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5效能快车
省公安厅创新生态警务模式
提升护航生态省建设效能
一是突出考评导向,打防协同效率“高”。推动生态警务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林长制”考评、年度公安机关综合考评,用好考评“指挥棒”,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今年以来,全省涉林案件破案数、部省督案件破案数、森林火灾案件破案率分别比升8.1%、19.0%和23.2个百分点。二是突出专项督导,问题整改效果“实”。对照《福建省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涉及公安机关7项职责的工作,牵头梳理、每日调度统计刑事警情、案件、信访件等,督促属地公安机关逐件审核,强化盯办跟踪、专项督导,确保查深查透,做到对账销号。三是突出执法协作,多元共治效能“优”。与林业等部门签订深化“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协议,建立联合办公、联合调度、联合指导、联合通报、联合考评“五个联合”工作机制,定期会商、调度、通报、考评重大案件,实现林警融合更加紧密,部门协作更加顺畅,整体防控工作更加优化。四是突出服务发展,便民惠企效益“好”。组织开展“千警助千企”活动,在3000余家重点涉林企业周边设立服务站点,选派1000余名森林警察担任警企联络员,畅通联络渠道,积极协调市场监管、银行等帮助涉林企业解决资金流转难、销售渠道窄等实际困难,提升林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省公安厅效能办)
福州市打造“数智化”办电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智能化”服务,办电更省心。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多件事联合办”办电套餐,提供“过户+增容”等6项电力业务联办套餐,客户可在“网上国网”APP及联办专窗进行“一窗申请、线上联办”;推出“水电气网联办”等4项公共联办事项,累计服务1.1万名客户。针对农田、夜市等流动性较强的临时小容量用电,推行“扫码用电”服务,客户“随扫随用”。二是“线上化”交互,办电更省时。创新低压“一键下单、现场办结”服务模式,实现“刷脸不见面一键申请、缺件线上传输一趟不跑、电源方案云端一键提供、装表接电现场一次办结”,今年以来累计服务4.5万户,提速接电时长32%。推行“无忧云图审”服务,实现电力工程设计图纸在线审查,压缩图审时长42%。三是“数字化”赋能,办电更省钱。搭建全国首个“供电能力可视化平台”,开放共享电网资源信息,实现可接入容量、管沟资源可视化展示。推广“电e贷”和“电e票”等全流程线上自助办理信用贷款服务,为客户提供低成本、低门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2023年累计开展“电e票”交易10.34亿元,“电e贷”放款0.32亿元,惠及74户企业。
(福州市效能办)
莆田市探索创新政务服务
破解群众“跨省通办”难题
一是破解“不会办”问题。聚焦群众高频政务服务需求,制作操作视频、操作指南等资料,提供一目了然的办事清单和流程,开展线上线下广泛宣传,方便群众知晓新政落实的便利性,破解群众对“跨省通办”事项不了解、自助网办掌办不会操作等问题。二是破解“不好办”问题。开设“跨省通办”受理专窗,明确专人受理,简化各项办理流程,确保“跨省通办”业务不间断、按程序开展。同时,在省外人员集中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建筑工地等布设7个“跨省通办”服务网点,通过开展“综窗流动服务队”、“流动服务车”、“午间延时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群众提供跨省户口迁移、身份证换领、驾驶证和行驶证补换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破解“不能办”问题。针对尚未实现网上“跨省通办”的事项,推出线上对接、视频核验、属地审批、快递送达等服务举措,优化通办手续与流程,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办”、避免“来回跑”,切实帮助群众节约办事时间和经济成本。
(莆田市效能办)
惠安县创新打造政务督查系统
增强督查督办质效
一是督查“广覆盖”。围绕中心工作任务,聚焦目前209个在督事项,从督办手段、业务责任、战线管理、夯实责任四个维度夯实督查体系,按照定任务、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工作要求、定落实时限要求,实现县、部门、镇、园区互通,从而覆盖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重点产业、项目。二是督办“全闭环”。对督查事项统一立项登记,实现任务“一体交办”、进度“一网督办”、结果“一键查询”,通过手机审阅终端可实时了解批办事项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做到业务全覆盖、过程可追踪、结果可视化。三是督帮“一体化”。通过红黄灯、自动提醒等多种形式对承办单位发出提醒、催办、督办消息,督促各单位及时落实反馈。依托需协调解决问题模块,及时汇总协调问题建议,分类实行简单事项马上办、复杂事项分段办、难点事项协调办,有力推动问题解决。
(惠安县效能办)
德化县深化“知督促”机制
助推营商环境提升
一是建立督导机制,激活服务效能。整合纪检、组织、督查、效能和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大督导”机制,对各单位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6批次,形成督查通报2期;落实会商调度3场次,推动解决营商环境问题43个,建章立制6项。二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发展壮大。实行惠企政策线上发布、申报、审核,进一步简化兑现流程,有效解决惠企政策兑现难的问题。今年来,共发布164条县级惠企政策,兑现资金6631.92万元。三是加强政企互动,推进亲清共建。推动实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常态化开展“早午晚餐会”政企互动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召开政企茶话会15场次,协调解决问题172个;组织企业举办专题展会、国际巡展65家次,新聘县监委特约监察员20名,设立宜商环境观察点15个,有效打造政企互动的升级版。四是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出台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七鼓励”“七严禁”措施,对信访问题明显失实、因客观原因出现工作失误、影响期已过等情况,提出不影响评先评优、提拔晋升等意见建议12条,对1名受到诬告的干部予以澄清正名。
(德化县效能办)
永定区四“办”促四“减”
助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秒批秒办减时间。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公积金业务首推“秒批秒办、智能审批”模式,申请人只需在“e龙岩”手机端简单勾选基础信息提交申请,系统后台自动审核,秒出审批结果,实现无人工智能秒批。二是免申即办减材料。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简单变更事项“免申即办”,由以往的“依申请”改为“免申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梳理事项清单,明确改革范围,将涉及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承接的16种证照33个许可(备案)事项,纳入“免申即办”范围,减少99份申请材料。三是联勘合办减环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联勘,以及一窗受理、一次申请、一张表单、一并踏勘的服务模式,减少企业多头申报、各部门多头踏勘,实现多头并进、精简环节、压缩时限。今年以来,完成联合踏勘17次。四是跨域通办减跑路。建立跨域通办运行管理制度,公布跨域通办事项清单,明确跨域通办办理模式。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137个跨省通办事项,22个省内通办事项,104个市县通办事项,128个县县通办事项,打破了事项办理属地限制,避免了申请人来回跑、多地跑。
(永定区效能办)
【简讯】
▲漳州市长泰区构建“党政严管、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区镇协同、统筹推进”的财政暂付款清理机制,完善任务交办、承办、督办、落实、反馈的闭环督查指导体系,提前8个月完成财政暂付款清零工作,成为全省四个提前完成的县区之一。
(长泰区效能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