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有效性:有效

厦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活动,强化场景驱动——

抢抓“AI+”新机遇

2025-08-07 08:46
|

  摄像头精准捕捉舌苔状况、声纹识别辅助体质判别,机器人也能中医问诊;AI助手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出具病历报告;躺在病床上,雷达监测仪和“智慧大脑”时刻守护,稍有异常就能提前预警……近日,2025年厦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场对接会聚焦医疗领域,展示了一个个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医疗场景。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如何抢抓“AI+”带来的新机遇?厦门以政府搭台、政策引领,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并通过打造标杆案例,强化场景驱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政府搭台,供需面对面

  坐在一个方盒子大小的智能体前,高清人脸摄像头快速“面诊”,智能体人机对话,听声识别,激光脉诊仪精准“把脉”……几分钟的“望闻问切”后,患者便可通过小程序获得涵盖健康状况、体质分析、四诊分析等精准报告,甚至还附有详细的调理方案及附近中医馆的预约方式。

  这个“智能中医”,便是观健在(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中医四诊一体机”。

  “这一创新应用实现了‘舌/面诊、闻诊、问诊、脉诊’四诊合一的智能化、自助化、可视化、标准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宋华介绍说,企业还通过中医诊断过程中的大数据汇集,打造了中医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支撑硬件功能开发的不断升级。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中医看诊也能实现数智化、标准化,既能缓解目前基层医生人力不足,尤其是老中医稀缺问题,也可以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目前,该设备已在中医馆、药房及医院等场景落地应用。

  作为厦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的首场对接活动,医疗专场对接会吸引了近300名医疗机构代表、人工智能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政府搭台,既让企业展风采,也实现了供需面对面。

  宋华告诉记者,对接活动当天,企业的产品吸引了不少参会客商的关注。“除了传统的医疗机构,还有银行和工会的代表向我们递来了‘橄榄枝’,想要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

  “今天对接会为我们提供了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出需求,寻求更多企业合作。”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媛表示,目前医院对于AI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促进医疗技术发展以及服务老龄化社会两方面。希望与企业强强联合,特别是一些具身智能领域的企业,从而开发更多辅助性产品,帮助医生提高效率,让更多患者受益。

  AI与医疗,这对“黄金搭档”的深度融合,正在全方位重塑着厦门的医疗生态。来自厦门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到2028年将建成50P以上医疗算力平台,培育医疗垂类大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卫生健康”生态体系,并围绕六大场景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临床实用。

场景驱动,激活新引擎

  为供需对接搭台,目的在于推动更多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打造赋能千行百业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

  “医疗专场对接会是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的开端,后续还将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社会治理、动漫游戏等厦门优势产业开展专场对接,加速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应用。”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前,厦门正以“政府搭台、场景开路、企业唱戏”的组合拳,通过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明星企业,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厦门港海通码头,由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港口L4级智能机器人系统实现了无人操纵,自动吊装,作业效率最高可达每小时40箱,让这一庞大系统精准运行的,是布设在龙门吊上的20多个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及5G工业模组;在厦门企业狄耐克打造的“AI+物联网”智慧病房,病床被升级为“AI哨兵”,可以快速从百万份病历中提取关键预警,为诊疗提供实时帮助……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厦门市近期推动出台了《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出15条资金奖补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大模型应用推广。此外,厦门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海洋经济、健康医疗、动漫游戏、社会治理等六大领域智能升级需求,目前已梳理93项AI能力清单和67项场景需求清单,未来将持续推动供需对接,打造标杆案例,推动“技术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截至2024年底,厦门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59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形成涵盖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厦门位列第十;37个项目获评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占全省的32%;77个算法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占全省的73%。

  激活人工智能新引擎,厦门还将加快落地工信部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厦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暨金砖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落地模式,成立厦门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政府提供场地和算力、高校提供算法和人才、企业提供项目的合作模式,推进校企联合攻关和项目孵化,力争建成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记者 廖丽萍 实习生 阮文焓)

附件:

来源:福建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评论 关闭

政策文件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在线访谈
相关报道
视频解读
媒体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评论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