級“雙一流”建設。落實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品質提升、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完成200所公辦幼兒園建設任務。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數佔比下降到1.6%,超過70%小規模學校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準。

  醫療健康服務更加完善。福州濱海新城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列入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省兒童醫院、婦産醫院、疾控中心、川大華西廈門醫院等醫療衛生項目加快建設。進一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率先全省跟進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全省半數以上縣域組建緊密型醫共體。推進縣級公立醫院能力提升項目,69個縣(市、區)已建成33個縣域消毒供應中心、37個縣域臨床檢驗中心、45個縣域病理檢查中心、46個縣域醫學影像中心、55個縣域心電診斷中心和34個縣域遠端會診中心。新建13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積極創建國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三級醫療機構39項檢查檢驗結果實現網路互認。

  養老、文旅、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面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施社會服務兜底工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新增各類養老服務床位1.5萬張,街道和中心鄉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由80.1%提高到90.7%,建制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由53%提高到64.5%。文化公共服務建設邁出新步伐,廣播電視業加快發展,福州成功申辦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成功舉辦。全域生態旅遊和優質旅遊加快發展,武夷山市、永泰縣、武平縣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平潭國際旅遊島加快建設。新建90個多功能運動場、60個籠式足球場、30個籠式籃球場和30個門球場,漳州市、南安市入選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試點城市。

  總的看,2019年全省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增速好于全國,經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預期指標完成情況總體較好。GDP、進出口、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就業、物價、節能減排等指標運作情況符合或好于年度預期目標,投資指標與預期目標存在一些差距,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受中美經貿摩擦、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企業投資、生産、經營更趨謹慎。二是實體經濟發展仍較困難。企業競爭力有待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仍然較高。三是高品質發展短板制約仍有待突破。全社會研發投入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創新資源相對薄弱,創新領軍人才匱乏,企業創新引領能力不強,發展新動能有待進一步增強。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短板還不少。四是營商環境仍需不斷優化。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準、對標企業和群眾的期待,營商環境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放管服”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滿意度還有待提高。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著力加以解決。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努力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加快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7.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5%左右;進出口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完成節能減排降碳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切實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品質強省、智慧財産權強省戰略,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扶持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完善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建立與科研人員科研能力和貢獻相稱的薪酬分配製度,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提升人才綜合服務水準。打造國家級、省級梯次佈局的高水準創新平臺體系,力爭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再獲批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高端人才為先導、機制創新為引擎,高標準建好省創新研究院、創新實驗室。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2%,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鏈和産業鏈精準對接,辦好第18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實施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專項行動,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和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堅持和深化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

  大力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發揮優勢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對接國家工業強基工程專項行動,實施一批省級工業強基工程重點項目,爭取形成20個産值超千億元集群。提升産業鏈發展水準,梳理主要産業鏈缺失與薄弱環節,加強建鏈、延鏈、補鏈、壯鏈。加快主導産業梳理,推動現有三大主導産業內涵深化、外延拓展,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生態經濟等領域進行扶持培育,推動形成新的主導産業。推進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促進傳統産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升級,組織實施500項省重點技改項目,省技改投資基金擴大至200億元,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開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盤活園區土地,落實退城入園政策。推動海洋産業發展,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3萬億元。

  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繼續發展總部經濟,大力爭取閩商回歸,吸引央企和省外大型民企在閩設立區域總部。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冷鏈物流、港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和落地互通服務業示範工程項目。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産品創新和信貸服務,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擴大區域性股權融資、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和債券融資。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打造全域生態旅遊省,深入實施“放心遊福建”服務承諾。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進800萬畝水稻生産功能區建設,實施地力提升“3323工程”,糧食指導性計劃播種面積1250萬畝、總産500萬噸。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力爭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突破2萬億元。大力發展農産品深加工,積極培育休閒農業、鄉村物流、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創建250個優質農産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大力推進源頭賦碼、“一品一碼”。實施生豬産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生豬存欄恢復到900萬頭。

  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高標準辦好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總結推廣“數字福建”20年建設經驗,高水準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化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應用,圍繞數字絲路、智慧海洋、衛星應用等方面組織開展區域特色試驗。實施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産業培育專項行動,支援5G技術創新、産品研發和示範應用,建成百項人工智慧應用示範項目,推動中電、華為、浪潮等自主生態基地、京東數字經濟産業園、百度人工智慧、海康威視物聯網産業基地、比特大陸區域總部等一批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力爭數字經濟規模超2萬億元。

  (二)切實培育內需新增長點

  強化“五個一批”機制。狠抓産業項目特別是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項目儲備招商,大力推進産業鏈延伸、産業群壯大項目建設,推動形成項目滾動接續良好態勢。緊盯關鍵環節,聚焦要素制約,促進項目儘早開工、多形成實物工作量。全力協調服務,做好竣工驗收,推動儘快投産達産。謀劃梳理一批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和投資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對部分擬在“十四五”實施的重大項目,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提前實施。

  深化重大項目攻堅。深入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重中之重”項目集中協調,初步計劃安排全省重點項目1565個、年度投資5000億元,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155個,建成或部分建成155個。重點推進福廈客專、福平鐵路、衢寧鐵路、興泉鐵路、福州地鐵、廈門地鐵、莆炎高速公路尤溪中仙至建寧段、霞浦核電、漳州核電、省委黨校新校區、省兒童醫院、省婦産醫院等在建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廈門新機場、長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等重大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60公里、電力裝機容量200萬千瓦。

  強化項目資金和要素保障。加強重大工程項目與財政性建設資金、債券資金、銀行貸款、社會資本等匹配。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繼續謀劃後續批次專項債券項目。加強用地用林用海等協調服務,提高用地環評等前期手續辦理效率,做好徵地拆遷、市政配套、水電接入等準備工作,推動項目加快實施。

  拓展補短板領域投資。實施新一輪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大綜合交通網路、軌道交通、市政管網、5G、物流樞紐、冷鏈物流、海鐵聯運、港口集疏運等領域投資力度。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鄉歷史風貌保護利用、城市停車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補短板力度,優化生成一批新的補短板投資工程包。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措施,推介一批優質項目,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挖掘消費潛力,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7萬億元。擴大智慧産品和綠色産品供給,推進老舊家用汽車、家電、公交車等報廢更新升級,支援新能源汽車、5G手機等消費。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發展,鼓勵建設一批新消費體驗館,創建一批省級示範商圈、步行街,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培育特色精品夜市,建設一批夜間經濟示範區。推動文化旅遊消費升級,推動創建文化旅遊消費示範和試點城市。推動醫養結合,著力培育一批家政龍頭企業。促進戶外運動等體育消費。進一步釋放農村網購和鄉村旅遊消費潛力,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雙向流動。加強商品流通網路建設,推動冷鏈物流、智慧物流、國際物流發展。組織好中國品牌日活動。

  (三)切實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統籌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擴大絲路海運品牌效應,辦好第二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加快推進絲路飛翔,加密空中航線。加快實施數字絲路,拓展數字經濟合作領域。培育絲路投資品牌,引導我省優勢産能行業加快全球佈局。支援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企業加快“一帶一路”沿線海外倉佈局。推動實施人文海絲等重點工程。推動與日本關西地區合作,探索建立福建至關西地區“海空大通道”,高位對接“神戶醫療産業都市”。推動福建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關係。

  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落實落細國務院和我省穩外貿系列措施,保護産業鏈穩定發展。繼續深入實施“百展萬企”“助力萬企成長”工程,加快壯大市場主體,支援企業拓展多元市場。大力推進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鼓勵企業通過進博會、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平臺擴大進口。

  優化雙向投資水準。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推動新開放領域招商引資,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統籌用好國外優惠貸款,謀劃確定新一批備選項目。引導境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切實規範企業境外經營行為。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力爭取得更多標識度高、影響力大的制度創新成果。

  深化閩臺港澳交流合作。加快應通盡通,探索閩臺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新路徑。推動閩臺優勢産業融合發展,增強各類載體和平臺承載能力。完善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對臺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體系,繼續推進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全台灣青年來閩實習就業創業的開放機制和市場機制,逐步構建完善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服務體系。深化閩臺文化交流,完善海峽論壇等民間交流機制化平臺。發揮閩籍僑親、僑商優勢,加強閩港、閩澳合作會議機制建設,推進“並船出海”,打造綜合服務平臺,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四)切實深化改革優化環境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強化評估督導,推出有針對性的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完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政策體系,建立政府重大經濟決策主動向企業家問計求策的程式性規範。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加大企業家隊伍特別是年輕企業家培養力度。制定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援民營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開展“信易貸”平臺建設,有效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我省商事登記監管條例立法。推動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踐行“馬上就辦”,努力提高全程網辦率、“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佔比,增強政務數據匯聚共用、一網通辦、異地可辦等能力。構建以閩政通APP為基礎架構的全省一體化掌上便民服務平臺。推動“整合套辦”,全面梳理“一件事”整合套餐服務涉及多部門服務事項;加快“一窗通辦”,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壓減行政許可和企業開辦時間。

  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新時代新福建治理現代化,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九次全會部署,抓好11個方面53項重點任務的落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保險公司回歸保障功能。堅決落實金融風險防範處置責任,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工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我省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推進綜合改革“雙百行動”試點、員工持股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推動“僵屍企業”儘快出清,盤活有效資産。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進一步規範試點項目配電設施建設和運營。修訂我省定價目錄,進一步縮減政府定價項目。繼續推進水電油氣等商品價格改革。

  (五)切實優化區域發展格局

  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努力推動都市圈建設和灣區經濟發展。抓好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實施。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鐵路、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和協同建設。加強産業配套協作,完善共建園區利益共用制度,提升32個山海協作産業園建設水準。加強公共服務資源共用,加快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支援集團化辦學辦醫、遠端教學醫療、教師和醫護人員輪崗交流,支援有條件的三級醫院異地設置分支機構。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培育各具特色的福建鄉村振興示範樣板。持續實施“一革命四行動”,打好村莊清潔行動戰役。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建設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施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等,引導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空間佈局,提升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分類發展小城鎮,持續開展特色小鎮創建示範。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用、基礎設施一體化,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加快老區蘇區發展步伐。落實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推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支援老區蘇區加快建設鐵路、高速公路、“四好農村路”,辦好老區蘇區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支援老區蘇區強化産業支撐和人才支撐,推進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深化閩粵、閩贛省際邊界地區合作。

  (六)切實推動綠色發展

  加快生態文明先導區建設。總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效,強化改革成果複製推廣,繼續加強整體設計、提升思路,提煉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深入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著力推動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完善多元化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和綠色金融支援體系。完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探索推進差別化用途管制,完成全省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健全完善生態司法保護制度體系和生態文明法制保障機制,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修復。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完善臭氧污染防控體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共抓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流域大保護大治理,鞏固小流域、飲用水水源地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等成果,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4%。持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格建設用地環境準入,推進耕地安全利用與治理修復,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國家下達的用地計劃指標範圍內。加強海洋環境保護陸海統籌,持續加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推進重要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大力實施“三個百千”綠化美化行動,完成植樹造林90萬畝。

  著力推動産業綠色發展。組織實施綠色産業指導目錄,探索建立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配套制度。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開發綠色設計産品。強化生態紅線意識,嚴禁山區盲目發展落後産能的工業項目或園區。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完成國家下達的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降低目標,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降低6.6%。

  切實提高全民生態自覺。組織開展綠色生活創建,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等創建工作。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進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綠色化,新增城市公園綠地面積900公頃以上。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提倡綠色出行。

  (七)切實做好惠民生各項工作

  確保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貧困人口、貧困地區與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構建防止返貧和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持續強化産業、就業、教育、健康、生態、兜底保障等精準扶貧措施,促進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深入推進項目支援、産業合作、智力幫扶、交往交流交融等援疆援藏工作,深度開展閩寧合作,全面提升各領域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水準。

  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品質。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好援企穩崗等各項政策,健全失業風險防範應急機制,全面落實促進畢業生就業政策措施,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三年內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萬人次,其中2020年完成25萬人次。

  進一步提高民生領域公共服務水準。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6%以上。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雙一流”建設,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加快推進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建設。加大省級醫療衛生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積極支援省屬醫院“創雙高”。實現緊密型醫共體縣域全覆蓋,推進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生育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增長1.5%、0.35%。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繼續實施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加快發展智慧廣電,積極發展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産業,繁榮影視創作,推動影視基地建設。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重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加強面向社區的養老服務供給和設施建設,全年新增各類養老床位不少於1萬張,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支援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實施公共體育普及工程,落實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和管理制度,全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繼續做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工作,實行省級糧食儲備訂單收購直補和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實行引糧入閩獎勵政策,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保障糧油肉蛋果蔬等重要農産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加強價格監測預警,落實好平價商店銷售機制、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原則,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健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是今年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要做深做實前期研究,按照統一規劃體系要求,認真謀劃一批事關全局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舉措,同步編制一批省級重點專項規劃,凝聚各方智慧力量,高品質推進《綱要》編制,努力使“十四五”規劃順應人民期盼、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監察機關監督,高度重視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意見建議,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而努力奮鬥!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