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系列耐硫变换催化剂与净化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7-11-08 16:20

   本项目技术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工业催化学科,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领域。

  我国是煤化工最大的国家,煤除了用于燃煤发电外,主要用于合成氨、甲醇、油和乙二醇等各类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大宗化学品的生产,仅就煤制合成氨一项,年消耗标准煤达8400万吨。为实现煤的清洁高效转化和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煤气化后使用的催化剂和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气化后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是实现煤碳清洁高效转化的关键步骤,年需耐硫水煤气变换催化剂达1.3万m3以上,是煤化工用量最大的催化剂。煤通过煤加压气化、冶炼焦炭、生产电石等途径产生合成气、焦炉煤气和电石炉尾气,这些气体中含有高浓度H2S、高汽气比和高浓度CO,同时还产生微量O2、AsH3、HCN、重金属和其它杂质等需要脱除或转化。要实现这类复杂混合气体的高效变换制氢,必须采用耐硫变换工艺,即复杂混合气体不经脱除H2S直接进行变换反应,其关键开发高性能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净化剂。但现有国内外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净化剂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 在高浓度CO、高汽气比条件下,现行催化剂和净化剂抗水合性能差、易结块、粉化和失活。

  2. 在高浓度CO条件下,催化剂CO转化率单一,反应深度和催化剂床层温度难以控制,导致变换系统易"飞温",导致催化剂烧结、粉化和失活,甚至危及设备和生产安全。

  3. 合成气、焦炉煤气或电石炉尾气等气体中,含有如微量O2、COS、AsH3、HCN等杂质气体需要预先高效脱除或转化,否则易使后续催化剂快速永久性中毒而失活。

  完成单位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难题,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催化材料研究、关键技术发明、关键催化剂到成套工艺技术的集成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主要创新如下:

  1. 突破了低温生产高比表面积、抗水合性能强的MgAl2O4材料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出高比表面积、高结晶度的MgAl2O4载体的制备技术。解决了现行催化剂比表面积小和抗水合性能差的技术难题。

  2. 发明了催化剂CO转化率调控制备方法,创制出系列高性能耐硫变换催化剂和高效脱除或转化微量O2、COS、AsH3、HCN、重金属和其它杂质的催化净化剂。通过揭示活性组分的前驱物、形貌、结构和制备条件与催化剂性能之间构效关系,设计制备出高性能的耐硫变换催化剂和净化剂,实现催化剂的变换活性在40-95%之间调控生产,解决了催化剂床层在高浓度 CO条件下易"飞温"的难题。

  3. 集成和级配上述催化净化剂和催化剂,开发出易调控的梯级变换反应成套工艺技术,有效降低了各反应单元苛刻度,使整体工艺表现出易操作和调控的鲜明特点。

  目前该技术申请29件发明专利(6件国际专利),其中授权15件中国发明专利,2件国际发明专利已通过PCT途径公开,正在进入美国、德国的国家审查阶段,制定国家标准1项和行业标准3项。系列高性能耐硫净化剂和催化剂在全国4家催化剂生产厂生产,在全国16家等企业推广应用(已开具应用证明11家),实现新增产值约34.56亿元,新增利润约5.34亿元,税收约3.99亿元,节支约1.96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显著创新性,催化剂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催化剂活性相调控制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