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關於福建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9年1月14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01-24 07:19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落實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落實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部署,打好三大攻堅戰,新産業新動能加快培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改善,全省經濟運作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初步統計,全省生産總值3.58萬億元,增長8.3%,高於上年0.2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8.5%、8.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7.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1%;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1%,增速居全國前列;外貿出口增長7.1%,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1.5%;城鎮登記失業率3.7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可以實現。

  一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狠抓實體經濟振興,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下大力氣扶持實體經濟。出臺進一步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十條措施、降本減負促進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意見、加強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指導意見等扶持政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講話精神,印發加快民營企業發展若干意見,聚焦企業關切,著力降門檻、減負擔、助融資。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省級紓困基金和20億元的紓困專項債,全年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超過700億元。市場新主體不斷涌現,各類市場主體新增80.7萬戶,增長27.6%。20家民營企業入選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工業生産增速提升結構優化。出臺工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龍頭企業改造升級行動計劃、培育千億産業集群推進計劃等政策舉措,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設立福建省政府品質獎,加強企業服務保障,推動實體經濟提升發展品質。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創四年來新高。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36億元,增長15.6%。供給結構優化改善,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3.9%,高於規上工業4.8個百分點;三大主導産業增長8.3%,其中電子信息産業增長14.2%。

  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成效顯現。出臺提速提質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國家和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旅遊服務業三大新興主導産業,貨物週轉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12.8%、5.3%;本外幣貸款餘額增長11%;“清新福建”品牌持續提升,“放心遊福建”服務承諾深入實施,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增長20.2%,旅遊總收入增長超過30%。服務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全力打造智慧型、便利型、全覆蓋的社區便利服務。

  創新支撐作用持續提升。出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實施方案、加快共用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衛星應用助力數字福建創新發展總體方案、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成長企業162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800家。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首批18項創新改革舉措在全省複製推廣,福州、廈門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通過國家評估,龍岩、泉州列入新一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工程和專項,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組建,是2018年全國唯一一家獲批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動新興産業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廈門聯芯、廈門三安、莆田福聯等納入國家“十三五”積體電路産業佈局規劃的項目進展順利。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浪潮、京東等一批龍頭企業項目對接落地,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元。第十六屆“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累計對接合同項目6905項,總投資1663億元。

  (二)狠抓政策落地生根,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緊盯重點領域,緊抓重大支撐,強化要素保障,深化正向激勵,出臺招商獎勵政策,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投資結構在調整中優化,製造業投資增長22.3%,技改投資增長33.8%;民生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文化體育娛樂業投資增長75.3%,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51.1%,教育投資增長45.2%。民間投資增長20.6%,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4.9%。實施36個補短板投資工程包,全年完成投資1595億元,佔年計劃143.3%。

  “五個一批”項目和重點項目支撐作用增強。以“五個一批”為抓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強化項目攻堅,實施項目工作正向激勵,截至去年底,全省入庫“五個一批”項目34949個,估算總投資19.98萬億元。1150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37.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上汽寧德生産基地、福州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廈門士蘭微晶圓製造、福州康乃爾40萬噸/年MDI、廈門天馬LTPS/AMOLED(含柔性)生産線、晉江HDT高效太陽能、三明三化電子級氟化氫、莆田華峰綠色纖維産業園、金龍汽車龍海異地遷建、武夷山康復養老中心、龍岩環海環保專用汽車生産等項目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南龍鐵路開通運營,福平鐵路全面鋪軌架梁施工,福州地鐵2號線全線貫通,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第二輪擴能航廈投用,ABB廈門工業中心、中鋁銅冶煉、屏古高速公路、平潭利嘉物流園等項目建成,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投用。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雙龍鐵路龍岩至武平段、泉州白瀨水利樞紐獲批。

  消費基礎性作用得到加強。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研究我省具體實施方案,消費平穩增長,升級類商品消費較快增長,金銀珠寶、文化辦公用品類、化粧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9.2%、15.7%、13.7%。網路銷售、農村居民消費等新興領域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5%,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增長13.7%。

  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指導企業用好出口信保等工具應對中美貿易爭端,實施穩定和促進外經貿發展36條措施和9條補充措施,推動外貿穩增長、提效益、增動能。全省進出口總額12354.3億元,增長6.6%,其中出口7615.6億元,增長7.1%。廈門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石獅服裝城獲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精心組織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實現成交規模與我省進口位次相匹配的預期目標。

  (三)狠抓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出臺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和踐行馬上就辦提升我省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方案,簡化辦事手續、降低辦事成本,多渠道徵集匯總問題建議,梳理分解並抓好整改。委託第三方對全省營商環境進行評估,對標先進搜尋差距,以評促改。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實施清單管理,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推進投資審批改革,研究起草進一步精簡企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事項的實施方案,推動試行取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研究試行企業承諾制,完善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雙公示”工作取得較好進展,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初顯威力。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深入推進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行政審批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制度落實,兩清單涉及辦理事項達到總事項的86%。加快推進政務信息整合,推出全省行政審批服務“一人一檔”“一企一檔”,以及首批“不再重復受理”證照。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共用開發,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工作,建成數字福建無線政務專網,閩政通APP上線運作,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排名全國第三。創新實施依企業信用風險分類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推進水、電、天然氣等要素價格改革,制定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實施方案,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放開競爭性氣源價格,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建立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制度,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力度,2018年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由13.5%提高到19%。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643家符合條件企業列為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推動企業到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發債融資,推動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服務台資企業掛牌展示和交易。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開展總會計師委派試點。

  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區加快推進。海絲核心區加快建設,開通絲路海運,開通中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線路3條,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11%以上。持續推進海陸空連通,運營集裝箱國際航線127條,建立友好港口16個。對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備案項目65個、7.3億美元。成功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活動,省、市、縣三級國際友城達到102對。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新推出兩批54項創新舉措,進口貨物“水路提貨”模式、海關創新項目眾創及實施管理平臺、智慧財産權保護便捷服務平臺等15項為全國首創,9項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26項改革創新成果在省內複製推廣,區內新增企業8618家,註冊資本3016億元。

  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平穩增長。貫徹落實國家新修訂的全國版和自貿區版外資負面清單,出臺我省推動新開放領域重點産業精準招商工作指導意見,加強對世界500強等跨國企業走訪互動,成功舉辦第二十屆“9·8”投洽會、海內外閩商回歸項目對接會、國際資本投資福建對接會等重大招商引資活動,吸引外資項目和産業招商取得新進展。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19家,實際使用外資305.3億元。全年備案企業發行外債規模共計154億美元,增長1.66倍。國際産能合作有序推進,規範和引導企業赴境外投資,備案對外投資企業194家,對外投資額55.2億美元。

  閩臺、港澳僑交流不斷深化。出臺進一步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實施意見,深入實施“臺商臺胞服務年”活動,為在閩台灣同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推動閩臺電子、機械、石化和農業、金融等産業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閩臺貿易額786億元。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成功舉辦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海峽青年節、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及獨具特色的祖地文化品牌交流活動。閩港、閩澳在經貿、金融、物流、旅遊、文化、教育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閩港合作會議第三次會議取得重要成果。密切與僑團、商會交往,吸引和鼓勵海外僑胞來閩投資興業,培養僑界新生力量。

  (四)狠抓區域功能佈局,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區域協調發展有效推進。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加快建設,梳理、謀劃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149個,其中重點協作項目53個,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紮實推進。重點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推進,福州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正按程式報批,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持續推進,廈門海滄、泉州泉港産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原中央蘇區、老區加快發展。海洋強省建設有序推進,海洋生産總值增長1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良好。出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條措施。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十大優勢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超1.5萬億元。劃定水稻生産功能區80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總産實現雙增長。創建特色農産品優勢區84個、現代農業産業園526個,全面推行一品一碼、標識銷售、全程追溯,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保持全國前列,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4147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取得新進展,建成121個農産品産地初加工中心,組建10個果業産銷聯盟及蔬菜供應鏈協會,農村網路零售額居全國前列。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建改造村莊三格化糞池55萬戶,完成農村存量危房改造1.1萬戶,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走在全國前列。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清産核資和農墾改革“兩個三年任務”基本完成。

  新型城鎮化品質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65.8%、49.2%,比上年分別提高1個、1.4個百分點。推動國家級、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繼續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完成15個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監測評估和15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考核,總結推廣創新經驗,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規範推進省級特色小鎮創建。

  (五)狠抓重大領域關鍵環節攻堅,三大攻堅戰取得突破

  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切實落實好企業信貸風險屬地防控責任,堅持控新化舊壓降不良貸款,持續做好重點風險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化解處置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核定限額內。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精準調控,價格保持相對平穩。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2018年億元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8.7%。

  脫貧攻堅持續深化。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持續深化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和駐村幫扶,建立産業、就業、資産收益等穩定脫貧機制,大力推進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全省有搬遷意願、符合政策要求的貧困人口基本實施搬遷,現行扶貧標準下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有2050個村摘帽,永泰、泰寧、光澤、長汀、霞浦5個縣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污染防治攻堅有力。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建成生態雲平臺,推動精準治污,構建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深化重點行業企業治污減排,協同控制臭氧和顆粒物污染,建立小流域“掛號銷號”制度,全面消滅劣V類小流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完成,開展土壤污染風險防控與治理修復試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得到有效落實,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18項改革經驗全國交流推廣,形成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模式、泉州綠色開發區、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連江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生態環境品質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全省12條主要河流I-III類水質比例95.8%,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九市一區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為95%;森林覆蓋率66.8%。

  (六)狠抓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繼續增強

  27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投資821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150.3%。民生相關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7%。城鎮新增就業5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8.7%;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3萬人,均超額完成全年10萬人、3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121元、17821元,均達到或超過年度預期目標。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實施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意見、“十三五”中小學佈局規劃指導意見,組織編制城鎮中小學擴容工程建設項目規劃,開工建設150所普惠性幼兒園,新增4.5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學前教育普惠率達73%。“全面改薄”五年規劃項目順利實施,項目開工率115.2%、竣工率101.2%,設備採購完成率131.3%。義務教育大班額佔比降至3%以下,比上年下降超過1.2個百分點。完成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學校建設規劃表編制工作,繼續組織實施達標高中全面復評,立項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44所、高中課改基地建設學校51所,新增二級達標、三級達標高中12所,全省普通高中達標率80.7%。實施省級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2018年培育院校68所,全省中職學校達標率100%。雙一流建設成效初顯,我省高校26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比上年增加5個。2018年我省研究生招生規模再創新高,規模達到11696人,計劃增量首次突破千人。

  醫療健康服務更加完善。組織實施省兒童醫院、省婦産醫院、省疾控中心遷建等醫療衛生重大項目10個、總投資84.6億元,已動工項目4個,累計完成投資21.5億元。加快補齊兒科、産科、精神科床位建設短板,全省新增産科床位1021張、縣級醫院兒科床位1260張。持續推進高水準醫院、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建設。出臺和落實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實施意見,促進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社會辦醫體系,全省社會辦醫床位3萬張,佔全省醫院床位數20.1%。加強中醫“名醫名藥名科名院”建設,提升中醫臨床研究和傳承創新能力,建設2個國家級區域診療中心和1個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人入選國家岐黃學者。推進智慧健康工程,推進國家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産業園試點工程建設。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基層綜合改革、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為重點,強化“三醫聯動”,開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試點,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考核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第一。

  養老事業和老齡産業加快發展。推進養老服務工程建設,新建158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獎補385所鄉鎮敬老院,新建820個農村幸福院。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加快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改革,鼓勵專業化服務組織規模化承接、連鎖化運營政府投資建設的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健康發展。成功舉辦第七屆福建藝術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會,創作和展示了一批反映新時代精神、突出主旋律的文藝精品。34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繼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一批市縣級檔案館和廣播電視高山發射臺等城鄉廣播電影電視公共服務設施。全省出版業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文創設計與相關産業進一步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步伐加快。組織實施文化旅遊提升、鄉村旅遊扶貧等工程建設,建成一批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利用設施、旅遊基礎設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校園和社會足球場地設施等項目,有效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服務品質。

  總的看,全省經濟運作總體保持平穩運作態勢。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際國內各種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經濟運作穩中有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我省發展一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與外部環境衝擊交織疊加,經濟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實體經濟仍較困難。受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增長緩慢甚至下滑,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二是項目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壓力大。海域使用要求更加嚴格,耕地佔補平衡要求更高,有的項目未能如期開工。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仍然較重,安全生産仍存在薄弱環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待加強。四是教育、醫療、養老、城鄉民生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還不少,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難度加大。此外,創新能力不強、房地産市場等領域一些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著力加以解決。

  二、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實體經濟創新轉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加快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落實趕超任務、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

  一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預期全省生産總值增長8%-8.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進出口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主要考慮:我省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抓住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推動高品質發展在各個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生産和需求繼續保持穩定,經濟增長有望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充分考慮“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要求,國家和我省將在經濟發展相關領域出臺一些更加積極的政策舉措,將有力穩定經濟增長。與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和“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以及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的需要。

  二是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結構升級繼續提速,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力爭全省研發投入增長22%以上;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城鄉區域協調性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提升全面開放新格局。

  三是民生福祉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預期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預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3%左右;生態文明進一步提升,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按照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部署,把推進高品質發展與落實趕超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用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産業鏈水準、暢通國民經濟迴圈。大力推動創新轉型,在政策支援、資金供給、人才支撐和服務保障上加大力度。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創新形成更有活力的機制和辦法,拿出必勝的信心、付出百倍的努力,緊緊咬住目標不放,採取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舉措,高品質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重點要組織實施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切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加快實施創新能力突破行動,促進我省支柱産業自主智慧財産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形成,實施“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尖”行動和重要信息化系統安全産品等“迭代”計劃。落實好積體電路産業發展行動計劃1.0版,推動“智慧海洋”工程建設,鼓勵採取海外離岸創新創業、項目合作、聘請顧問、合建智庫等形式開展柔性引才。進一步完善支援首臺(套)示範應用的招投標、政府採購等政策措施,加速推動高世代面板、積體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技術突破,推進高性能稀土材料、儲氫合金、石墨烯等特色優勢新材料技術研發和産業化,加快研發具有競爭力的産品。

  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積極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著眼産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一批省實驗室,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加強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並推動申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在實體經濟各行業全面建立企業主導的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推動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開展科技創新和産業精準對接,梳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待轉化科研成果,推動一批重點科研成果對接落地轉化,加大分段補助政策推進力度。高標準辦好第十七屆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加快推進6·18協同創新院産業技術分院建設,積極推動項目成果轉化落地。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落實新時代數字福建發展綱要,加快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精心辦好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加快推進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建設,加快一批數字經濟重大項目對接落地。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促進信息化發展規章制度,加大公共信息資源匯聚、共用、開放和開發力度,加快推動産業數字化,加快數字技術向産業各領域、各環節滲透,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施100個人工智慧重點應用示範項目,形成100個深度應用場景,推動金融雲、生態雲建設;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挖掘數據資源要素價值,建設一批高水準數字經濟園區,引進和壯大一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促進物聯網、大數據、共用經濟等全産業鏈發展,加快推進航太遙感、通信、導航等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

  (二)切實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力弘揚晉江經驗,開展實體經濟“百千萬”行動,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入開展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設立100億元的省技改投資基金,組織實施500項省級重點技改項目,實施傳統産業智造工程,擴大製造業企業技改升級覆蓋面,引導企業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實施技術改造,提升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推動4000家以上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落實好更大幅度減稅降費舉措,繼續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全面落實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用能、物流、融資等經營成本,擴大電力直接交易範圍和規模,對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收費”。強化企業融資服務,用好紓困基金、紓困專項債和政府應急週轉金,有效幫助重點企業紓困。支援具備條件的企業境外發債融資,善於用好國際資本市場低成本資金。

  加快培育一批千億産業集群。推進千億集群培育計劃,緊緊圍繞重點培育和發展的27個産業集群,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引導集群産業鏈上下游延鏈、補鏈、壯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關聯度高的主導産業和重點産業,加快培育18個以上産值超千億元産業集群。推動三大主導産業等重點産業重點突破,電子信息産業突出“增芯強屏”,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東南沿海積體電路産業高地和電子信息産業基地;推動裝備製造業高端化,支援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航空維修、海工裝備等産品;做大做強石化産業,持續深化央企對接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支援我省重大石化項目建設。

  推動新興産業快成長、上規模。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處置僵屍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産業集群形成發展。深入推進新興産業倍增工程,建立“一個行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工作機制,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項目、龍頭企業和示範工程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速、比重提升。注重運用新技術,依託新市場需求,推動車聯網、軟體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産業快速增長。推動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大力實施衛星應用、船舶修造等一批項目,加快“軍轉民”“民參軍”步伐。

  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工程,強化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撐。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實施主輔分離、服務外包,新增10家以上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加大總部經濟的財稅政策支援。抓好平臺經濟發展,培育大型網路批發零售、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物流企業服務等平臺。提高生産性服務業水準,推進物流互聯互通、公海鐵聯運物流設施及國際商品分撥中心建設,大力支援工業設計發展。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促進金融業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推進全域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發展,打造“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實現“一機在手、暢遊福建”,實施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行動,培育旅遊演藝市場,建設一批文化休閒旅遊精品項目。加快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機構、完善醫養深度融合養老服務。加快“智慧廣電”建設,打造4K超高清電視産業鏈,推進影視基地建設,繁榮發展廣播電視産業。

  (三)切實擴大有效需求,大力拓展國內市場

  強化“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將“五個一批”作為抓項目促投資的最重要工作方法,著眼于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擴大有效投資,持續深化正向激勵,加強項目動態管理,促進項目良性接續。謀劃項目要對標對表國家投資政策,加強項目儲備生成,建立常態化滾動機制;項目前期工作要立足於儘早開工建設,抓緊完善項目開工前置要件,強化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在建項目要加大協調力度,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加快建設進度。注重投資結構優化,重點抓好産業投資,加大産業項目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項目儲備招商。

  強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支撐。完善“一月一協調、一季一督查”項目工作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項目要素、徵地拆遷等保障。持續推進趕超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突出抓好省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服務提升。擬安排省重點項目1564個,其中在建項目1199個、年度計劃投資4538億元,建成或基本建成155個項目,新開工155個項目。建成福州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廈門地鐵2號線、長泰枋洋水利樞紐、中化泉州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順昌至邵武高速公路、上汽寧德生産基地等項目。新開工建設雙龍鐵路龍岩至武平段、泉南高速公路永春互通至湯城樞紐段改擴建工程、三明科諾欣LED晶片、平潭瑞謙智慧運營中心等項目。推進廈門新機場、福州機場二期擴建、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寧德上白石水利樞紐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力爭開工建設。加快推動核電、抽水蓄能、LNG接收站、天然氣管網等重大能源項目。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民營企業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我省加快民營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切實落實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各項舉措。建立完善與企業産值、研發投入等生産經營情況相掛鉤的創新激勵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創新轉型。建立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與銀行內部考核、薪酬等掛鉤的激勵機制,全力保障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努力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省級財政每年統籌3億元以上資金(含中央獎補)作為政策性擔保機構用於代償補償、保費補貼等獎補資金。除國家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外,一律對民營企業開放,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活力,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規範PPP項目建設,建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庫,提振民間投資信心。進一步構建新型政商關係,打造“親商、重商、安商”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安全和財産安全。

  拓展短板領域投資。對標國家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實施“十大行動”等部署要求,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圍繞進一步完善路網、航空網、電網、管網,切實加大脫貧攻堅、公路、鐵路、水運、機場、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投資力度。在提升現有工程包基礎上,優化生成一批新的工程包,完善“一包一策”“一地一策”,帶動形成新的投資增量。

  創新供給擴大有效消費。適應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要求,大力促進消費供給升級,深入落實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新業態新模式推廣工程,圍繞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培訓、住房租賃、汽車、信息、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熱點。加快商業網點規劃和商圈建設,推動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提質升級。加強消費産品和服務標準制定,持續實施“三品”戰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加強品質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探索建立消費市場失信“黑名單”和守信“紅名單”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落實好個人所得稅附加扣除政策,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

  (四)切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精準發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力度,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推進照後減證。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實現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大幅壓縮投資項目落地時間。健全完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加快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積極推動省級信用立法,開展省“信用企業”創建培育工作,健全覆蓋全社會信用聯合獎懲格局,強化政務誠信建設。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深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繼續完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落實好我省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和踐行“馬上就辦”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方案,以市場主體期待和需求為導向,圍繞破解企業投資生産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對照第三方評估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抓好整改,全力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迎接2019年國家開展的營商環境評價。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嚴打侵權假冒、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惡意搶注等行為。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真誠為企業排憂解難,促進市場各類主體公平有序競爭。

  狠抓精準招商。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優化外資導向,支援各地圍繞我省重點培育的千億産業集群開展精準招商,引導外資以産業“強鏈、建鏈、補鏈和聯動”為重點,以産業鏈龍頭和關鍵環節項目為核心,加強汽車、航空、船舶、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行業的精準招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集中力量促進一批用地少、投資量大、技術含量高的好項目落地。加強與央企常態化對接,爭取更多大項目佈局、落地,帶動産業延鏈建群、協同提升。

  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密切關注、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受影響較大的重點企業、商品進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增強企業應對信心。深入實施“百展萬企”計劃,鼓勵企業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支援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産品研發、設計創新,大力扶持國産可替代高技術産品。推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加快發展,培育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準。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擴大先進技術裝備、緊缺資源和優質消費品進口,實現優進優出。

  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打造絲路海運品牌,構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的國際經貿交流新平臺、新引擎。集中力量推進核心港區、樞紐機場和幹線鐵路、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大力培育國際海上、空中航線,優化臺閩歐班列運作線路,提升班列運營效益。推動福建與東盟國家的信息走廊建設,開通“海絲”衛星數據服務中心。積極推動設立“一帶一路”合作國際示範區。發揮“9·8”投洽會、東盟博覽會等平臺作用,持續擴大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雙向投資貿易規模。推動國際産能合作新突破,引導優勢産能海外佈局,支援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園區。打造重點“節、賽、會”品牌,大力開展教育國際合作。推進金融業開放創新,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加強與世行、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合作,支援我省重點領域發展。

  深化閩臺港澳交流合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推進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促進廈金、榕馬融合發展,推動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持續推進“66條實施意見”落深落細落實。充分發揮祖地文化優勢,加強對臺優勢文化建設,鞏固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福建文化寶島行、海峽影視季等品牌活動實效,以優秀文化沉澱吸引台灣年輕一代來閩交流和就業創業。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抓好國際旅遊島建設、重點産業發展、人口集聚等工作,加快建設“一島兩窗三區”。加快推進閩港澳新一輪交流合作,推動優勢互補、雙向開放。

  (五)切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落實兩大協同發展區引領行動,推動重點任務逐項落到實處。促進基礎設施快捷聯通,對連接省外的高鐵、高速公路等大通道,要深化細化謀劃,積極爭取進入國家“大盤子”。對連接兩大協同區內部以及協同區之間的大通道大項目,要加快推進,打造1-2小時交通圈。促進産業分工協作,立足各地産業優勢,強化協同配合,圍繞千億産業集群建設,各地主動融入,形成産業鏈銜接配套、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相互支撐的産業發展體系。推進開發區高品質發展,建設好“飛地”園區、山海協作産業園等平臺。促進公共服務互動,以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健全協同發展機制,在工作推動、項目推進、産業配套、山海協作、生態補償、利益分配等方面,不斷強化相應機制保障。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堅持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圍繞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大力推進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改善農業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聚焦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中心(一級)漁港、氣象現代化等建設。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突出抓好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行動、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推動“裸房”等突出問題整治,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鄉村綠化和鄉村水環境治理等工程,紮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資源稟賦,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示範村。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産權、林權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著力解決小農戶生産經營面臨的困難,加快融入現代農業發展。

  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切實“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糧食生産政策扶持,加快建設水稻生産功能區和高標準農田,鞏固提升糧食産能。推進生態茶果菜園建設,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實施特色現代農業“五千工程”,新建300個優質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新增200個“三品一標”農産品,建成200個農産品産地初加工中心,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900家,培育200個“一村一品”特色産業示範村,積極發展農村電商、休閒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優做強十大優勢特色産業,力爭十大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達到1.7萬億元。持續實施現代種業工程,推進農業“五新”進村入戶。深入實施茶産業綠色發展、化肥和農藥減量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專項行動。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力度,提升居住證制度含金量。優化城鎮化空間佈局,提升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穩妥有序推進行政區劃優化設置與管理模式改革,加快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分類發展小城鎮,高品質推進特色小鎮創建。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準,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推動城鄉産業發展融合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聯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

  推動陸海統籌發展。加快實施海洋強省行動,以科學開發利用海峽、海灣、海島、海岸資源為重點,打造灣區經濟,加快建設高端臨海産業帶。壯大藍色産業,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綜合利用等産業。建設“智慧海洋”,抓好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福州、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準

  推動綠色發展新提升。組織實施《綠色産業指導目錄》,激勵企業擴大綠色投資,大力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交易,加快傳統産業智慧化、清潔化改造,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産業,發展綠色農業、綠色製造業、生態服務業。探索以生態産品為要素的産業發展路徑,推動龍岩市、南平市創建綠色發展示範區,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激發綠色發展潛力,培育壯大迴圈型生態綠色産業。推進國土綠化,建設森林城市,加強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建設與管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實施生態建設提升行動,編制“三線一單”,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改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強化環保督察和環境執法監管,突出民生環境問題治理。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以及海洋污染防治,著力打好藍天保衛、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九龍江口和廈門灣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七大標誌性戰役。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

  促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新突破。加強改革系統整合研究,持續推出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舉措,對一批已形成經驗成果的改革任務,加強改革配套體系和規範技術標準研究,固化成為常態化、穩定的長效制度,對有效可行的改革成果進一步向全省推廣,爭取更多改革經驗向全國推廣。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總結推廣武平林改經驗,繼續抓好連江縣、永春縣、長汀縣等生態産品市場化試點改革,促進自然資源的價值實現。

  (七)切實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持續提升民生福祉水準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品質、促進穩定脫貧為重點,組織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著力打好五大戰役,開展十大專項行動,精準落實産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各項扶貧政策,切實做到“兩不愁三保障”,今年實現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

  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健全完善新常態下的就業創業政策。大力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援發展各類有效創業孵化模式,以點帶面,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業良好氛圍。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專業化,解決好就業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引導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大力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擴大農民工就業,開展農民工就業技能、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全面落實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補貼政策,用好用足中央財政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落實好8個領域81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加大貧困地區公共資源支援力度。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制定各行業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實施方案,細化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品質要求。推動鄉村公共服務發展,圍繞優先發展農村教育、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推動社保制度統籌四項重點任務,細化落實加大鄉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等14項舉措,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

  全力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繼續推進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強化兜底保障功能,著力解決供給不足、品質不高、發展不均衡等突出問題。對於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事項,政府承擔服務供給的基本職責,形成廣覆蓋、保基本、兜底線的基本格局。對於養老、家政、文體、健康等方面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事項,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積極培育社會事業領域建設運營市場主體,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服務需求。

  教育方面,全面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方案,繼續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包,新建和改擴建20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園學位4萬個,支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開展全省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情況專項檢查。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小學課後服務。統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長效機制、城鎮中小學擴容建設工程、初中“壯腰”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品質提升計劃,持續推進高中達標復評,深入培育高中課程改革項目,提升學校課程實施基礎能力與水準。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健全科學育人、科學評價、科學選才的體制機制。繼續抓好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分級建設,繼續推進實施“雙一流”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實施第二輪高校“一校一策”目標管理。

  醫療衛生方面,持續全面深化醫改,進一步總結推廣三明等先進地區經驗,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公立醫院人事分配製度。跟進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健全藥品聯合限價陽光采購機制。探索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全省統籌調劑制度,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強化公共衛生保障,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加快醫療機構總床位和緊缺學科床位發展以及省兒童醫院、婦産醫院、疾控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辦醫,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服務機構。積極爭取國家先行先試政策,落實惠臺醫療服務措施,協助推動台資醫療産業入閩。繼續抓好醫療“創雙高”、積極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持續提升疑難危重症、罕見病診治水準。推進中醫“名醫名藥名科名院”建設,打造一批省級學術流派,爭創國家級學術流派,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項目建設。

  養老方面,繼續推進養老服務工程建設,保障養老公共服務投入。大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發展,加大“公建民營”改革力度,完善“民辦公助”發展機制。健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人群服務需求,加大對基層和農村養老服務的支援,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支援社會資本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實民辦養老用地支援政策,探索拓寬多元融資渠道,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繼續實施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行動計劃,實現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保險、旅遊等相關領域融合發展。

  文旅、家政、體育等公共服務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功能整合,提升服務效能。繁榮文藝創作,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力度,持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萬里茶道、古泉州(刺桐)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等公共服務建設,改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推動鄉村旅遊區域差異化發展。辦好家政業愛心工程,引導家政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社會力量舉辦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積極性。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完善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撫恤優待等制度,做好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八)切實強化重大風險防控,營造和諧穩定發展環境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貫徹落實國家實施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加強企業信貸風險屬地防控責任,堅持“控新化舊”兩手抓,“一企一策”“一鏈一策”,確保重點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有效化解。切實加強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約束,積極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遏制和打擊跟風違約、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提前啟動新增債券發行工作。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債務規模限額管理,嚴格控制增量,穩妥化解存量,加強政府隱性債務管理。

  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有序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責任主體,保持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加快建立穩定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加大熱點地區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加快已供土地開發節奏。建立健全租購並舉住房制度,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深化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和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引導市場合理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産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堅守食藥安全風險底線,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完善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堅持以預防為基點有效防範社會風險,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依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推動社會治理從單向管理向雙向聯動、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單純部門監管向社會協同轉變,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監察機關監督,高度重視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凝心聚力、改革創新,真抓實幹、攻堅克難,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而努力奮鬥!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