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本、技术三力齐发,厦门打造“全球智慧+本土转化”创新生态——
海归潮涌,重构产业新局
留学人才暨高层次人才精品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现场
数智引力研发的智能力量健身镜,可以实时精准捕捉健身者的运动状态,为其量身定制健身计划和提供建议。
腾基医疗负责人与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对接。(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前不久,由厦门市人社局举办的“海归鹭岛 汇智兴业”留学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会成功举办,8个由海归博士领衔的前沿科技项目集中路演,引发资本热捧。
对接会凸显了厦门对国际人才的磁吸效应,更折射出厦门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层逻辑:以政策激励为牵引、资本对接为纽带、技术转化为核心,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全球智慧+本土转化”的创新生态,将短板变为跳板,在新质赛道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
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将坚持做优政策激励,健全多方位保障体系,当好引才聚才的先锋、善做识才用才的伯乐,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持续构筑国际人才“强磁场”,以人才“关键变量”撬动发展“最大增量”,为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即4大支柱产业、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6大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人才动能。
新质赛道“链”动产业
一款巴掌大小的金属仪器,竟能改写中国高端检测设备的产业格局——在前不久的厦门留学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会路演环节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博士团队研发的“光学万用仪”引发投资人热捧。这台形似移动电源的设备融合AI算法与多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精度达到0.1纳米,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与生物医药领域。这项技术如今已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实现产业化突破,成为厦门“全球智慧+本土转化”创新生态的缩影。
此次对接会上,8个路演项目覆盖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全部指向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补链环节。超六成项目由海归博士主导,部分项目已获得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且多位创业者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省百人计划、市“双百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这一现象折射出厦门“靶向补链”策略,即以新质生产力填补传统产业链短板,以高端人才重构产业竞争壁垒的产业升级逻辑。
据了解,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下,厦门自2024年起通过举办留学人才项目资本对接洽谈系列活动,精准锁定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卡脖子”环节。7场对接会中,39个路演项目覆盖11个领域,其中27个项目(占比70%)直击产业链薄弱点,为厦门抢占新赛道赢得先机。此次对接会上,洪明辉团队的“光学万用仪”、林海军博士的“FMCW激光雷达ADC芯片”等成果,均以国际领先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厦门科塔电子有限公司的突破性发展,就是厦门“靶向补链”策略的典型成果。这家留学人才企业专注卫星通信及相控阵雷达领域芯片研发,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在有些方面更是国内唯一的产品供应商。目前,公司的低噪放和下变频器芯片实现了超5000万颗的出货量,上变频器与大功率功放产品已打入国家应急救灾通信装备的供应链。据了解,过去这类芯片90%依赖进口,如今本土供应链响应周期缩短了一半。
资本对接只是起点,技术转化才是突围关键。本次对接会活动现场设立的“产融智联”对接专区,集纳金融机构、律所、测试平台等资源,形成“技术—资本—服务”全链条赋能体系,助力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已促成5家留学人才企业获得5000多万元意向股权投资及海外技术授权,39个项目中大部分进入中试或量产阶段。
技术转化提升效率
从实验室样品到批量供货需要多久?科塔电子的答案是:比行业平均周期快40%。“火炬高新区提供流片补贴、测试平台等全流程支持,让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其创始人坦言。凭借全球领先的高频芯片技术,该公司还推动厦门形成相控阵通信产业集群——其数控调相调幅芯片已批量供应相控阵雷达制造商,与吉利、垣信等企业合作的卫星通信终端项目即将落地。
通过政府部门搭建的校企对接平台,数智引力公司将AI运动算法研发效率提升30%。该公司将自身研发的“IMBODY智能力量健身镜”部署进厦门20个智慧健身房,并与厦门本地高校及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探索“运动干预+医疗康复+数据管理”的体医融合新模式,开展运动康复数据研究。“政府不仅给政策,更给应用场景,这是技术落地最关键的推力。”公司创始人林承瑜如是说。
政策与场景的双重支持,成为技术落地的“加速器”。留美博士团队创立的厦门腾基医疗,通过“海外技术授权”,本月刚与俄罗斯企业凯普舒签订18万份次结直肠癌早筛试剂盒合同,率先打开国际市场。“此次合作不仅是腾基医疗在国际医疗合作领域的重要突破,更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公司总经理许美景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深化国际合作,为提升肿瘤基因检测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全球智慧+本土转化”的创新生态,正加速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城市产业竞争力。目前,厦门留学人才创办的高新企业已有9家上市,3家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前瞻布局换道超车
当多数城市仍聚焦现有人才争夺时,厦门已率先瞄准氢能、钙钛矿等前沿领域。2025年,“群鹭兴厦”人才计划3.0版重磅升级,不仅将上述领域列为重点支持方向,更创新性赋予链主企业“人才自主评荐权”。这一政策突破,成为厦门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政策设计与产业趋势的深度咬合,使厦门在“未来赛道”提前卡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70万人,高层次人才近2万人,人才密度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其中,90%以上高层次人才分布在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事实上,自2022年起,厦门市就持续编制并更新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明确产业人才需求方向,确保人才引进与产业短板高度适配。这一举措,明显起到“靶向补链”的效应,在政策层面更是得到精准支撑。2025年版“群鹭兴厦”人才计划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列为重点赛道。
当前,厦门市正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待遇最优厚、政策最精准、落实最有效”的要求,努力营造引才聚才良好生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精准有效集聚人才。“人才是城市最核心的资产。举办对接会系列活动,搭建的不仅是项目对接平台,更是一个让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产业基因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将结合产业链发展动态,做好精准引才,促进人才产业发展相匹配。(报业集团记者 林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