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再启示

2020-12-05 09:29
| | | |

  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之际,笔者日前又一次前往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参观学习。这个村不仅“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而且还能充分感受到“它的历程是全国扶贫的一个历程”。

  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八年前,笔者曾在一次扶贫调研时到访此地,八年后重返,深刻感到赤溪村从“输血式”就地扶贫到“换血式”搬迁扶贫,再到“造血式”产业扶贫,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村、旅游强村、农业富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赤溪村的经验值得借鉴。

  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把握“巩固”“拓展”与“衔接”这三个关键词。“巩固”是基础,“拓展”是方向,“衔接”是目的。不论是“巩固”还是“拓展”,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

  抓好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奔小康成果的根本之策。赤溪村原是一个异地搬迁村,让搬迁群众实现脱贫并奔向小康,主要依靠走产业发展与易地扶贫搬迁融合之路。因此,根据当地的优势选准、选好主导产业。赤溪东依太姥山,西接桑园水库,利用地理优势,主动融入太姥山山水旅游圈,把客人引过来;再利用北靠九鲤溪和南通杨家溪的赤溪河,开发水上游,把客人留下来。这一引一留聚集了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财气。全村催生了特产店、农家乐80多家。此外,还采取民间股份制形式集资,与村民合作建起有上百张床位的大茶坊客栈,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抓好就业保障是激发脱贫奔小康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在赤溪村现今三大产业中,摆在首位的是旅游业。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产业企业参与到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能有效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确保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赤溪村最初引进万博华旅游公司,开发第一个旅游项目——九鲤溪竹筏漂流。在村民左盼右顾之际,是老村支书黄国来带头第一个撑篙上筏,许多人随后跟上,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对于有文化的年轻人,鼓励发展“互联网+农副产品”,加快山区群众融入现代化进程;对于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和残疾人,让他们到溪边河滩去拣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引进彩画文创,制作各种彩蛋,向游客出售。目前村劳动力50%以上从事旅游业和相关经营活动,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多。

  乡村振兴是目的。如今的赤溪村正在努力探索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论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还是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离不开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也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赤溪村过去因贫困而闻名,如今因实现小康而成网红,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定能走出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戎章榕)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